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需要确认:部长事先究竟是否知道春子获奖这件事。
从部长的神情举止来看,他应该都知道,否则他不会以那样意味深长的眼光看着春子。如果真是事先不知道,作为从前的上司,前度男友,有着复杂关系的人,如果是希望这女子能够好好生活,第一句话也应该先说恭喜,而不是说:
-页面的获奖看到了吧?
似乎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可见部长都知道,他只是一直都自顾自地认为春子依然记得过去的约定,依然以不结婚的心爱着他,因此使用过去的感情作为要求对方牺牲的理由是理所当然的事。只不过,这仅是部长一个人的想法,别人还有别的想法,就如同春子的母亲会对她说:
-那个人的妻子也有余生!
母亲甚至含泪恳求春子:
-即使你不做出这种选择,也有别的有希望的人生可以度过吧?!
也许春子的母亲是因为理解被抛弃的妻子那种痛苦心情,才会恳求女儿放手,不要答应部长的要求,而春子要考虑的却是自己的意愿,已经生活稳定,心情舒畅,每日都有爱好和着落,已经逐渐适应新生活新工作环境的她,究竟是否需要兑现一份完全不必在意的已经被毁弃的承诺,还是承诺的另一位主人是在先行毁约,此后因为工作受挫又有所图谋而来,为的只是将自己难堪的过去全数抹去,为的是开始新人生,而罔顾别人的痛苦?
日本是一个擅用隐晦客套用语的国度,在讲述日常生活的台词中,甚至看不到太多激烈的词句,但是这不意味着日剧的主人公没有头脑,没有选择,相反地,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譬如千春这样三十五岁的签约社员,虽然无法成为正式员工,却仍然打算着节约午餐费,带便当上班,哪怕签约社员因为工作不够稳定,不能担保买房,她也一样会参考指导书籍,先准备起来。所以,热情又努力的她得到了不安甚至担心自己会感冒时,春子帮忙做的粥,所以,第二天她们甚至会一起看红叶,因为休息日难得,当然也因为千春已经发现了消除不安的方法就是跟自己的茶友一起度过有希望的人生。虽然,她们还只是互称茶友。那么,春子究竟会如何回答前男友前部长,千春是否能遇到她的春天,工藤会否答应瑞稀去向巴黎的邀约?预知下情如何,且看下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