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在大通桥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美丽的传奇故事总是层出不穷。可是你知道吗?在四年之前,大通桥又发生了一件难人寻味百思不得其解的奇事,而且这件奇事的亲历者们目前都全部健在。
大通桥作为古今水路航行的十字路口,在这个水路十字交汇口,形成了一片开阔的水域人们命名它叫“大通桥三角潭”。蓬朗建通村七组村民陆炳荣先生,用大型水泥船改装开设经营的水上餐厅,就停泊在大通桥西桥堍南边的“三角潭”瓦浦河西岸,紧靠香花浴室的东边。
今天说到陆炳荣先生,那么必须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后,他个人发展的基本历程。陆炳荣是我们蓬朗地区改革开放后,早期进入万元户及百万元户,属于最先富裕起来的人物之一。(笔者在《蓬朗大事记新编(下)》一文中对他已有详细阐述)在2000年后,他在大通桥水域经营水上餐厅。他把昆山百年老店奥灶面的传统制作工艺学到手,还创造性的进行适当改配。他做的红油爆鱼面:红汤白面,爆鱼浇头,汤鲜面香,肉嫩肥美。正乃是“汤油而不浑、汤透明见底,面韧而不烂、汤面合为一、色香味俱全,口感回味无穷。”
2006年冬季,由于大通桥“三角潭”的 水位下降。陆炳荣先生的水上餐厅船,船头前半段在水底搁浅。陆炳荣先生恐怕船被搁穿船底的危险。随即叫来北庄村0组拥有水上挖泥船的村民周留弟先生,把挖泥船开到现场进行船体搁浅边缘吊挖作业,企图使之搁浅船体浮上水面保持平衡。
在挖泥机抓斗向河底吊挖刚不久,突然周留弟先生挖泥的抓斗中抓起了一块高约一米以上,宽约六十公分左右,厚约十余公分满载文字的石碑。在石碑刚露出水面的同时,说时迟,那时快,陆炳荣先生几何同时与当时在他餐厅做服务员的建通村5组村民卜爱珍女士,招手示意要周留弟先生把抓斗中的石碑吊向西岸边。可就在周留弟先生将把抓斗转向西岸边时,竟然鬼使神差地出现意想不到的一幕。周留弟先生的抓斗却完全不听使唤的,他的抓斗与石碑一起猛然滑向东侧河中。最后,周留弟先生在石碑滑落的水底的整个方位,又吊挖了很久盼望想重新把石碑抓吊出水面,但尽管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还是没有找到滑落水中石碑的踪影。
2008年五月初,昆嘉路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动工,大通桥公路桥梁与驳岸的重建工程同时展开。鹿通路桥有限公司为了建设此工程,在大通桥北的瓦浦河上拦河筑坝、在大通桥南周家宅桥北的瓦浦河上拦河筑坝、在大通桥东建大厂前的郭石塘河上拦河筑坝、在大通桥西香花浴室前的郭石塘河拦河筑坝。把大通桥“三角潭”整个水域的河水围堵住全部抽干见底。
作为对历史文化和遗迹也有一点兴趣的陆炳荣先生与卜爱珍女士,尽管两年过去了,但他们始终没有把石碑这件事情忘却。看到该工程的建设要把大通桥“三角潭”内的河水全部抽干见底,这次他们终于看到了机会与希望,两年前滑落水底的石碑可以重见天日了,想一探这块神秘的水底石碑其庐山真面目。他们静静地看着大通桥“三角潭”内的河水一天天的减少,等待数天后终于见到了大通桥“三角潭”内的河水渐渐被抽干见底。
河水抽干后,他们迫不及待的在石碑滑落地方的淤泥里细心寻找,后又在周边淤泥里扩大寻找范围,但始终不见其石碑踪影。最终在鹿通路桥有限公司所属的河底清淤工程队,把整个“三角潭”河道内所有的淤泥,用水枪冲成泥浆用吸泥泵吸走后,只留下没有任何遮盖光滑清晰的河底,依然不见两年之前在此抓斗中滑落的石碑之踪影。对于在两年之前现场的目击者来说,正是难以置信对此更感到万分的奇怪。这样一块庞然大物怎么会不翼而飞呢?难道真的来自地球以外的外星人在使然吗?在大通桥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又上演了一出让人们永远解不开的现代石碑之谜!此文写于2012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