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可以与天地参为三才者,惟在此心。
学圣之事,主于一心。
事事都于心上做文章。
事心之学,须在萌上着力。
人惟不见其大,故安其小。
做人须向志士、勇士上参取。
要要为圣贤,须是猛起。
一毫不可放肆。
吾辈做事,件件不离一“敬”字。
一诚是以消万伪,一诚是以敌千邪。
非礼勿视,则心自静。
静固静也,动亦静也。
天理存亡,只在一息之间。
穷理反躬。
能复乎天理,则一日长进似一日。
时时省察。
天地之心,无一物不欲其生。圣人之心,无一人不欲其善。
忧勤惕励之心须臾毫忽不敢自逸。
理无定在,惟勤则常存。
无欲便觉自在。
徵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决。
以虚心为本。
学者当自谨言语,以操存此心。
君子之待小人,有正己而无屈意,有容德而无过礼,恶恶之心虽不可无,然亦不为已甚。
感动处有中节、不中节之分,其中节者为善,不中节者为恶。
人不幸有过,非真不幸。知有过而惮改,是真不幸。
不可视天大,视己小。
人能充其仁义礼智之道,则与天地合其德。
毫忽之间,学者不可不谨。
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人能恭敬,则心便开明。
语其要,《论语》曰仁,《大学》曰敬,《中庸》曰诚,《孟子》曰仁义。合之,精一执中。
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焉。性即理也。理之别名,曰太极、太乙、至诚、至善、大德、大中。
学圣之事,主于一心。
事事都于心上做文章。
事心之学,须在萌上着力。
人惟不见其大,故安其小。
做人须向志士、勇士上参取。
要要为圣贤,须是猛起。
一毫不可放肆。
吾辈做事,件件不离一“敬”字。
一诚是以消万伪,一诚是以敌千邪。
非礼勿视,则心自静。
静固静也,动亦静也。
天理存亡,只在一息之间。
穷理反躬。
能复乎天理,则一日长进似一日。
时时省察。
天地之心,无一物不欲其生。圣人之心,无一人不欲其善。
忧勤惕励之心须臾毫忽不敢自逸。
理无定在,惟勤则常存。
无欲便觉自在。
徵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决。
以虚心为本。
学者当自谨言语,以操存此心。
君子之待小人,有正己而无屈意,有容德而无过礼,恶恶之心虽不可无,然亦不为已甚。
感动处有中节、不中节之分,其中节者为善,不中节者为恶。
人不幸有过,非真不幸。知有过而惮改,是真不幸。
不可视天大,视己小。
人能充其仁义礼智之道,则与天地合其德。
毫忽之间,学者不可不谨。
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人能恭敬,则心便开明。
语其要,《论语》曰仁,《大学》曰敬,《中庸》曰诚,《孟子》曰仁义。合之,精一执中。
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焉。性即理也。理之别名,曰太极、太乙、至诚、至善、大德、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