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20日漏签0天
电视剧苏东坡吧 关注:590贴子:7,125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2回复贴,共1页
<<返回电视剧苏东坡吧
>0< 加载中...

【苏东坡.人物】苏轼的挚友——参寥大师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柳靖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大家一定对今晚第四集出现的那位陈风,即参寥大师记忆犹新吧?剧中他因家道中落,无钱纳税,竟被朝廷褫夺了功名。心灰意冷,四大皆空,投入空门。想来这位苏轼的挚友一定会在后面的剧情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下我把这位参寥大师的一些轶事贴上来,供大家比对。


  • 柳靖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宋代诗人苏轼,深通佛典,与诗僧也多有交往。如云门宗僧佛印、蜀僧几演,诗僧道通、参寥等等。其中与他交往最为密切的,可以说是参寥大师。参寥本姓何,今浙江临安县浮溪村人,善写文章,尤喜欢作诗。苏轼曾将他的名字改为道潜,后又号参寥子。苏轼对参寥的诗才特别赏识,经常和他吟咏唱和,互相切磋。而参寥也时常追随苏轼,二人可谓文学上的知音密友。
参寥的才思特别敏捷,苏轼在余杭(今杭州)做官时,一次会集宾客,他用画笔在彩笺上画了一幅墨竹图,赠给官妓,让官妓去找参寥,请参寥给此墨竹图题诗。参寥才思敏捷,提笔立就,写道:
小凤团笺已自奇,谪仙重扫岁寒枝。梢头余墨犹含润,恰似梳风洗雨时。
此诗首句赞彩笺,二、三、四句写所画墨竹富有生气,形似逼真,使苏轼大为赞赏。
  


2025-07-20 10:28:20
广告
  • 柳靖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之后,苏轼离开余杭(今杭州)去徐州做官,参寥前去拜访他,一日,同样宴集宾客,参寥却没有参加。苏轼见参寥没来,心中颇为想念,说:“参寥不参加这个集会,真让人觉得不尽兴。”于是马上让官妓马盼盼带着纸笔去找参寥,让他写诗。参寥当然又是提笔立就,其中有二句是“禅心已似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既用于自况,也用于说明自己禅心已定,已无意再凑这样的热闹了。不料苏轼读诗却大为称赞,说:“我以前也见到柳絮落在泥上这样的现象,我早就想把它写进诗里,可惜一直没用心想过,不料今天被参寥用了,很是可惜。”参寥用此诗说明了一个禅心入定、不愿再逐世俗的道理,先于苏轼,显然与他本身是僧人,对此现象的体会比苏轼深有关,所以随手拈来,皆成佳喻,不惟传神,而且入理;而苏轼呢,虽然他深通佛典,灵魂深处常常渗透着浓厚的佛家出世思想,但他在这方面的体会毕竟不如身为僧人的参寥来得直接,来得深刻,所以运用这一现象入诗,他也就落后于参寥。也许苏轼本人并不明确这一点,但这对于创作来说,当事人的体会深切,却是一个写好作品的要谛,以至现在人们仍在反复强调,坚持作家要深入生活了。
不久,参寥要离开徐州,苏轼写了一首诗送他,诗说: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这首诗开头几句写参寥身入佛境,百念俱枯,但诗句却清警彪炳,颇为出色。接着从“退之论草书”始,引韩愈论草书为例,说韩愈认为,创作并不是要摒却世间万事万物,而是由于心有不平之气,一发于笔端,才有像狂草张旭那样高超的书法艺术。“颇怪浮屠人”几句是苏轼对参寥的心如丘井、摒却万事感到奇怪,如是那样,谁还能在创作中抒发豪猛之情呢?但仔细想来,参寥的创作也有道理,真正的技巧也是真实思想感情的表现。从“欲令诗语妙”以下苏轼提出了他的著名论诗观点:要使诗写得好,一是要空,二是要静;惟其静,才能把握世间各种动态;惟其空,才能容纳世间万般景象。同时要写好诗,还要深入现实生活,即“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最后几句则是认为参寥的诗有咸酸不同的风格,受到众人喜爱,诗有含蓄不尽的味道,认为诗歌和佛法两不相妨,请参寥师考虑。
苏轼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苏轼的创作思想,因而尤为研究者所注目。其中主要的是“空”“静”,“纳万境”和“了群动”观点,还有“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即深入客观现实生活的观点。如果说,我们上面说到的苏轼看到柳絮入泥想入诗而落后于参寥,原因在于他没有参寥本人身为僧人来得深刻直接的话,那么,这里提出的“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说明了苏轼已经认识到亲身直接感受才能深刻的重要性了。苏轼观点的提出无疑和他与诗僧的交往有密切的关系。
摘自网络: http://www.xiexingcun.com/Talk/古典诗词漫话·诗词话趣/0043.htm


  • 柳靖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苏轼还有一首著名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就是写给挚友参寥大师的: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此词作于公元1091年(元佑六年)苏轼由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时,是作者离杭时送给参寥的。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苏轼所推崇,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苏轼贬谪黄州时,参寥不远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这首赠给参寥的词,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抒写出世的玄想,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整首词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却又执着于友情,读来毫无颓唐、消极之感,但觉气势恢宏,荡气回肠。
“算诗人”两句,先写与参寥的相知之深。参寥诗名甚著,苏轼称赞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比肩。他的《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诗,戏以此赠》云“底事东山窈窕娘,不将幽梦嘱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风上下狂”,妙趣横生,传诵一时。他与苏轼肝胆相照,友谊甚笃。早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他专程从余杭前去拜访;苏轼被贬黄州时,他不远二千里,至黄与苏轼游从;此次苏轼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甚至以后苏轼南迁岭海时,他还打算往访,苏轼去信力加劝阻才罢。这就难怪苏轼算来算去,像自己和参寥那样亲密无间、荣辱不渝的至友,世上是不多见的了。如此志趣相投,正是归隐佳侣,转接下文。



  • 柳靖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直没有放参寥的剧照,现在补上
刚出场时,他是一名清瘦嶙峋的文弱书生,满怀的渊博才学,满心的报国之志

奈何造化弄人,功名被褫,只能心灰意冷,遁入空门
寂寥不参哪得破,科举终是镜中花


  • 柳靖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不变的是,你和苏子的情谊,贯穿了你们的一生
你是能和大苏谈禅和诗的知音密友

也是雪中送炭的患难之交

甚至,你还是子瞻的刎颈之交,只因你不顾自身安危,愿与他同生死,共患难





  • 柳靖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终于,你倒下了,自觉不久于人世

你吟诵起子瞻送你的诗

突然闪电大作,大雨倾盆而至,大苏惊愕,你悄然坐化

大苏悲吟诗句,痛别挚友




  • 蘇子門生18
  • 进士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2回复贴,共1页
<<返回电视剧苏东坡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