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01日
漏签
0
天
字画吧
关注:
140,582
贴子:
186,262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
2
下一页
尾页
26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字画吧
>0< 加载中...
有字画,再来个茶,可以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转】分茶
分茶又称茶百戏 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
用红茶汤显现的分茶图-探春
送TA礼物
1楼
2012-11-04 10:14
回复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中也有关于茶百戏雏形的描述。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述了分茶的情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百茶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元代后分茶逐渐衰落,清代后尚未见分茶的文献记载。现代经系统研究于2009年恢复了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绿茶茶汤显现的茶百戏图:竹影清风
2楼
2012-11-04 10:14
回复(2)
收起回复
东莞市中洲文化传播
交易
书画
征集不成交不收任何前期手续费出手快至7天 ,正规公司交易
书画
征集为广大藏友提供客观公正的服务指导!成交率高
2025-04-01 14:05
广告
立即查看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点茶在唐代中晚期已形成,特点是茶盏中搅拌形成丰富泡沫,和煮茶法形成明显区别。白居易在 《萧员外寄新蜀茶》中云:“满瓯似乳堪持玩,”描述点茶时茶盏中形成似乳花般细腻的泡沫。元稹在《一字至七字诗》中描述“碗转曲尘花。”记载搅拌茶汤形成乳花。
茶盏搅拌形成的泡沫
3楼
2012-11-04 10:14
回复
收起回复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点茶的最大特点就是将茶汤搅拌成泡沫,从唐代开始,搅拌工具从茶匙、银梗、竹策到茶筅,逐步演变。上图为茶匙、中为参照宋代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仿制茶筅,下图为现代所用茶筅。
4楼
2012-11-04 10:15
回复
收起回复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点茶法需将团饼茶加工成茶粉,有如下基本步骤:炙茶、碎茶、碾茶、罗茶(筛茶)。
5楼
2012-11-04 10:15
回复
收起回复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随后有取茶粉、注汤、调膏、击拂等过程。
6楼
2012-11-04 10:15
回复
收起回复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大观茶论》关于“点”的描述是:“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 由此可知,点茶就是用沸水冲点抹茶,并打成泡沫。
其中,“击拂”才是点茶的最大特征,由此茶汤才能形成丰富泡沫。
7楼
2012-11-04 10:15
回复
收起回复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斗茶是中华古老的文化活动,始见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到明代后逐渐衰落,现代又重现兴起。随着饮茶方式由唐代的煮茶法、宋代的点茶法到现代的泡茶法的改变,斗茶文化几经变迁,历尽兴衰。
宋代斗茶得到很大推广。首先这和宋代的饮茶方式有密切关系。宋代饮茶方式发生了改变,点茶法替代了唐代的煮茶法,使饮茶更具艺术欣赏性。点茶不仅要有上品的好茶,还要有较好的茶具和娴熟的技艺。而且,点茶更注重技艺的要求。由于点茶能使茶汤中能形成丰富的泡沫,使点茶带有艺术性和娱乐性。宋代随着点茶技艺的不断提高,还产生了分茶技艺,不仅能使茶汤形成丰富的泡沫,还能在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案,更加提高了点茶的艺术性和娱乐性,也使斗茶活动更为兴盛。
宋代斗茶采用点茶法,其比试的基本内容较为丰富,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茶色,即饼茶和碾成细粉的抹茶的色泽。蔡襄在《茶录》中云:“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说明茶色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摘不及时;色泛红,是炒焙火候过了头。
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有两项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汤花的色泽与茶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两者的标准是相同的,以白为上;第二是汤花(即泡沫)泛起后保持的时间长短,以出现水痕早晚为标准。汤花散灭即出现水痕,水痕出现早者为负,晚者胜。
8楼
2012-11-04 10:16
回复
收起回复
鉴臻阁工艺品店
中国字画
交易网多少钱鉴定,专业的
中国字画
交易网团队,鉴定结果精准,快速,立马鉴定!我们可以
中国字画
交易网,放心大平台,资质齐全,可靠保障!
2025-04-01 14:05
广告
立即查看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宋徽宗善于用分茶技艺开展斗茶,使斗茶更具欣赏娱乐性。宋徽宗是历代艺术造诣较高的帝王,对斗茶颇为讲究,常召集大臣比试点茶、分茶技艺,还亲自点茶、分茶赐宴群臣,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写道:“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己,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日: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描写宋徽宗以其精湛的分茶技艺和大家比试,通过斗茶取乐。
9楼
2012-11-04 10:16
回复
收起回复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茶汤显现的图案早在唐代初步形成,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诗中描述了在茶碗的茶汤中形成的“白云”和“花”等图案。由于“白云”是茶汤较易显现的图案,较广泛出现在古诗的分茶描述之中。
10楼
2012-11-04 10:16
回复
收起回复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茶帚是扫茶专用工具,用于扫集抹茶。宋代审安老人《茶具图赞》又称之为宗从事。上图为《茶具图赞》宗从事图,下图点茶演示--从事拂茶
11楼
2012-11-04 10:16
回复
收起回复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茶筅是点茶专用工具,用于搅拌茶汤形成丰富泡沫。宋代审安老人《茶具图赞》又称之为竺副帅。上图为《茶具图赞》竺副帅图,下图茶筅击拂。
12楼
2012-11-04 10:17
回复
收起回复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明代后由于点茶法逐步被泡茶法取代,茶百戏(即分茶)不再盛行,但明代仍有茶百戏流传。明代文人文徵明在《暮春二首 其一》中云:“南风十日卷尘沙,吹落墙根几树花。老怯麦秋犹拥褐,病逢谷雨喜分茶。庭阴寂历梧桐转,帘影差池燕子斜。” 绿茶汤显现的茶百戏图:春燕
13楼
2012-11-04 10:17
回复(1)
收起回复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写意是茶百戏最具特征的表现方式。茶百戏强调“画中有诗”的意境,即茶汤显现图案的诗化,文学化。由于受到诗的特征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便于感情的抒发。宋•林逋山•《牵牛花》 圆似流泉碧剪纱,墙头藤蔓自交加。 天孙摘下相思泪,长向深秋结此花。
14楼
2012-11-04 10:17
回复
收起回复
雅拾盛拍卖
张大千
字画
估价出手,80万藏友倾力推荐,博物馆老师坐镇,您的藏品的港湾,全程一对一的方案专业评估价值
2025-04-01 14:05
广告
立即查看
yqh161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是宋代杜耒《寒夜》中的诗句。古人品茗讲究意境,茶百也是追究一种意境之美。
15楼
2012-11-04 10:17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解放军联合演训释放什么信号
2161470
2
甲亢哥被女coser贴脸歧视
1830103
3
愚人节告白失败成小丑
1689744
4
马斯克的百日维新要失败
1333395
5
尹锡悦弹劾案将如何收场
998634
6
81192收到请返航
892925
7
《白雪公主》票房大扑主演被切割
636984
8
哈兰德脚踝受伤接近赛季报销
575943
9
WE悬崖勒马晋级登峰组
502084
10
怎么看待杭州版订婚强奸案
495306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