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介绝俗吧 关注:0贴子:159
  • 1回复贴,共1

就是胡思乱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存贷款利差引发的思考
大概是金融法课上听存贷款利差听的多了,就某节课上突然想到了这个关于社会财富的问题。
直直的来说,存贷款利差凭空产生了多余的社会财富,这部分的社会财富从哪儿来呢?就是国家印钞喽,钞票多了不就通货膨胀了么。
其实是我想错了。存贷款利差凭空产生的不是社会财富而是货币,而且即使我们国家的存贷款利差很大,就算把这部分凭空产生的都印成钞票的话,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是微小的,应该不至于造成通货膨胀。从这个角度来讲,存贷款利差大是不能直接通货膨胀的。但从间接的长远的角度来看呢?好像有另一种可能性。企业从银行贷款投资建设,个人从银行贷款消费奢侈品,从各个方面刺激了生产。这样一来,从银行借贷,然后钱都流入市场,市场上的钞票就变多了,而且银行假如有坏账的话,出去的钱就收不回来了,不印钞票哪儿来的钱。这样就导致通货膨胀?大概也是片面的,里面还是有些问题不对劲。因为自己了解的领域太少了,思考的各个方面都存在漏洞。
再说说社会财富。刚开始我理解的社会财富是片面的,我的潜意识里认为货币就是社会财富了,这显然是不对的。我是这样想的,n年之前地球上是一篇荒芜什么都没有,而现在地球上多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财富,当时还没有意识到精神财富,暂不表。从百度看到到自然资源也是社会财富的一种。从我看到自然资源也是社会财富的一种的时候,我就再也不能思考了,思维乱了。再说精神财富,这明显的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财富,一个具体的例子,假如莫言纯粹靠写作来谋生的话,那他的劳动换来了货币,而最多市面上多了好多万册的书,并没有实质性的东西表现出来。这样的精神财富感觉好可怕。其实说社会财富的时候,是离不开货币的。在清晰的撇开了货币不是社会财富之后,我又陷入了所有物质的东西即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社会财富,才是我所能接受的。而精神财富转换成金钱的时候,给我一种不安的恐怖感。
社会财富是怎么来的呢?一是上面所说的自然资源,二个是人类的劳动(很容易想到),这也是我认为实质的物是社会财富的原因(直接否认了脑力劳动)。社会财富随着历史的发展是不断的在积累的,是不是每个时代的人都会遇到通货膨胀的问题?只不过是生产力发展低的时候,通货膨胀不明显,而现在飞速的发展,通货膨胀就特别明显。又回到了刚才的那个问题上了,个人的财富可以用货币来表示,而社会财富呢?用什么来表示呢?货币?还是什么其他的东西。
好想知道这个社会上货币的来龙去脉,银行在其间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如果能很好的了解央行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还有什么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话,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应该就更全面些了。了解的少的话,想问题就简单,就是那种直直的容易让人一想冲动的逻辑。要多多的想啊,多质疑。最近几天脑子里总是不断的冒出一些想法推翻自己原来想的,挺好的。还有什么想到了下次再补充。
下了《国富论》,好晦涩。亚当·斯密早就研究过这个问题了。


1楼2012-11-03 20:55回复
    发现自己又错了。在我的脑子里想说的其实一直都是货币,而我总是拿社会财富说事。一个是具体,一个是抽象,不能混着用。总觉得自己思维最大的障碍就是抽象与具体之间自由的条件反射似的转换。好难转变啊。
    那撇开社会财富而直说货币的话,其实所谓的“精神财富”这类空洞的东西也是刺激生产和消费的,所以说也不是那么恐怖。
    还有一个之前忘了说的,就是资源的浪费。假如用“财富”来表示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房子、基础设施、食物、自然资源等,而货币就是货币的话。所谓的这些财富从广义上来讲都是消耗品,特别是食物和生活用品是一直在消耗的,如果是自然资源不止是消耗还存在着浪费污染等。除了某些自然资源不再生之外,其他的东西消耗完了是可再生产的。东西消耗完了,可是货币还是在流动的,除了少部分的缺损等行为造成货币的灭失。到这儿,其实问题又转到银行这儿了。货币不仅在市场上流动,它还会流到银行里去,市场上不可能是所有的货币在流动。这也是为什么银行能基本收回原来旧纸币的原因吧。


    2楼2012-11-04 2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