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藏线下来已经有两个半月了,这段时间总有人问我走川藏线、滇藏线是不是碟刹不如V刹。走进藏线路,碟刹不如V刹的这个观点,主要源于网上一部分人的论点,并渐渐被一些无知草民奉为真理。他们的论点主要是以下三个:1、碟刹比V刹重 2、碟刹比V刹修着复杂 3、同一价格档次的碟刹没有V刹刹车效果强。下面,我通过我的亲身体验,来论证这三个论点的正确性。
1、碟刹比V刹重。这一点无可非议,毕竟碟刹多出了两个大铁盘子,但这能作为不适合的理由之一真的很可笑,两个刹车盘的重量也就不到一瓶水的重量,它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你带的行李的重量是它的千百倍,你走一趟下来瘦的重量也是它的N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2、碟刹比V刹修着复杂。这完全是个伪命题,所谓会者不难,实际上碟刹的调整、修理可以说比V刹还要简单。先论修理难度,调整碟刹你所需要动的螺丝:2颗固定螺丝,1颗来令片间隙调整螺丝,1颗闸线固定螺丝,总共4颗。而V刹的:2颗夹器固定螺丝,2颗间隙调整螺丝,2颗闸皮固定螺丝,1颗闸线固定螺丝,共7颗。不说碟刹修理了,就说安装了,先把刹器用两颗固定螺丝装上,然后穿过闸线拧紧闸线固定螺丝,再调整间隙螺丝将里面两个刹车片间隙调整到合适宽度,最后眼睛观察刹车盘与刹车片间隙,用手移动并固定到刹车盘两侧均有间隙后,拧紧固定螺丝,搞定。调整4颗螺丝与调整7颗螺丝,你说孰难孰易?碟刹比较难调的时候是刹车盘变形后,看起来刹车盘会在间隙中左右摆蹭,小形变调整下间隙和位置即可,摔车、撞击等可能造成大形变,这就困难些了,可观察着用扳手大至掰回去,稍复杂些了,仅仅是可能,撞击后有一定概率会发生形变。但如果是V刹,不说撞击了,就藏区那下山烂路都可能把你车圈颠垄,何况摔车、撞击了,你总不可能再带个调圈台去吧,所以孰难孰易你应该清楚了。在说说调整和出问题几率,我们是7月雨季走的,全程骑下来的,约400公里大烂路,泥浆最深的能快没到牙盘,我们5个人其中4个是碟刹,我给他们3个用线碟的就一人调过一回儿刹车片间隙(因为刹车片会磨损边薄,刹把的刹车行程会变长,需调整),连来令片(刹车片)都没有换过,我因为用的是油碟(有人鼓吹油碟漏油就惨了,首先它哪就那么容易漏?如果说摔车摔漏的,那这几率和把V刹的夹器、刹把摔坏的几率差不多,你还能也带着一副?而且你车子有两个闸,坏一个还有一个呢,点得多背才能坏俩),来令片是双面夹的(双面夹两个刹车片磨损程度一样),所以连动都没动过,而我们那个用V刹的哥们儿呢,刚上烂路的第二天,刹车就大修了,闸皮、闸线都换了,因为泥巴太多(V刹是刹车圈的么,而泥巴早没过车圈了,而碟刹靠近车轴,没事),都进入夹器的缝和线管里面了,弄得刹车都不会回弹了,制动力也下降,只好换闸皮、闸线,清洗线管,再后来没得换了,刹完车只好再用手推回去,一直到拉萨……所以即使V刹比碟刹调整稍简单,它在这种路况下的故障率是远高于碟刹的,调整它废的劲要比碟刹多的多!
3、同一价格档次的碟刹没有V刹刹车效果强。这个论点换句话说就是,价格较低的车子上的碟刹都是垃圾。这句话,在两三年前,应该说是比较正确的,可放到现在来说就不是这么回事了。碟刹在制动力、热衰减性、排除异物、保护车身等多个指标上优于同级V刹,这是毋庸置疑的,要不奥运会上的山地车比赛的车子也不会都用的碟刹,谁不知道它比V刹重啊,选它自然是因为它的性能更优越。几年前,碟刹的技术还不成熟,制造成本、价格自然较同性能档次V刹要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油碟技术都成熟了(不要小看这技术,虽然汽车、摩托上早成熟了,可自行车需要更轻、更小,但制动力还需达到),别说线碟了,价格自然也降下来了,同性能档次的碟刹比V刹价格高不了多少,并且碟刹保护车圈、排除异物等优点是V刹比不了的(V刹伤圈),这也是各大品牌、厂商,把碟刹普及到中低端车上的原因。
所以,看待事物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不要人云亦云,把别人的话就当成真理。V刹、碟刹各有各的优点,凭自己的喜好选择,评论要客观,用事实说话。
1、碟刹比V刹重。这一点无可非议,毕竟碟刹多出了两个大铁盘子,但这能作为不适合的理由之一真的很可笑,两个刹车盘的重量也就不到一瓶水的重量,它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你带的行李的重量是它的千百倍,你走一趟下来瘦的重量也是它的N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2、碟刹比V刹修着复杂。这完全是个伪命题,所谓会者不难,实际上碟刹的调整、修理可以说比V刹还要简单。先论修理难度,调整碟刹你所需要动的螺丝:2颗固定螺丝,1颗来令片间隙调整螺丝,1颗闸线固定螺丝,总共4颗。而V刹的:2颗夹器固定螺丝,2颗间隙调整螺丝,2颗闸皮固定螺丝,1颗闸线固定螺丝,共7颗。不说碟刹修理了,就说安装了,先把刹器用两颗固定螺丝装上,然后穿过闸线拧紧闸线固定螺丝,再调整间隙螺丝将里面两个刹车片间隙调整到合适宽度,最后眼睛观察刹车盘与刹车片间隙,用手移动并固定到刹车盘两侧均有间隙后,拧紧固定螺丝,搞定。调整4颗螺丝与调整7颗螺丝,你说孰难孰易?碟刹比较难调的时候是刹车盘变形后,看起来刹车盘会在间隙中左右摆蹭,小形变调整下间隙和位置即可,摔车、撞击等可能造成大形变,这就困难些了,可观察着用扳手大至掰回去,稍复杂些了,仅仅是可能,撞击后有一定概率会发生形变。但如果是V刹,不说撞击了,就藏区那下山烂路都可能把你车圈颠垄,何况摔车、撞击了,你总不可能再带个调圈台去吧,所以孰难孰易你应该清楚了。在说说调整和出问题几率,我们是7月雨季走的,全程骑下来的,约400公里大烂路,泥浆最深的能快没到牙盘,我们5个人其中4个是碟刹,我给他们3个用线碟的就一人调过一回儿刹车片间隙(因为刹车片会磨损边薄,刹把的刹车行程会变长,需调整),连来令片(刹车片)都没有换过,我因为用的是油碟(有人鼓吹油碟漏油就惨了,首先它哪就那么容易漏?如果说摔车摔漏的,那这几率和把V刹的夹器、刹把摔坏的几率差不多,你还能也带着一副?而且你车子有两个闸,坏一个还有一个呢,点得多背才能坏俩),来令片是双面夹的(双面夹两个刹车片磨损程度一样),所以连动都没动过,而我们那个用V刹的哥们儿呢,刚上烂路的第二天,刹车就大修了,闸皮、闸线都换了,因为泥巴太多(V刹是刹车圈的么,而泥巴早没过车圈了,而碟刹靠近车轴,没事),都进入夹器的缝和线管里面了,弄得刹车都不会回弹了,制动力也下降,只好换闸皮、闸线,清洗线管,再后来没得换了,刹完车只好再用手推回去,一直到拉萨……所以即使V刹比碟刹调整稍简单,它在这种路况下的故障率是远高于碟刹的,调整它废的劲要比碟刹多的多!
3、同一价格档次的碟刹没有V刹刹车效果强。这个论点换句话说就是,价格较低的车子上的碟刹都是垃圾。这句话,在两三年前,应该说是比较正确的,可放到现在来说就不是这么回事了。碟刹在制动力、热衰减性、排除异物、保护车身等多个指标上优于同级V刹,这是毋庸置疑的,要不奥运会上的山地车比赛的车子也不会都用的碟刹,谁不知道它比V刹重啊,选它自然是因为它的性能更优越。几年前,碟刹的技术还不成熟,制造成本、价格自然较同性能档次V刹要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油碟技术都成熟了(不要小看这技术,虽然汽车、摩托上早成熟了,可自行车需要更轻、更小,但制动力还需达到),别说线碟了,价格自然也降下来了,同性能档次的碟刹比V刹价格高不了多少,并且碟刹保护车圈、排除异物等优点是V刹比不了的(V刹伤圈),这也是各大品牌、厂商,把碟刹普及到中低端车上的原因。
所以,看待事物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不要人云亦云,把别人的话就当成真理。V刹、碟刹各有各的优点,凭自己的喜好选择,评论要客观,用事实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