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呢!我个人觉得啊~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新州真的不能做城市。。只能做县城。。原因吗?我分析一下啊:
1、水源因素:新州没有大型的水源,旧州有大型水源。我们的州府当初定在凯里很大的原因就是那里有水。新州镇除了龙洞榜那里有点水之外,没有其他的水源了。要想发展城市化,如果光靠采集地下水是不行的。弊端1是水源少,居民用水紧张,黄平现在是没有大型的工业,如果大型工业上马的话,工业用水,如果全靠地下水的话,那将是个笑话;弊端2是造成城市建筑大量下沉。(住在北门坝的楼房多数都有开裂现象)。而旧州水网较密集。最重要的是有大型水库,从城市发展来说,大型水库才是城市发展的可靠水源。
2、历史因素:当初新州还是兴隆卫,也就是说兴隆卫只是个卫所,而卫所在明朝的编制里面来说,是个军事据点,也就是说,新州在当初的定位就是个据点,而不是居民聚集区而存在的。后来,明清两朝,民族政策呈高压态势,所以经常激起民变,县城才从防御角度搬迁到新州。而在那以前,旧州一直是黔东地区最大坝子,拥有大量的耕地,是最好的县城所在地。没有道理,古人几千年都选旧州为县城是错误的。
3、城市布局因素:新州和其它县城最大的软肋就是,没有环城线路。为什么没有呢?因为新州它修不了,前面已经说过了,新州本身的格局就是军事据点,四面环山,马家岩、冷平山和望城坡就是城市发展的桎梏,所以现在的新州城只能条状发展,不能辐射式发展。旧州本身就是大型湖积平原,大量的开阔地可以供城市发展。
4、土地因素:城市发展离不开土地,而旧州有,新州没有。有的人肯定会用当初州府抛弃旧州选择凯里的说法:“如果在旧州发展城市,会毁了黔东南的粮仓。”我很想说,那是什么时代的事情了,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是必须要抛弃以农为第一发展的观念的,说句难听的话,黄平县政府如果搬迁到旧州,光卖地得到的钱,也够支持好几年了,而不像现在新州这样,找块地都得要到10里桥去。
最后说一句,这是无聊了说的事情。。
1、水源因素:新州没有大型的水源,旧州有大型水源。我们的州府当初定在凯里很大的原因就是那里有水。新州镇除了龙洞榜那里有点水之外,没有其他的水源了。要想发展城市化,如果光靠采集地下水是不行的。弊端1是水源少,居民用水紧张,黄平现在是没有大型的工业,如果大型工业上马的话,工业用水,如果全靠地下水的话,那将是个笑话;弊端2是造成城市建筑大量下沉。(住在北门坝的楼房多数都有开裂现象)。而旧州水网较密集。最重要的是有大型水库,从城市发展来说,大型水库才是城市发展的可靠水源。
2、历史因素:当初新州还是兴隆卫,也就是说兴隆卫只是个卫所,而卫所在明朝的编制里面来说,是个军事据点,也就是说,新州在当初的定位就是个据点,而不是居民聚集区而存在的。后来,明清两朝,民族政策呈高压态势,所以经常激起民变,县城才从防御角度搬迁到新州。而在那以前,旧州一直是黔东地区最大坝子,拥有大量的耕地,是最好的县城所在地。没有道理,古人几千年都选旧州为县城是错误的。
3、城市布局因素:新州和其它县城最大的软肋就是,没有环城线路。为什么没有呢?因为新州它修不了,前面已经说过了,新州本身的格局就是军事据点,四面环山,马家岩、冷平山和望城坡就是城市发展的桎梏,所以现在的新州城只能条状发展,不能辐射式发展。旧州本身就是大型湖积平原,大量的开阔地可以供城市发展。
4、土地因素:城市发展离不开土地,而旧州有,新州没有。有的人肯定会用当初州府抛弃旧州选择凯里的说法:“如果在旧州发展城市,会毁了黔东南的粮仓。”我很想说,那是什么时代的事情了,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是必须要抛弃以农为第一发展的观念的,说句难听的话,黄平县政府如果搬迁到旧州,光卖地得到的钱,也够支持好几年了,而不像现在新州这样,找块地都得要到10里桥去。
最后说一句,这是无聊了说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