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此言得之。好的文章确实要跌宕起伏,方能引人入胜,让人兴趣盎然爱不释手。好的文章如此,经典名著更是如此。作为一代文学大家,曹公更是深谙此道。《红楼梦》虽是写的平常生活,情节却百步九折,千回万转,引着读者不得不一直读了下去。
然而,在我看来,《红楼梦》不只情节“不平”,连语言风格也有跌宕变换,连连上扬之势。我以前读《红楼梦》时,在读到《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不了情暂撮土为香》等情节时总有一种文风忽而上扬,顿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这种感觉随着尤三姐的出场达到了极致,竟有一种拍案叫绝的冲动!这种文风风起云涌般的突变,除了说曹公有意而为之之外,我想大概还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那就是缘于曹公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反复修改,因为时间跨度太长,在此期间,曹公也在进步,岁月的磨砺使得曹公的文笔愈加神采飞扬,因此越改越好,才会给人如此感觉。(其实我们自己也是,很少有人的文风和自己十年前的一模一样吧?)这种反反复复的修改也多多少少留下了修改的痕迹,比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虽经曹公删去,但还是被很多后人看出了端倪。除了可卿,曹公对关于尤三姐的文字前前后后的修改也是留有痕迹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有关方面的考证。
然而,在我看来,《红楼梦》不只情节“不平”,连语言风格也有跌宕变换,连连上扬之势。我以前读《红楼梦》时,在读到《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不了情暂撮土为香》等情节时总有一种文风忽而上扬,顿觉眼前一亮的感觉,而这种感觉随着尤三姐的出场达到了极致,竟有一种拍案叫绝的冲动!这种文风风起云涌般的突变,除了说曹公有意而为之之外,我想大概还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那就是缘于曹公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反复修改,因为时间跨度太长,在此期间,曹公也在进步,岁月的磨砺使得曹公的文笔愈加神采飞扬,因此越改越好,才会给人如此感觉。(其实我们自己也是,很少有人的文风和自己十年前的一模一样吧?)这种反反复复的修改也多多少少留下了修改的痕迹,比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虽经曹公删去,但还是被很多后人看出了端倪。除了可卿,曹公对关于尤三姐的文字前前后后的修改也是留有痕迹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有关方面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