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当礼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陈方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07日 02 版)
久未谋面的老友相见,朋友说,挑了两本书送你呢。突然心生感动,好些年没收到这样的礼物了。
早些年,朋友过生日,根据对方的阅读喜好,买几本书当作礼物是很自然的事。可是现在,同样的场合中,如果再把书当礼物“隆重”地送给对方,竟然会感到尴尬。是书的质量越来越差,不足以当礼物互送,还是我们的心境变了,不再把书当礼物看了?抑或我们身处的时代变了?
公交上、地铁里,看到有人捧着书看,总觉得那是一道“风景”,甚至心里可能还会嘀咕:这“风景”到底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国人读书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时不时媒体就会拿一些调查数据来“提醒”一下。人们不爱读书,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不得不说,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物质化。
饭局上的聊天,不再是争论某本书的某个观点,也不再是真正的情感交流,而是尽可能从对方那里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大家心照不宣地以饭局的形式来互换社会资源。在一个“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的社会里,书的“慢性营养”,远远比不过社会资源来得直接;在一个习惯了凡事被“物化”的社会里,过去的一些珍贵品质荡然无存。连给朋友送个礼物这样的小事,都要掂量一番,合计一下是否能拿得出手。
在一个高度世俗化的时代里,我们已经越来越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镶嵌在精神世界中的内容慢慢被忽略。人们总是学着从外部寻找原因,以此为自己的“精神贫困”卸责,比如忙、比如累,比如社会不公,以及社会不公引发的种种焦虑等,惟独不想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为什么就不能不随波逐流?一个作家曾说,“理想的人生,应该介乎于我本人目空一切的懒散与世人无止境的疯狂之间。”当太多人被物欲社会裹挟着不得不往前挤时,还有多少人想着通过读书或者静心,来增强自我修正的能力?
那个把书当礼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不觉得这仅仅是个社会问题,在每个人的精神叙事中,我们都选择了流俗从众,破坏了过往的那些美好,是该反省和改正了。
陈方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07日 02 版)
久未谋面的老友相见,朋友说,挑了两本书送你呢。突然心生感动,好些年没收到这样的礼物了。
早些年,朋友过生日,根据对方的阅读喜好,买几本书当作礼物是很自然的事。可是现在,同样的场合中,如果再把书当礼物“隆重”地送给对方,竟然会感到尴尬。是书的质量越来越差,不足以当礼物互送,还是我们的心境变了,不再把书当礼物看了?抑或我们身处的时代变了?
公交上、地铁里,看到有人捧着书看,总觉得那是一道“风景”,甚至心里可能还会嘀咕:这“风景”到底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国人读书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时不时媒体就会拿一些调查数据来“提醒”一下。人们不爱读书,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不得不说,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物质化。
饭局上的聊天,不再是争论某本书的某个观点,也不再是真正的情感交流,而是尽可能从对方那里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大家心照不宣地以饭局的形式来互换社会资源。在一个“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的社会里,书的“慢性营养”,远远比不过社会资源来得直接;在一个习惯了凡事被“物化”的社会里,过去的一些珍贵品质荡然无存。连给朋友送个礼物这样的小事,都要掂量一番,合计一下是否能拿得出手。
在一个高度世俗化的时代里,我们已经越来越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镶嵌在精神世界中的内容慢慢被忽略。人们总是学着从外部寻找原因,以此为自己的“精神贫困”卸责,比如忙、比如累,比如社会不公,以及社会不公引发的种种焦虑等,惟独不想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为什么就不能不随波逐流?一个作家曾说,“理想的人生,应该介乎于我本人目空一切的懒散与世人无止境的疯狂之间。”当太多人被物欲社会裹挟着不得不往前挤时,还有多少人想着通过读书或者静心,来增强自我修正的能力?
那个把书当礼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不觉得这仅仅是个社会问题,在每个人的精神叙事中,我们都选择了流俗从众,破坏了过往的那些美好,是该反省和改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