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工作室吧 关注:1,197贴子:6,948
  • 1回复贴,共1

作家成富豪了,文学变垃圾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编者按] “2007中国作家富豪榜”揭晓,值得祝贺。正如发布者所认为的那样:本年度中国作家富豪榜与去年一样,或许仍会引发万人争议,但争议是好的,它意味着面对一场强大的奔涌的商业时代的到来,置身其中的我们无法拒绝和漠视——不管你愿不愿意,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的确,作家是我们生活有机的一部分,抛开作品的影响力来看,他们和我们一样都要为生存而努力,只是,他们的作品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之一。同样,他们的生活也因此被我们所关注。富裕并没有错,当上富豪也不是不可以,中国人所推崇的是兼得的成就,但是作家一旦和商业挂钩,其结果不用预测都能知道……
2007“中国作家富豪榜”又来了!
这则热得发烫的榜单,再次把这个转折时代肆无忌惮的财富崇拜潮一览无遗地展现出来:“作家富豪榜”上的“富豪”二字是如此光芒万丈、热力四射,“作家”二字在其强光之下是如此渺小、萎缩和苍白无力。虽然如此,“作家”称号残存的号召力、想像力仍足以成为吸引眼球的卖点。

  在今天的文学集团,在那些作家、批评家、文学教授、文学编辑的心目中,这个榜单早已存在。虽然他们心中的榜单,与公布的榜单可能有一些出入,但大致情况差不了多少。可怕的不是榜单的公布,可怕的是这份榜单早就活在与文学相关的人的头脑中,它已成为左右我们今天文学秩序的力量。
  在批评家、文学教授那里,这个榜单是他们研究与发言的“标准”;在文学编辑那里,这个榜单成为他们工作的中心;在作家那里,进入这个榜单成为他们写作的动力。我们不反对文学与利益挂钩,当利益成为构筑文学秩序的惟一力量时,我们的文学肯定出了问题。[详细]

“富豪榜”是怎么出炉的
  《成都商报》特约记者吴怀尧历时四十多天,从北京到武汉,从武汉到成都,采访近百家书店和诸多图书批发市场老板、出版人、作家、写手以及部分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刷厂负责人后,得出的榜单让我窘迫。在中国,一个 作家 通过一本书获得几百万的版税,就会被称为天价,还可能受人诟病。看看国外的畅销作家,我们不得不承认:事实上,中国作家不是太富,而是太穷,穷得让人脸红。
  中国当代作家在西方世界的处境同样尴尬。2006年10月5日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的一组数字表明:中国向西方输出的1936项版权中,大部分是《论语》这样的传统常规读物,当代文学的比重惨不忍睹……[详细]
这个“富豪榜”有点儿“怪”
这样的榜单,似乎并不是出于对文学和文学家的关怀,而是用市场逻辑和商业标准,对文学进行的一次骚扰,一次“削足适履”的图谋。
  是创作实力榜还是做秀大师榜?
   上榜的很大一部分作家并不是甘心于偏安斗室潜心创作,而是打着文学或公益的旗号,扛着各种头衔奔走于名利场上。喜欢闪光灯追光灯,喜欢杂志电视电台记者的追踪采访,喜欢参加各种名义的文学评奖活动、各种大型晚会和酒宴,甚至参加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比赛,喝着绿茶吃着甜点揣着不菲的辛苦费,对着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事儿说着不着边际的话,像煞有介事地发出权威性的意见……
  是精神富豪榜还是媒体英雄榜?
   谁抓住了媒体,或者获得了媒体的青睐,谁就拥有了市场。君不见,榜单上的“作家富豪”们,有几个不是媒体热捧、包装甚至直接炒作的“英雄”?于丹、易中天、余秋雨、刘心武等,这是电视直接培育的“英雄”;海岩、都梁、石钟山等,这是电视间接造就的“英雄”;王朔、陆天明等,这是电影加电视共同推出的“英雄”;郑渊洁、韩寒、安妮宝贝、天下霸唱、当年明月等,是网络铸就的新的“时代英雄”……



1楼2012-10-18 18:09回复
      是文化责任榜还是庸俗谄媚榜?
    除了少数几位优秀作家外,能够进入榜单的无非是这样几类作家:历史情怀的浅尝辄止、媚俗自恋的小资写作、肤浅狂欢的青春梦呓、电影电视的文学附庸等。可以说入榜的70%的作家还处在“未成年状态”的写作中,连基本的“启蒙”教育都未完成,更遑论表达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精神状况,或提供一种新的文学感受力了。他们中的大多数还生活在“一种权力,一种文化”的一元论思想传统中,文学独具的怀疑与批判精神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找不到踪迹……
    榜上几人算作家?
     作家是什么?德国哲学家阿多诺说过:作家应成为社会的反论、异端的存在。文学应是一种内心秩序,是一种更高层次精神的和谐。而当我们看看这些所谓的中国的作家时,我们看不到内心的秩序,更谈不上更高层次的精神和谐,我们看到的是“二奶作家”、“ 青春 写作”“流俗文字”,除此以外还有什么?难怪批评家谢有顺也说,每一部畅销书,我觉得质量都不坏,至于是不是很好的作品,我不敢肯定,要因作品而论。
       一个作家的作品如果不是很好的作品,那么他就不配称为作家,所以富豪榜上的作家只是牵强附会而已……
    “垃圾场”诞生“富豪榜”,是喜是忧?
      过度商业化和工业化的文学还是文学吗?
      文学是寂寞者的事业。文学的动机应该是责任心,文学的作用不只是赚取稿费。大张旗鼓地用市场标准评判作家,不仅庸俗,也充满诱惑和试图引导的企图。对那些坚守着文学天性和良心的作家们而言,这也是某种示威乃至羞辱。过于看重市场价值,强调市场逻辑,必将使文学日趋商业化,工业化。商业经的糖衣裹得过厚,那样的“文学”还是真正的文学吗? ……
      在金钱面前,作家的文学天性和良心遭受考验
       从这个榜单我们可以看出,作家越来越趋于世俗化。文学非但没有在日常生活面前坚持其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操守,反而越来越低俗化,从而助长着商业时代特有的娱乐、官能、欲望的审美趣味。出于名利上的考虑,部分作家滋长了放弃人类向上追求、放逐理想和信仰的庸俗唯物主义倾向。他们开始忽略自身人格的独立,忽略文学创作的个性,为追逐商业利润而努力去迎合文学以外的事物,丧失了精神上必需的内敛与自律。为了赢得市场效应,这些作家不再愿意戴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沉重冠冕,而是高喊着躲避崇高并以其多产的作品冲进市场,畅销情结和影视情结开始成为他们向金钱谄媚的痼疾……
      作家正在被被市场与消费的黑洞所吞噬
      如此排行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评判的标准已经渐渐发生了偏离,我们评价一位作家重要与否不再是他的作品本身,而是作品能不能能换来大把大把的钞票。金钱不但开始左右国人的灵魂,而且开始左右作家的笔、作家的脑,让他们沦为数字游戏的牺牲品。作家正在被被市场与消费的黑洞所吞噬,如同批评家谢有顺所说,作家与现实已经结成了一种过于甜蜜的关系,这种甜蜜的关系的代价就是丧失作家的品格,丧失作家这个称谓的真正含金量——作品本身……
    〔短评〕作家和富豪有着本质的区别,作家不是为自己而写,他们是为时代留痕,就像任何一种职业可以排位一样,他们的名字应该出现在优秀作品排行榜而不是富豪榜上。当我们不再以赚钱多少,商业影响力多大来形容一个作家的时候,或许我们离诺贝尔文学奖就不远了!

    作家“富”了,文学却死了?
    德国汉学家顾彬曾公开指出,中国的当代文学是垃圾。诗人叶匡正面对萧瑟的文坛,也无奈的发出了“文学死了”的惊叹。我们的当代文学在解放后就开始断代,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还是整体疲软。这些为数众多的所谓的作家们,为何拿不出像样的作品来?
      作家毫无批判性地接受大众的审美趣味值得警惕
       代代文学在失去昔日的精神和灵气的同时,获得了普通庸常的世俗性,成为沉沦、适应的代名词。尤其是当下文学中所充斥的性欲与色情的不厌其烦的描述,使文学从此笼罩在**的迷雾中,它使人在迷醉中得到下意识的满足又反过来刺激着人的欲望膨胀。失去了精神维度的文学让本能充满人的躯壳,作家们高举力比多的大旗在商品社会里大行其道的现实,不能不说是精神之光毁灭后的文学荒漠时代的到来……
      作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道义意识逐渐边缘化令人担忧
       衡量一个时代的发展水准,不仅仅要看一个时代的经济水平,同时也要看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水平。商业时代的作家在社会经济结构中位置趋于边缘化,并不意味着作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社会的道义意识也要边缘化。在获取更自由的创作空间的同时,顺应时代的潮流去创造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文学艺术,正是边缘化所提供的良好契机……
      市场标准取代文学标准,精英作家整体水准下降值得关注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曾指出,在中国当下语境,大部分畅销书是没有文学价值的,有的只是负面价值,严重误导大众,让他们以为这些就是好文字。现在,市场标准取代了文学标准,精英作家和汉语整体水准都在下降。他希望看到的是既有市场价值又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出现,只有这样,作家才不会沦落为文学二奶,才不会有生存危机,也只有这样,文学才能进步。
    摘自腾讯文化,编者:朝 鲁
    


    2楼2012-10-18 18: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