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2 (星期一) 晴
恨,以爱的名义
这个世界一直都充塞着爱与恨之间的残酷斗争。这种冲突有着深刻的影响力,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人类爱的力量和进攻性的破坏力量之间存在着剧烈的斗争。
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家,对当代文明的冲突和混乱作了极为精辟的分析,并作出了如下的评论:“人类内在的进攻性和自我毁灭性本能会导致生活的混乱和无序,人能否克服这种混乱和无序,是事关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人类已经将内在的征服欲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的话,人类会很容易毁灭自己。
诗人海捏有一次谈到他的幸福观时,半开玩笑地说:“我需要的只是一间简陋的茅草屋,一张好床,好的食物,在窗台上摆些花,在我的门前栽几棵大树。如果仁慈的上帝希望我彻底快乐的话,最好将六七个敌人挂在我门前的大树上。”
海捏的话带有几分残酷的真理。我们绝大多数人希望自己的敌人遭到失败、受到惩罚。但让人奇怪的是,我们对朋友无意中也怀有这种幸灾乐祸的情感。人的心理有一种奇特的矛盾现象--对同一个对象,同时怀有同等的爱和恨。在人与人之间潜藏着无数的仇恨。只是因为它带着爱的假面具,我们通常难以察觉其真相罢了。
在人与人的任何一种关系里,我们都能看到虚假的爱。强迫对方放弃个性,服从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出太多的占有欲、妒忌、暴力和攻击性,他们还自以为这就是真正的爱。这并非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意味着尊重他人。
值得庆幸的是,人类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人们相互之间怀着原始的敌意,这种敌意威胁着社会文明。因而,社会要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去抵消内心世界相互攻击的仇恨。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表达着人类对爱的渴求。爱,带给人们深沉的快乐。一个人失去了对爱的向往,悲惨的痛苦就会不期而至。我特别喜欢爱默生的一首诗:
一切因爱而生,
只要忠于此心,
朋友,亲人,所有美好的日子,
地位和名声,
理想,荣誉和天才-----
一切如期到来。
当然,要求绝大多数人达到一种崇高的爱的境界也许是不切实际的,但我们可以在较低的层次上表达我们的爱,这种爱存在于普通人之间,比如朋友和朋友之间。这是一种朴实的爱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体贴和温情。除了用面包来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外,爱和温情也许是人类最需要的了,它是心灵世界必不可少的精神养料。我们发现,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正是因为爱的力量,才使人类走出了绝望的困境。爱是反照我们人类行为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