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安排好时间,掌握好合理的节奏,能够减少疲劳,提高效率,写作自然也不例外。
我写作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
构思作品时,如有整块的时间,我喜欢带着个小本子,上公园或是比较偏僻的小马路去散步。一边散步,一边构思,不时地停下步来,把一些想法及时记在小本子上。而我大部份作品的构思是利用边角料时间完成的。我常常利用坐车、排队、等人的时间,进行构思,拼接素材。我口袋里的小本子(或纸片)上,总是装着至少一个准备构思写作的选题(或框架)。我常常利用一天里的边角料时间,完成一个短篇的构思。
而写作,除了要有良好的写作环境和写作心境(如上篇所述)外,没有相对一块比较完整的写作时间(至少一个小时以上),我是不坐下来动笔的。因为我觉得,写作的启动如同汽车的发动一样,汽车发动时是非常耗油的,一旦发动起来进入正常行驶状态,就不太耗油了,甚至驾驭员可以利用汽车的惯性,关掉油门滑行。写作的启动,要进入一种写作状态之中,也是很费“油”的(如上篇所述,需要整理桌面,把脑子里的“杂念”排除干净,等等)。如果写上一小段,又得放下来去做其他的事情,这样写写停停的,启动的次数多,自然格外耗“油”。所以,我一般是没有大块的时间不写稿的。我认为有大块时间用来写稿,写稿时更容易情绪联贯,作品常常能达到一气呵成之感。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理节律,这也是需要自我了解的。有的人早上的情绪特别好,有的人在晚上思维会变得特别的活跃,也有的人利用下午写稿效果特别好。这需要你自己根据自己的许可条件进行摸索与调整(比如除休息天外,白天我要上班,你要上学,这就难以在大白天安排写作)。
此外,在写作内容的安排上,我尽量考虑有些变化,以减少长时间单一的写作所带来的疲劳,提高自己的写作兴趣。比如,当我写了一个阶段的小说之后,便换个样式,写几篇童话。或是在写一个长篇的时候,利用某个章节的间隙时间,抽时间写上一二篇散文、随笔之类的短稿,用以调节。
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写作习惯,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科学地安排好写作时间,却是都能够产生高效率,这是必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