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蛋黄派吧 关注:846贴子:14,325
  • 33回复贴,共1

【小过】六五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过】六五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现注解周易的有关资料将此爻辞这样解:
浓云密布而不下雨,从我西边的郊野飘聚过去。王公射箭猎取穴中之物。
笔者对此解存疑:
我们知道古人一向惜墨如金,特别是周易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作者怎能将有云不雨同射猎两件毫不相关的事连到一起呢?
这又是以现代汉字字义去译三千年前古文的例证。
其实这里的“云”,“雨”不是自然界中下雨的云雨;“西郊”也非指简单的郊外西边;“弋”也不是指的箭。
实际此爻辞讲的是有位古人离开众人,独自隐居学习深造,后被提拔录用之事。应这样解:
【译】六五 隐密的疏远离开,不到众人之中,自己独自学习深造,后来他在其穴居之地,被公侯选拔录用。
注“云”比喻疏远。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嚷(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雨”比喻众多《诗经·齐风·敝笱gǒu》:“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西郊” 比喻学习深造。周代天子设立太学。形圆而四面环水,在京都西郊。故称西雝《诗经·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
“公”先秦时期诸侯的通称。《战国策·赵策三》:“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弋”取。《尚书·多士》:“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
“取”选拔,录用。《韩非子·五蠹》:“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彼”他。
“穴”穴居。萧统《文选序》:“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
欢迎指正。


IP属地:辽宁1楼2012-10-21 13:48回复
    有道理。赵老师的确下功夫了!支持。


    IP属地:海南2楼2012-10-21 16:41
    收起回复
      2025-05-29 16:00:19
      广告
      支持赵兄,呵呵,钦佩赵兄的苦功。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2-10-21 18:07
      收起回复
        支持,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2-10-21 18:31
        收起回复
          我也来顶顶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10-21 19:44
          收起回复
            老赵,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这是小畜的卦辞,他们有什么联系?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10-21 19:57
            收起回复
              老赵的帮顶。


              IP属地:陕西12楼2012-10-25 22:47
              收起回复
                我刚开始学易,可能会说错,也说不了你们这么深奥。
                你此解单独说好像很好,六爻一连就觉得这样上下不连通,同时也和挂名不符。单拿一爻不顺,比之卦名不通。衍生的太过,爻辞经意直白,本就为了各类衍生,你说出一种,不能普代。
                我不是很懂,若小过本意不可高,不可过,不过大事。唯下、底、小而亨通的话。
                此爻有云雨与我,西郊与穴的高低落差,还有我与公的落差,公与彼(穴鸟)的落差。此爻又是小过六五之位,其他几爻提到“鸟”要怎么飞的吉凶福祸,而只有此爻有个“我”字,且有射兽之举(或者指射鸟)
                “西郊”二字多有,可能我说的不对,多是是提计打仗出兵,密云不雨不是吉时,还突出了天还暗,行则上有罚,进取时间不对。同时密云不雨,鸟也早早回巢避雨,下面是艮,又说是穴,只有可越山、依山筑巢穴的猛禽于山壁洞穴避雨,若就地筑巢天黑还无法发现,偏偏筑巢于山壁无所遮挡,电闪雷鸣之间一目了然。无法飞升,躲雨巢穴,被一箭射死。仅仅是过高暴露,无处藏身,必有凶祸之像。
                上位者执利器杀看似高避实入绝境之鸟,天上雨要下了,你出门太远也来不及回家必被淋湿。你与鸟都不上不下不远不近,天时不对。唉说到这里我不知道想说什么了


                IP属地:浙江13楼2015-03-16 22:24
                收起回复
                  2025-05-29 15:54:19
                  广告
                  也只有居于山壁穴兽可射,一是山穴太浅方能用弓射穴而得,二、是便于获取,需要弓矢系绳索射取,以防无所得,从未见陆地挖穴之兽,所挖之穴能浅到弓矢可射,或者弓矢可系绳而射的。
                  若指地兽,但居穴中,用弓几无所得,从另一面也解释了处下才是出路,但不迎合“取彼”这个肯定词
                  除非是熊洞这样的大山洞,也只能讲了退而有所得。


                  IP属地:浙江14楼2015-03-16 22: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