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吧 关注:863贴子:12,393

无我,谁轮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位学南传的吧友倒是把这个解答清楚了,我觉得能接受。
可是从没遇见过学北传大乘的吧友把这个解释清楚过,因为大乘认为人死后有中阴身(通俗的说就是灵魂),这一说法在很多佛经中提到。


1楼2012-10-16 23:03回复
    怎么解释中阴身的同时,又不与“无我”相矛盾呢?暂时还没遇到能自圆其说的吧友,各位能不能发表一下见解?


    2楼2012-10-16 23:06
    收起回复
      2025-07-15 00:37:31
      广告
      末学认为 真正达到无我境界 就不轮回了 所以"有我"才轮回


      3楼2012-10-17 08:28
      收起回复
        尝试回答,回复上丘化兄:
        ----------------------------------------------
        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两部分,第一个问题:『无我』。
        此问题半年前得益于 乐园老禅师 的指教,分享如下:
        【其实,唯识里面就是用阿赖耶识解释轮回的事情,解释的已经很清楚了。
        佛说“无我”直接指向人们最主要的迷惑:我、我所。
        因为,此前的各种宗教学说,都说有轮回主体。
        或者执着色是我,或者“受者”是我,或者“想”是我,
        或者“行:造业者”是我。或者“识:认识的主体”是我。
        或者执着离蕴有我(我换车子)。
        现在,佛说五蕴假合,只有五蕴,其中无我。
        如同芭蕉,看着是树,其实没芯。
        佛直接了当的指出除了五蕴以外,没有不变的轮回主体。

        无我,不是我们认为唯物主义者的断灭见。
        无我,是否认常:自主不变的我(主体)。
        而承认因缘和合,相似相续的假和我,我是个和合的假象。假合我根本也就是无我。
        佛教说没有灵魂,但是有心。(不需要灵魂)有心就够了,一切生命能感知能活动。
        是心轮回,心是无常变化而又相续的,(不象灵魂不灭无形不可知),心也可以断除。
        所以,轮回可以超越。心是缘起的,有因有缘心则起,无因无缘诸法灭。心就在当下。
        佛教的无我观,不是虚空。也并非无我,就无贪嗔痴,没有业报,解脱等。
        我执,是众生流转生死和一切恶行的根源,一切烦恼的基础,一切痛苦的因。
        我执是执着五蕴生命体里有一个我,是不变不死自在的。
        但这只是虚妄执着,仔细去寻求我的自相,是不可得的。
        正因为是妄执,因此了解真相便可以破除。
        破除我执,成为佛教见证真理的必由之路。但是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我,什么是我执。。
        详细见此贴:http://tieba.baidu.com/p/1529445369
        --------------------------------------------------
        第二个问题:『中阴身』。
        佛陀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身体,哪怕还可以住上50年、60年、70年、80年,
        乃至一百年,一百多年,但是,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
        佛陀说:我不见有任何一法的生灭,比心的生灭更加快的,没有看到任何一法比心更无常。
        所以,民间说法的“灵魂”便是这刹那刹那生灭的心识。
        心识是以业来贯串的,只是这样而已。现生与当生中间之果报谓之中有,又称中阴。
        一般定义: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阴身」。
        因仅意识存在,并无实质肉体,乃由意识作主宰,幻化而来,非父精母血孕育所成,故称意生身或化生身。
        众生之意生身为无明、业力及因果之综合,唯因暂时摆脱色法之束缚,故得神通自在。
        所以如上所述,从现生到中阴到当生,心识发生了迁移,
        以业力贯穿其中,这心识如瀑流是刹那、刹那生灭的。与『无我』不矛盾。


        IP属地:安徽4楼2012-10-17 17:18
        收起回复
          维摩兄,你的答案差一点就把我看晕过去了。不过我还是发现了问题,前面说无我的那一段,根本就可以省略,纯属多余,不是没解释清楚为什么佛教说无我,而是根本就没有解释这个问题
          试图以解释色身的假合,而逃避谈论本质的“我”
          我现在问你,一句尸体跟活人的结构是一样的,为什么尸体不能称为人?因为尸体没有灵魂,没有能思维分辨的心。我们把这个灵魂或者心称为不灭的本我,有何不可?


          5楼2012-10-17 19:55
          收起回复
            你后面说的那一段话,只不过是转换了一下概念,把灵魂一词改成了第八意识,心识。
            幸亏不是你的亲身感悟,而是转帖 ,真不知这样的回答怎么把你敷衍了的


            6楼2012-10-17 19:59
            收起回复
              无我我轮回,这是实义,莫说无我不轮回,对我执者说无我,对执无我者说真我,起心即起妄,妄中有真知,正见。


              IP属地:河南7楼2012-10-17 20:34
              收起回复
                呵呵 学佛之人不与人争论 各人根性不同因缘不同所理解的道理也不尽相同 末学自知没有智慧解答善友提问 如有疑问 真心求教 还请多多亲近大善知识 从佛家经典中得到正知正见 若纯粹以辩论的目的来发帖 末学诚心奉劝师兄放下我执方能宁静自心


                8楼2012-10-17 20:51
                收起回复
                  2025-07-15 00:31:31
                  广告
                  师兄可以把南传吧友的回答 给说下呢 ?


                  IP属地:广东9楼2012-10-18 08:41
                  收起回复
                    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中观派不承认有中有身,主张一般人死后,在死亡与投生之间是毫无间隔的,中有身并不存在
                    


                    10楼2012-10-18 19:38
                    回复
                      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分析我们能分辨能思维的心,到底是不是永恒不变的主体就可以了,这个大家都明白,我就不说了
                      一个子虚乌有的中有身,就把问题复杂化了


                      12楼2012-10-18 19:43
                      收起回复
                        (原11楼内容)来自海云继梦法师的开示:
                        -----------------------------------
                        轮回的主体是什麼?这一个平常的问题,却不是好答的题目,通常就以灵魂一语带过;而佛教界又好像不接受灵魂一词,反而以中阴身等佛教名相来相反驳。其实,此种反驳只是名词不同而已,真正能讲出东西来的尚不多见。

                        此生此身乃是因缘组合、相对而有的娑婆色身,其本质乃是永恒的法身!此法身随著各种因缘的组合而能示现各种形相——即如三界六道、山河大地、风雨雷电、日月星宿、年节时分………等等,亦或诸佛成道、菩萨众会等,皆是因缘合和存在於法界中的森罗万象,相相本皆平等,法法亦皆存在而已,无有差别高下之不同;此生、此身与诸众生,亦皆如是平等存在,也无有高下差别之不同。

                        唯此娑婆色身的存在,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此对立之存在乃在於识性的作用,识性作用源自意识形态的僵化与反射作用;由於意识形态的僵化,使人丧失觉性,而用反射的惯性,以「如是因=如是果」的定律,因而产生了所谓的业识身。业识身是杂染的,杂即复杂,染即染著各种杂质与恶质;如是交杂,原来示现的单纯存在已经不再单纯,因而对立产生,不再是平等的法界,而是相互对立的世界。

                        此娑婆世界的轮回指的即是以法身为主体,被客体的业识身所包裹著,随著业识身的各种业力因缘而受外在环境的牵引,轮回示现,不由自主! 此外在环境即包含社会现象与物理现象的作用,此二现象,在色身中又引发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而社会现象与物理现象皆是相对立而存在的,他们会继续勾锁著业识身的惯性,继续僵化与染著………因此,此种牵引轮流示现,将永无止息,故曰出苦无期。因此,生死轮回是指业识身的轮回。但是,苦乐受则是其所示现的身相,严格地说,是该身相中的感受性,一般称之为心。

                        此心是指对苦乐存在的感受性,所以苦乐的存在是相对於此心的感受!若无感受力则其苦乐即不存在,故云:一切有为法皆虚妄故。 所幸,吾人今已入大觉门第,已知此生此身的活动,皆是相对立的存在,已然可以立地超脱!更知真实生命的具体存在。是故能即时皤然改悟,放下虚妄的相对立,当下即证阿耨菩提!若对立的习气放不下,则堕入轮回,无由出期,不知存在唯是存在,焉知平等平等於一切众生! 

                        行者与凡夫之别,唯在轮回当下是娑婆;若能放下对立,轮回立断,当下入法界!
                        


                        IP属地:安徽15楼2012-10-18 19:55
                        收起回复
                          下面选自元音老人的书,你可以看看他的书,讲的非常清晰。
                          古德曰:“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宇宙万有哪一样不是法身呢?都是法身的作用、法身的显现。此即云岩禅师所说的“只这是”。禅师家常说:“拈一茎草,就是丈六金身”,其道理就在于此。
                          但这里大须仔细,不可颟顸笼统,不可执着色相就是法身,从而颠倒造业,以致受累无穷。大珠慧海禅师在《顿悟入道要门论》中说:“迷人不知法身无相,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黄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吃笋,应总吃法身也。”这段话岂不是推翻了上面所说的“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相不二”的法则吗?不是的!大珠和尚是怕我们错认了定盘星,一听说宇宙万有都是法身的显现,就着在色相上,把镜中显现的影子当作真实。这就象禅师家所说:错认驴鞍桥作阿爷下巴颏。既然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木丛林皆是自性,而自性是真实不虚的,是亘古亘今长存的,那么,就把这些色相也当作实有,执着不舍、贪取不已,这岂不是造业受报、长溺生死、永无了期了吗?所以,要加以棒喝,打破这个迷梦,以便认清实相无相,而见本性之妙用。
                          法身虽然无相,但法身不是顽空,它是妙有真空,是客观存在。所以,它能生万法,能应物现形、随缘起用。就象镜和影一样,因镜光故,能现诸影。又因镜、影不相离故,则说镜即是影、影即是镜。但影子毕竟不可得,绝不能执着影子为实有,把影子执实了,错认影子实实在在就是镜子。所谓“影即镜”者,是取其“不离”之意而已。因为离镜就无影、离影就无镜,所以才说,见影即是见镜。法身和色相亦复如是。色相固是法身所显现,但色相无自体、无自性,皆因缘所成,犹如空花水月般不可得,不能执为实有,更不能把这些色相实实在在地当作是法身。一切色相只不过是法身显现的妙用而已。教下把色相和法身的关系谓之“不即不离”。不即者,就是说色相不过是幻影,并不即是真实的法身。不离者,是指离相无性、离境无心,犹如离影则无镜、离波则无水一样。这个“不即不离”,旨在说明心性和色相的关系。我们人的真性是非有而非空、非空而非有的圆妙灵性,既不着有、也不着空,既不着空、也不着有。说空之时,充满虚空、周遍法界;说有之时,一丝不挂、纤毫不立。若能这样应用、这样理解,方于真空妙有的宗旨有少分相应。更进一步讲,非但影子不可得、不可执着,就是镜子——我们的法身,也不可执着。因为一有执着,就有了偏向。一有偏向,就必有做作之处。宗下谓之“圣堕”。因为你执着了法身,就是法执,就不究竟了。


                          17楼2012-10-18 20:12
                          收起回复
                            你们说了半天,字数太多,大道至简,繁文磊节,无用,自己迷糊,别人迷糊。
                            无我,有我,是一对,不能分开单说,
                            例如,说“男人”,就因为有“女人”存在,
                            如果世间都是“男人”,那就直接说“人”


                            18楼2012-10-18 21:32
                            收起回复
                              2025-07-15 00:25:31
                              广告
                              回复 上丘化 :
                              谢谢肯定,我是粗俗人,不会引经据典,
                              “无我”,“有我”,是一对,要说“无我”,不能不说“有我”,
                              那就要先看清这个“我”是什么?“五蕴色身”?“贪嗔痴慢”?
                              也不一定的,法无常法,我无常我,
                              还要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去看什么是“我”先看明白“我”是什么,在放下这个“我”,超越这个我,
                              才可以说“无我”
                              其实这个超越的过程才是“法”,才是我们要学习的,至于能不能最后“无我”这个境界,真的是没必要太在意,那也是一种“执拙”,
                              去按“法”去做,就可以了。
                              现在朋友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结果上了


                              19楼2012-10-18 22: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