三眼铳又称快枪,口径一般都有15-20毫米,相对一尺五寸的长度来说,身管长度并不高,因此精度、射程和威力均差强人意。戚继光就曾如此评价:“(快枪)远不及鸟铳(射程不如鸟铳),又手夹铳后,又必手发(手执火源点火),远近高下势不由人(精度差)。然北军惯习之,一铳入二、三子(超量装填,难怪容易炸膛),放毕当锤击之,痼不可变。”可见戚继光对三眼铳很不感冒,他手下的火枪骑兵使用的都是被誉为“(鸟铳)能及远(射程远),又多中(精度高),又能透甲(威力大),为马上步下第一利器”的鸟铳。北方骑兵使用三眼铳多是因为鸟铳装填繁琐,又不能近战(戚继光的火枪兵都配备了七尺长的野太刀,靠野太刀冲锋肉搏的),大概与北方人性子急躁有关。辽东铁骑的骑兵或许有很少一部分人配备了三眼铳,但这种原始的火器与满蒙人的强弓重箭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能惊吓马匹算是一种特殊用途。从明代辽东铁骑在朝鲜作战的记录来看,辽东铁骑大部分只配备了弓箭和腰刀,操纵大炮、神机箭、佛朗机、鸟铳等武器都是征调的南军炮手。比如李成梁进攻努尔哈赤外公王杲时的炮手就是万历朝著名的南方将领沈有容,攻击平壤时的炮手和鸟铳手均隶属于南兵而非其嫡系的辽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