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涞源县,秦时置广昌县。到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因避太子杨广的名讳,遂改为飞狐县。至明代洪武初,复置广昌县。民国之后才改为涞源县。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曾有《飞狐城》诗一首:
国仇未报壮士老,
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
三更雪压飞狐城。
陆游的诗写了自己年已老,壮志未酬,渴望将士收复沦丧的军事要塞飞狐城。这飞狐城正是指宋代设立飞狐军的涞源飞狐城。在历史上这里曾上演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战争。明清时代“广昌十二景”之一的“飞狐铁壁”正是指这里。清代诗人刘荣有《飞狐铁壁》一首,写尽了关隘的险要:
漫诩洪炉大冶才,冲天铁壁忽飞来。
奇峰有隙窥星斗,怪石无心长草莱。
凿险口容双峡立,通幽应是五丁开。
频年此地消戎马,岭上谁闻画角哀。
县为什么有相当一段时间以飞狐命名?人们说因为该县北边有飞狐口,县城东北十里有座野狐山,古代就叫飞狐山。县境内有条当年李广进兵的飞狐道。总之,这里以飞狐命名的地方不少。
县名由山名得来,那山名肯定又是由飞狐这种动物的名得来。飞狐到底什么样?没有人能说清。据《名胜志》载“有狐食五粒松子,遂成飞狐。”涞源《旧县志》上说,相传有狐食松子仙去,近人常夜闻孤鸣。这里只讲了飞狐是怎样变成的,它原本是狐,因吃松子而成飞狐。飞狐与狐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敬业堂诗注》有详明记载,飞狐“锐头阙口,耳小尾长.毛色黑,翅如鳖裙,四足生翅中,前三爪后五爪,能飞不过丈。”另有资料说,飞狐产于口外密林中,似狐,肉翅连四足及尾.能飞,但下不能上。《续博物志》上说,飞狐也叫飞生。这里已把飞狐的形态、特征及本领叙述明白,只是世人少见而已。
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有一首专门写飞狐的诗:
锐头长尾口如需兔,
肉翅旁连四足俱。
猜是千年老蝙蝠,
问名方始识飞狐。
诗首句写飞狐的头与尾。尖形头,口唇如兔,意有缺口,尾巴长长。二句写翅与足。翅为肉翅旁生,正好印证《敬业堂诗注》中“如瞥裙”的说法,“连四足”又印证了“四足生翅中”说法。三句写外形.如“老蝙蝠”。四句点明此物为飞狐,而非老蝙蝠。
飞狐在各种资料中少见记载,只在野史传说中能见鳞爪,实为可贵。本文所罗列各种资料为飞狐的存在提供了一种证据。我每到涞源都向当地人询问,都说没见过飞狐,也许这种本来就少有的动物已经绝种,真是可惜。当代著名武侠小说大家查良镛(即金庸)先生著有《雪山飞狐》一书,诱因该是他的先人查慎行的那首诗吧,其依据之地当在涞源无疑。
(原载《保定晚报》l999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