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吧 关注:3,787贴子:32,543
  • 4回复贴,共1

[转帖]性情“钟崖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海口市遵谭镇儒钟村村民钟耀纯收藏的钟芳画像。陈耿 摄

琼剧《钟崖州》彩排照。南海网见习记者 吴湟帅 摄
海南省琼剧院三团正在反复排练、彩排的古装琼剧《钟崖州》,主角是真实存在的海南明代先贤钟芳,剧中他与才女“杜玉琪”的爱情故事纯属艺术虚构,但戏里的“邵铨”,在历史上确是钟芳的莫逆之交,而且同时考中举人,一起赴京会试。
尽管艺术不能等同于生活真实,但历史上被誉为“钟进士”、“钟崖州”的钟芳,不仅是一位学富五车的读书人,也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官员。
如今,通过拜读钟芳为同窗邵铨、恩师纪纲正、同僚王阳明等人撰写的祭文和墓志铭,让人为之动容,也能看到钟芳是一个性情中人。
明代的海南,文化和教育达到了巅峰,科举人才济济。在这些人中,钟芳(1476-1544)处于上承丘浚,下启海瑞的地位,时人称他为“钟进士”、“钟崖州”,他遗留下来的诗文,不但能够勾画出明时琼州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轨迹,也让后人看到这位“岭海巨儒”丰富而真挚的情感世界。
钟芳与恩师纪纲正、同窗邵铨、同僚王阳明之间的情谊,尽皆诉诸简洁而不失细腻的笔触,今人读来,依然能窥见其理学思维之外的真性情。
忆亡友
正德五年(1510年)正月十二,身居京城的钟芳从一位来自桂林的人口中,得知他的好友邵铨(字均衡)死在广西中部的来宾任上,哀痛不已,几日几夜无法入睡,抑郁之情,难以抒怀,写下了《祭邵均衡文》,追忆往事,感慨颇多。
“予与君虽则异姓,情侔昆弟,自束发以还,靡有携贰。”钟芳与邵铨虽不同姓,却情同手足,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从未有过离心之事。在崖州(今三亚)读书时,邵铨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不但体现在言论层面,而且付诸道义行为,如排解纠纷和乐于助人等等,连当时主政崖州的官员都深受感动。
收录在康熙《崖州志》中的一个故事,最能说明邵铨品德之高尚,不仅很仗义助人,而且能宽恕别人。
邵铨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到京城参加考试,有一位姓时的昌化人当时也住在京城,但已花光了盘缠。邵铨心生怜悯,但又没有能力周济他,于是带着那位姓时的人,找到参加考试的同乡借了几十两银子,说好回家后再还钱。岂料返乡后,时某竟然负约赖账。作为中间人,邵铨却慨然倾尽家财替他还债,脸上“全无难色”。
邵铨的更多履历,见于钟芳早期所写的《赠邵均衡掌来宾教序》。
弘治辛酉(1501年),钟芳和邵铨双双参加乡试,同时考中举人。正德戊辰(正德三年,1508年),他们又一起上京会试,钟芳以二甲第三名,即排在进士榜第六名的好成绩,进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一时间名动京师;邵铨落榜,以举人的身份到荒凉、落后的广西来宾任教谕一职。从此,这对好友天南地北,相隔万里之遥。
可是,时隔不到三年,钟芳就闻知邵铨卒于任上的噩耗。以钟芳1510年正月获悉好友的死讯推算,邵铨当是在此前的1509年下半年就已病故,按他们是同龄人计算,邵铨阳寿不过30出头,而他们的交情就有30年之久。邵铨死时,儿子还很年幼,便要为他扶梓回琼。
1514年,想起亡友,钟芳又写了五律《哭邵均衡(二首)》,诗句除了抒发怀念之情,还是对邵铨才学和品行的肯定。
谊交三十载,夷险实同途。命薄时终蹇,人亡道益孤。伟材名宪识,归梓稚儿扶。一片伤心泪,频挥眼欲枯。
金台梅落侯,分手向来宾。孤邸思君苦,双鱼寄客频。官卑名未减,行洁志堪伸。何意龙蛇岁,长徂不及新。
悼恩师
明代的崖州地区,文教渐兴,人才辈出。当时有位科考不得志的读书人纪纲正,归隐田园,育人为乐,自号“东崖”。用钟芳的原话来说是“崖之学者多出其门”,足见纪纲正在崖州地区的影响力。



1楼2012-11-09 16:05回复


    3楼2012-11-10 12:53
    回复
      介绍的不错


      4楼2012-11-10 20:42
      回复
        很喜欢这篇文。。。


        5楼2012-11-15 1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