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T/KDE与GTK/GNOME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其实也没多久啦,就上个世纪末),在北欧挪威,有两位大学生为了赚点小费,去了一个不知名的公司接了个任务,开发一个用户界面的程序,还要求能跨平台。于是他们用C++鼓捣出了一个按钮程序,后来又把这个程序放到网路上面,被开源界的人士看到了。大家都觉得这个玩意太Cute了,于是把它命名为QT。开源社区的人都很喜欢QT,很多人都来喂养它,于是QT在百家饭的喂养下茁壮成长起来。两位大学生看见QT长得不错,就在奥斯陆合伙开了家公司叫Trolltech,专门发展QT。QT的健康良好,为KDE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95系统。windows95采用默认界面为图形界面的操作方式,成为了桌面操作系统的老大。UNIX界的德国人Matthias Ettrich对此很忧心,于是发起了KDE(Kool Desktop Environment)项目,目的为确保UNIX有一个良好的桌面环境。项目参与者基于xwindow环境,使用QT图形库开发KDE桌面系统。由于QT的优秀,使得1998年KDE就发布了1.0的版本。虽然KDE1.0比不上同时期发布的windows98,但是它的出现足以让人们看到linux上也有不输于windows的桌面系统。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KDE,一些人认为KDE虽然是GPL授权的,但是底层使用的QT是非自由的软件,所以KDE是一个地基不稳的高楼,随时会面临危险。于是一批人去做了一个兼容Qt的替代品,名为Harmonny。而linux界老大红帽却带头去弄另一个项目,从头弄了一个新的桌面系统,就是GTK/GNOME。
其实有了Harmonny项目完全就可以了的,甚至Harmonny都没必要有。但是大佬们不认可Harmonny,而且还完全抛弃了QT/KDE,仅仅因为QT的授权问题就要从头来过,不的不说实在是对资源的浪费。事实也是这么证明的,当时为了赶时间,GNOME1.0被早产了,结果弄得GNOME1.0还没有KDE1.0 Alpha 稳定。但是大佬们还是力挺GNOME,投入更多的资源让GNOME强大起来。而GTK/GNOME的出现,引发了linux桌面旷日持久的战争。
就是在2000年的时候,KDE2.0发布了。KDE2.0是当时最庞大的自由软件之一,带有Kounqueror浏览器、Koffice办公套件、Kdevelop集成开发环境、KHTML新技术等等大批桌面应用程序,其实力绝不亚于当时微软新出的windows2000。就在KDE要跟windows一较高下的时候,背后突然传来一声大喝:“kde,敢与我大战三百回合吗!”只见GNOME左手火狐右手openoffice脚踩GTK身穿GPL向KDE冲来,于是圣战爆发了……
由于圣战,导致linux的桌面系统一片混乱。一堆在KDE上已经有的软件,在GNOME那又重新开发了一遍;为linux的桌面开发的软件用QT弄完,在GTK那里又再弄一遍;开源社区里分成两派吵得天翻地覆……
大战中KDE元气大伤,GNOME走火入魔,linux桌面半死不活。直到现在,大分裂的影响都还在继续。就因为一个授权的问题,导致了linux的大悲剧。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其实也没多久啦,就上个世纪末),在北欧挪威,有两位大学生为了赚点小费,去了一个不知名的公司接了个任务,开发一个用户界面的程序,还要求能跨平台。于是他们用C++鼓捣出了一个按钮程序,后来又把这个程序放到网路上面,被开源界的人士看到了。大家都觉得这个玩意太Cute了,于是把它命名为QT。开源社区的人都很喜欢QT,很多人都来喂养它,于是QT在百家饭的喂养下茁壮成长起来。两位大学生看见QT长得不错,就在奥斯陆合伙开了家公司叫Trolltech,专门发展QT。QT的健康良好,为KDE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95系统。windows95采用默认界面为图形界面的操作方式,成为了桌面操作系统的老大。UNIX界的德国人Matthias Ettrich对此很忧心,于是发起了KDE(Kool Desktop Environment)项目,目的为确保UNIX有一个良好的桌面环境。项目参与者基于xwindow环境,使用QT图形库开发KDE桌面系统。由于QT的优秀,使得1998年KDE就发布了1.0的版本。虽然KDE1.0比不上同时期发布的windows98,但是它的出现足以让人们看到linux上也有不输于windows的桌面系统。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KDE,一些人认为KDE虽然是GPL授权的,但是底层使用的QT是非自由的软件,所以KDE是一个地基不稳的高楼,随时会面临危险。于是一批人去做了一个兼容Qt的替代品,名为Harmonny。而linux界老大红帽却带头去弄另一个项目,从头弄了一个新的桌面系统,就是GTK/GNOME。
其实有了Harmonny项目完全就可以了的,甚至Harmonny都没必要有。但是大佬们不认可Harmonny,而且还完全抛弃了QT/KDE,仅仅因为QT的授权问题就要从头来过,不的不说实在是对资源的浪费。事实也是这么证明的,当时为了赶时间,GNOME1.0被早产了,结果弄得GNOME1.0还没有KDE1.0 Alpha 稳定。但是大佬们还是力挺GNOME,投入更多的资源让GNOME强大起来。而GTK/GNOME的出现,引发了linux桌面旷日持久的战争。
就是在2000年的时候,KDE2.0发布了。KDE2.0是当时最庞大的自由软件之一,带有Kounqueror浏览器、Koffice办公套件、Kdevelop集成开发环境、KHTML新技术等等大批桌面应用程序,其实力绝不亚于当时微软新出的windows2000。就在KDE要跟windows一较高下的时候,背后突然传来一声大喝:“kde,敢与我大战三百回合吗!”只见GNOME左手火狐右手openoffice脚踩GTK身穿GPL向KDE冲来,于是圣战爆发了……
由于圣战,导致linux的桌面系统一片混乱。一堆在KDE上已经有的软件,在GNOME那又重新开发了一遍;为linux的桌面开发的软件用QT弄完,在GTK那里又再弄一遍;开源社区里分成两派吵得天翻地覆……
大战中KDE元气大伤,GNOME走火入魔,linux桌面半死不活。直到现在,大分裂的影响都还在继续。就因为一个授权的问题,导致了linux的大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