牝虎玄龙小天罡吧 关注:57贴子:15,451
  • 12回复贴,共1

孟达叛蜀之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孟达字子度,扶风人,原刘璋部将,后投靠刘备。先助关羽守江陵。刘备平蜀后,领宜都太守。汉中之战率军取房陵、上庸。关羽覆败,因不甘刘封侵陵,表辞刘备,率所领降魏。孟达降魏,不啻蜀汉集团重大的政治事件,也直接导致其后蜀汉,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什么原因导致,孟达叛蜀降魏呢?《志》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恙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后人又借孔明之言:“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盖棺定论。但个人以为其中仍有余味让人揣摩……。是否还有其它原因促使孟达降魏呢?
我们先仔细理理孟达其人吧!孟达的父亲孟他字伯郎,是个很会经营的人,初孟他仅为地豪,其耗尽家财巴结中常侍张让家奴,又以“奇谋”显其尊贵,惊使欲附张让者争相遗财与他,孟他不贪其所得又尽遗赂宝与张让,一步步与张让攀上交情,后以葡萄酒一斛换得凉州刺史之位!后人戏谑“将军百战意不侯,伯郎一斛得凉州”。孟他的“投机钻营”本领确实了得!既抱“远大理想”,决不因“小利”而动摇。若非时局动荡,前途不可限量……。
“家风”如此,对着父辈的“英雄事迹”耳渲目染的孟达自然也差不到哪去。古人云“有其父必有其子”,孟达也有自己的“远大计划”。而孟达是怎样的人呢?《魏略》有载“文帝时初即王位,既宿知有达,闻其来,甚悦,令贵臣有识察者往观之,还曰:‘将帅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达既至谯,进见闲雅,才辩过人,众莫不属目”。当然也还有什么“乐毅之量”……。而如今我们可观其书信洋洋洒洒“引经据典”言词肯切,又知其镇守宜都,又带兵略取房陵、上庸。总体说来孟达是算“文武双全”很有才华的人。建安初,因动荡饥困入蜀的孟达,能结识法正、张松明智之士,也最早搭上了这“刘备取西川”这班船!显得相当有“投资”的远略。孟达也如愿的展露头脚在刘备集团取得一席之地!替代张飞作了宜都太守。但是一个如此有“才华”有“雄心”的人,是否就会因此而停歇呢?显然不会!他会继续去奋斗,他自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但是目前的状况,他还需等待时机……。
既然我们的孟达是个很有抱负,功名心极强的人。轰轰烈烈的“汉中之战”打响了,关羽的大军也在荆州战场上节节胜利!他看着所有的人都在“功名场上”浴血奋战,而自己确置身事外。他的心情会是如何呢?当然“五味陈杂”很不好受……。在洞悉战局变化中,他终于抓住了一个机会!关羽军锐意北进,在荆北势如破竹,牵制了大量敌军,曹魏荆北各郡空虚的机会。“上庸作战计划”就此出台,以侧应关羽“襄樊之战”,孟达同时向刘备和关羽发出请战令,很快关羽的战令传到了,孟达也不等刘备的战令便先试探性出手了。进军房陵!他十分迅速而果敢,也毫不拖泥带水。战斗自然很激烈!“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他必须很快的用战绩为此次冒然出兵有所交代。因为胜利者是不应该受到责备的!话说为此孟达有错了吗?个人觉得他没有错在宜都太守位置上,关羽的指令他还是必须服从。但是他利用了关羽急于扩大战争的心态而从中渔利!忽略了宜昌咽喉对荆益的重要战略地位!错的很惨……。不过没关系,黑锅有人背了。
刘备“认同”了孟达的作战计划!因为孟达已经拿下房陵,正意志高昂地向上庸挺进。但刘备“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承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此举不啻一盘冷水给孟达从头淋下!他已然感觉势态不妙……。上庸顺利拿下后,“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第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迁封为副将军”。而此役最大功臣孟达竟“四大皆空”。孟达冷汗涔涔……!肯定什么地方出错了?在哪里呢?……聪明的孟达很快明白了主公的意图。刘备想尽快结束襄樊的战事休养生息!他在派人送蒯祺家人回成都同时,暗地向主公的肱股诸葛一探究竟。很快他的想法也被证实了。孟达也知道该怎么做了。当关羽进围襄樊与于禁大军对峙时,向上庸求发兵相助时,孟达巧言“唬住”了刘封,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希望这般之后,关侯能知难而退早些罢手,收兵回南郡江陵。孟达相信自己的决断十分正确,甚至有点自矜!他相信汉中王会知道自己的安排,翻身那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就只等关侯从襄樊撤军了……。
在并不是很长的等待后,孟达等来的却是关羽生死、荆州倾覆的消息。真是天意弄人,徒之奈何!一切转眼间又回到原点,而未来道路又是一片茫然。这一切都象作了一场梦!但噩梦并没有而结束,随着刘禅与刘封的暗斗,关侯身死的帐也随之翻涌。孟达看着混噩而糊涂刘封,自己哭笑不得仰天长叹!孟达知道自己在蜀汉的政治生涯该结束了……。他写了一张表文给刘备后率其部众投奔曹魏去了。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奈和悲伤之情!……为什么?……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为什么我这么牛的人,偏要受这个伤?……为什么?……
个人总结:孟达叛蜀的原因很多很复杂,牵扯了许多的人和事,牵扯刘备与关羽在“襄樊之战”的分歧。孟达曰:“诸葛亮见本始末,终不尔也。”让人回味……。究其个人,则孟达太注重个人得失,好投机取巧,又急功近利,也决不接受失败。(话说谁不想成功呢?)其投叛蜀投魏,原于其政治雄心的破灭,而非其家族命运的毁灭。费诗言:“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与书邪”。刘晔言:“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司马宣王言:“达言行倾巧,不可任”。……或可知邪……?



1楼2012-10-29 18:28回复
    在封存之······


    2楼2012-10-29 18: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