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栏吧 关注:1,237贴子:26,139

【诗人专栏介绍】你不一定要认识她,但一定要看过她的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期:苏浅
应吧友要求。本贴将为吧友详尽介绍苏浅的诗歌,不管是现代诗栏团队点评还是收录其他人对苏浅诗歌的点评。
希望大家能够全面了解她,看到她,并喜欢她。


1楼2012-10-08 14:50回复
    现代诗栏团队:《小雾与苏浅相遇二三记》
    要想和一个人相遇,并不难,也许他已经死了很多年,也许我们之间相隔万里,但是,通过书中的字字片语。你和我像不像,你爱什么,讨厌什么,我却比谁都清楚。
    ——题记
    最先认识她,是通过李元胜的博客。第一次见到她的诗歌,《火车》
    它带来了铁轨,又制造了远方
    它携带着窗子和人群,路过所有的我
    在每一个车站,我停下来
    每一站都成为终点。它所具有的速度
    都被我的宽广覆盖
    我赠予它磁铁,但从不停下
    除非我设置了十字路口 从另一种生活中
    被分出岔道
    这是小雾继李元胜的《在一个肥胖的时代》之后令其感到惊艳的又一作品。这里的火车融入的作者的意识之中,使得作者的意识和思维如火车般风驰电掣。这是苏浅比较有哲理且大气却又不是去细腻的一首诗歌。我想得到最后大家都会去想想火车在作者心中的代表和意义,在我们心中又占据什么位置。她口中的铁轨和火车当然只是象征,这种虚实结合,物我合一的写法着实令人惊叹。
    然而你要是认为苏浅的诗歌不过如此,你就大错特错了。
    随着阅读的深入,你去看2004年之前的苏浅,你会发现她是一个宝矿,越挖越深。你总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惊喜等着你。
    


    4楼2012-10-08 15:07
    收起回复
      2025-07-24 19:00: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小米读诗----隔窗读苏浅
      有一点点神秘,有一点点诡异,有一点点率真,有一点点放任……这就是苏浅。
      缠绕在苏浅指尖或指间的,是语言的魔法。她喜欢彻底,因此,她需要破坏,她愿意把眼前的打碎了,再重新组装。苏浅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让汉语最大限度地,彰显自己的魅力。她让那些看似不能入诗的词,在她的诗句里鲜活起来;她给那些熟视无睹的词添上了陌生感,注入了新的力量;她使黯淡无光的语言、情境,突然之间,绚烂起来、灵动起来,让你觉得目不暇接,异彩纷呈。
      《隔壁之远》足以说明我这样的判断:
      邻居在另一扇门后面
      邻居在自己的锁里
      邻居从不使用我的钥匙
      只在薄薄的相遇与陌路之间
      与我隔着墙
      仿佛苹果,挨着梨
      “邻居在另一扇门后面”,还比较平实,好理解,邻居明明在家里,她却说是“在自己的锁里”,够新奇,够令人意外吧?苏浅只用了一个“锁”字就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描摹得惟妙惟肖。不仅这样,更让人意外的是结尾,是“与我隔着墙”的邻居“仿佛苹果,挨着梨”。不用说,这是一行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必定叫你怦然心动的诗。这样的奇思妙想,如此异乎寻常而又合乎情理、分寸感拿捏得也是恰倒好处的比喻,我想,只有苏浅想得出来,换了别人,是很难做到的。
      在惯常的熟视无睹的苹果与梨之间,苏浅看出了“隔壁之远”,她不是天才又是什么呢?苹果与梨,它们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它们都是甜美的果实。苹果与梨虽然生长在同一片果园里,成熟之后,也许还搁在同一只果篮里,但是,苹果不知道梨的甜如蜜,梨也不知道苹果的香与脆。用这样的比喻来描写邻居——也就是眼下,现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确恰当得无与伦比,至少,她如此的写法,是前无古人的。
      苏浅是一个畅游在女性世界和精神世界里的诗人。她把女性视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作品,有很多。对于生活,她看上去,是一个安于现状且容易满足的小女人。《幸福》所描绘的,就是她这样一种心态:
      选好大树,搭一个简单的窝
      让我成为一只鸟儿
      我要的,就是这样
      一只鸟——
      简单到,在树枝间有一个窝
      有个双宿双飞的伴儿,和快乐的
      一窝小鸟,一片蓝天
      大树要“选”,“窝”却“简单”,耐人寻味。
      苏浅对于幸福的要求,如她所说,是非常简单的,而且,我也觉得,她所说的简单是发自内心的。但是,在简单的后面,紧接着,还有并不简单的内涵:
      多好啊,这说明我不但有了爱情
      还有了生活,有了,生活的意思
      有爱情,有生活,这是容易的事,是一般的要求,要有“生活的意思”,却不容易做到。在这里,苏浅故意将“生命的意义”这个沉重的话题从轻发落,写成了“生活的意思”。在看似“轻描淡写”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一颗不甘于庸常生活、从而对生命意义顽强地探寻着的心。
      更多的作品,是苏浅对精神生活无限的追问与无尽的寻求。理所当然,女性的精神生活,低层次的,是对爱情的迷恋与吟唱,境界更高的,是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在我能够读到的苏浅的诗作里,前一类作品,也有,后一类作品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
      它带来铁轨,又制造了远方
      它携带着窗子和人群
      路过所有的我
      ——《火车》
      苏浅描写的,是火车么?我觉得,它更像岁月。
      下午,一天还剩下半天
      太阳还余下大半个
      ——《逆光》
      写的是太阳吗?我认为不是。在这些看似随意的诗歌里隐藏着的,是苏浅对人生对时光的感叹,“太阳”不是太阳了,是她自己。
      在最高的山顶上
      没有人说话,山谷的回音,来自另外的悬崖
      而苜蓿在山下独自卷起叶子
      它的忧伤
      是牛羊所不认识的
      ——《十一月,一个人在山上》
      


      5楼2012-10-08 15:09
      回复
        与苏浅相遇
        —— 苏炬
        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那个冬天与苏浅相遇时的情形。
          那时寒假将至,那天有暖暖的太阳照进图书馆里,透过窗子看外面的的积雪,便是一片耀眼的明晃晃的光。我俯身低头在书架上盯了半天,猛一抬头,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默默闭眼片刻,再睁开眼,便看到了它。
          是的,就像是一束最明亮的光洒在它身上,并一瞬间涨满我的眼帘。《写在水上》,接下去的是一个更加明亮的名字,苏浅。我心里一阵莫名的激动,立刻把它从架上抽下来。
          然后我就遇到了苏浅笔下那些美丽的句子。
        嫩黄色的封皮,像迎春花瓣一样的纯净美好。同样美好的还有封皮上的这样几行小诗:
          当然它是身体外的
          也是边境外的
          当我试图赞美,我赞美的是五十米落差的水晶
        它既不是美国,也不是加拿大的
          如果我热爱,它就是祖国
          如果我忧伤
          它就是全部的泪水。
        我心里已经大大地惊艳了,没想到更美好的却还在后面,当我习惯性地把书翻到封底,我又看到这样一首诗:
          春天是明亮的
          如果是在林中,就应该有蘑菇
          但你不要带篮子来,林子这么美,早晨才刚刚开始
          你留下你的路或者地址,黄昏后
          轻轻敲着你的门的
          或者雨水,或者蘑菇
        但不是我
          我顺着风长到树上去
          我要绿了。
        你想象不出我心里的欢喜。已经有多久没有读到这样明丽清新的诗歌了,抑或是从来都没有?幸福来得太快,以致我当时竟有些愣神,心里能想起来的只有南朝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或者是谢朓的“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后来我仔细地想啊想,觉得可能是这些诗描写的春天具有共同的特质,就是明亮、轻快,美好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由得沉醉进去。
          所以我当时紧紧攥着它,生怕被别人抢去似的。接下去的那个寒假里我反复读了它很多遍,被苏浅的诗歌所感动,被一种柔软、自然而清新的情绪激荡着,那个寒假里我简直不知道肉的滋味。
          于是我就认识了这样的一个苏浅:
          1.热爱生活的苏浅。
          苏浅热爱花朵、水果和植物,热爱自然的一切。她偏爱那些明快柔和的事物,所以在诗歌里会频繁的出现一些意象,比如春天、海、星星、蘑菇,比如苜蓿、苹果、木棉、棉花等等,都是温暖而美好的。
          她写到苹果花:傍晚一个人穿过果林/苹果花还小/十月来临之前/几乎总是这么小,像童年,像星星/和爆炸,像妈妈/怀着我/陷进苹果花的香气里,小渔啊/用一分钟/再红润一些,再甜美一些/就嫁人吧。(《我爱苹果》)
          她写到沙棘:灌木认识所有的夏天/沙棘只认识九月/在田野那边,沙棘早早成熟/别的植物开花,它结果/小小的金黄球形果实,在太阳底下/孤独而安静/午后的风吹来,一些吹过它/一些绕开它。(《沙棘》)
          她写到苜蓿:在最高的山顶上/没有人说话,山谷的回音,来自另外的悬崖/而苜蓿在山下独自卷起叶子/它的忧伤/是牛羊所不认识的。(《十一月,一个人在山上》)
          她写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有时委婉,有时直白。比如《赞美》这首诗:
          午后的时光总是很短/天说黑就黑下来了,幸福的日子/要点灯来看,要用两只手/抱在胸前/台阶越升越高,名利止于阴雨/坏天气里,我们怀着明朗之心,抬高屋檐/而太阳底下,有时飞走的是人/落下来的是鸟/劳动者从田间归来,胸怀变得深邃/粮食堆满谷仓/这是些多么美好的时光/江河沉静/我们的老虎,日渐驯良。
          好像一个真诚的孩子在向你诉说:“幸福的日子,要点灯来看。要用两只手,抱在胸前。”你说,这样的句子是不是美得不像话。尤其是偶尔当我自己因为过分的欲求而不断的想要索取,幸福感渐渐稀薄,甚至于没有的时候。这首诗教会我我品味那些可以点起灯来看的日子,并学会着把双手抱在胸前,坦然而平和地面对一切困顿。
        


        7楼2012-10-08 15:12
        回复

          2.爱着的苏浅。
            苏浅是善良的,爱着的。不论所爱着的是生活还是理想,爱人或朋友,每一个心里怀着爱的人都是美丽的。苏浅自己说:“生活给了我太多的阳光,这种温暖使我懂得用一颗安宁柔和而深怀感动的心在生活中爱和微笑。”
            比如她有一首简短到只有两行的小诗,这样写:只学习一种技艺/爱大多数人,并宽容剩下的少数人。(《理想主义》),全诗仅有两行,可是谈论的话题一点都不小。这俨然是诗人的生活观,爱大多数人,并宽容剩下的少数人,这是超越个人情感的人间大爱,要有大的胸怀才能做到。所以她说,只学习一种技艺,表示自己还在学习中,心中有爱,但还不够宏大,因而以此为理想。
            另外一首,也是充满了爱和深情:
            用童话里的甜牙齿,吃橘子/遇到迷路的星星就把它,从树上摘下来/但你不要在夜晚爬的太高/虽然你相信,很多人爱你,很多/星星。很多有着星星手/星星心的人/太阳会保持世界一直,在你的前面/所以你要一直向着东方走,在树木落光了叶子的季节里/也不要觉得慌张/水面上有鸟,水下面有鱼/你会找到,你喜欢的每一样东西。(《给TT,爱和生活》节选)
            使我感动的,不仅仅是童话般美好的语言,也不仅仅是那丰富的想象,而是那一颗充满爱的心。
          3.活泼的苏浅。
            诗人最紧要是保持活泼单纯的心境,就像王小妮说过的一样,老道绝对是一个贬义词。而苏浅毫无疑问是活泼的,举例来说:
            想象一种可能的方式/打虎,但不醉酒,也不过景阳岗/路遇武松,就叫他兄弟,抱拳,问好/喜欢他,但不能脸红/一路婉转,相谈甚欢/他看到桃花,我想着猛虎。(《入画》)
            雨只顾着下/像下雨那么下/像下大雨那么下/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能停下来/我就站在阳台上等/一直等/专心地等/准备等到它一停下来/就招呼也不打地/出太阳。(《太阳花》)
            又比如我很喜欢的一首《夏天就要来了》:
            在夏天,天气热的很薄/坏人藏不住了,就会假装善良,手里拿一支玫瑰/来敲你的门,说,芝麻芝麻/我们去喝咖啡,好么/这时你一定要知道,他是阿里巴巴/是来拿走你的宝贝的。
            多么活泼!仿佛看到一个轻快伶俐的好女子,带着一点点猾黠,躲在门后看着她的 “坏人”阿里巴巴。不过,她一眼看破玄机的后面是不是有一点点喜悦呢,喜悦里是不是有一点点慌张呢,她终究还是一个单纯可爱的女子罢。
            读着读着我甚至也想,夏天到了的时候,手里拿一朵玫瑰,去敲喜欢的那个女孩子的门,说,芝麻芝麻,我们去喝咖啡,好么。
          4.古典主义的苏浅。
            苏浅说自己的笔名取自于“疏影横斜水清浅”这句诗的首尾二字,不知道是因为喜爱梅花(我想或许不是,因为我看到的苏浅不是像梅花那样孤傲冷艳,而是明亮温暖的),还是偶然得到,取了这样的名字。
            但这或许也可以说明,苏浅本质上是古典主义的。
            就我读到的,有一首《别亦难》最有代表性,苏浅这样写:南方的栀子,北方的雁/入夏,长亭长/我不能一转身就回忆/我也不能,一低头,就什么都忘了/长安啊。汴梁/我热爱每一艘从古代开来的船/我热爱无论多少时光老去/君住长江头,我在长江尾。
            诗里她很明白的说,“长安啊。汴梁/我热爱每一艘从古代开来的船”。在诗歌结尾,我们都明显感受到那种“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的美丽而忧伤的心情。她的许多诗作,都暗含着古典的味道,轻声读起来,常常会让我想起诗经里的国风,或者是李白,甚至有时候还是李煜、纳兰容若。不同的风格可以在她身上融合,说明她对语言的组合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天分。我最喜欢的古代诗人有两个,一个是谢朓,另一个是李白。他们不仅有别人难以企及的语言天分,更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我觉得这两点苏浅也都有。
            不知道为什么,她喜欢写到长安。或许是因为那个盛世的大唐太过美满,而成为所有浪漫主义诗人钟情的对象,况且那个时代里还有李白,我猜苏浅一定是喜欢李白的。
          


          8楼2012-10-08 15:12
          回复
              而因为我自己是陕西人的缘故,苏浅一写到长安,我心里就有莫名的欢喜。比如:
              再拿一匹上好丝绸,再做一次/锦上添花/出了长安,就不是/我们的大唐了。(《赋别》)
              政府,又在盘算着拆了东墙/用西风补。并把政策性的安慰,设在边防/而我贩盐,取道长安,乱世之中/我去乌里/安居乐业。(《出发去乌里》)
              我信赖长安街上,长治久安/我相信,凡是诚实的人,都姓唐朝的唐/他们照镜子,就照出思想/他们爬楼梯,就一直爬到天上。(《如意》)每每读到这里,我都会暗暗想,要是我姓唐,那该是多美妙的事情啊。
            5.偶尔落寞的苏浅。
              当然苏浅偶尔也会落寞,每一个有独立思想意识的人都会有落寞。不过她自己能够通达和消解,她自己想通了,孤独和寂寞被她写出来,也有了一丝温暖迷人的温度。
              敲很久/直到确信没有人/我就更猛烈地敲/这寂寞的房子/我想,门会自己打开(《无题》)
              大雨将至/每一条忧伤的鱼/都有一条颓废的尾巴/每一只孤单的袜子/都晒不到太阳。(《大雨将至》)
              看天/看天空里鸟儿飞/看鸟儿飞得越来越远/看不到了/那么大的一片天/就整个/静静地/压在头上。(《寂寞》)
              现在,我学着不再与小的风声对抗,也不与大的黑暗妥协/在这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四月,天黑透了/我就彻底吐露心里的花。(《天黑黑》)
            6.大气恢弘的苏浅。
              苏浅的诗总体呈柔和温暖的姿态,但这并不代表她不能大气磅礴。她比较少写巍峨险峻的景观,但是丰富的想象会常常给你意外的惊喜。感觉是沿着一条窄窄的甬道在走,却突然之间眼前出现恢弘瑰丽的景象,像渔人走进了桃花源。
              比如开头所举的《尼亚加拉瀑布》,她写道:“如果我热爱,它就是祖国/如果我忧伤/它就是全部的泪水。”从壮观的大瀑布转而描写自己的爱和忧伤,描写对象从外部的、大的变成了内心的、小的,可气势并没有随之弱下去。她笔锋一转,就上升到了祖国和一生的高度,像热爱祖国那样热爱它,像是把自己一生的泪都洒了下来,就这样瀑布完全成了诗人情感宣泄的载体,瀑布的大气恢弘成就了诗人热烈的爱和深沉的忧伤。
              她写珠穆朗玛,那山峰便有了沉静和灵性:忘情的珠穆朗玛在高山上/我沉静的面容/带来雪峰/人世有苍茫,在身前,也在身后/我有尼泊尔,可以毗邻/可以带在身上。(《唯一》)
              她写峨眉山,就有凌云的气势:我要为它形成新的雪线,在海拔凌云之处/我的腹地/峨眉,峨眉/它就是我。(《爱上峨眉》)
              她写星星,漫天里都像是盛开着花朵:夏夜/星星总是很多/我总是特别想/它们盛开/一颗,一颗/一颗/落在身体里/拍一拍就多起来了。(《星星开满天》)
              她写飞翔,不需要翅膀她就不声不响地飞到了半空中:这快感就要来临/不能再等了,我打开窗子,开始想,飞/想啊想/想到最高的时候,我就到了天上。(《想去一个很高的地方》)
            与苏浅相遇,这是我人生中至今最美的传奇。
              我想这是命中注定的缘分,让我在那一天看到摄心夺魄的美,并改变了从此以后的生活。像爱情,像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有的一见钟情式的邂逅,对于苏浅我不吝惜用最美的词汇去褒奖她,写下这些只为我自己心中的欢喜,我说的可能不好,甚至可能说错的,但我真心希望更多的人去阅读她,我相信每一个对文字敏感,善良而热爱生活的人,都会喜欢上她。
              2009-04-22
            


            9楼2012-10-08 15:12
            收起回复
              查阅苏浅的诗歌履历,可以发现2004年时,苏浅曾荣获《诗选刊》评选的 “2004"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与之一同获奖的,是另一位名气甚大的诗人王寅)。我不知道这个奖项对于苏浅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但至少证明外界(至少是代表相当一部分人)对其诗歌先锋性的高度承认。
              “苏浅出色地控制住了诗歌中的非理性因素,其诗从容平易,精准深邃,以安稳形成震动,令人不禁想象这样的诗和写诗人的生活与内心有着怎样的完美。苏浅作品使人跨越了对诗的技术的赞许,她的作品中没有这个年龄中常见的幼稚与伪世故。如果你没有读到她的其它作品,你会记住这首只有两行的题为“理想主义”的诗:只学习一种技艺:爱大多数人,并宽容剩下的少数人。”
              ——“2004"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颁奖词
              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段对苏浅为何获得此奖的发言中,却丝毫没有触及到当代诗歌的“先锋”特质,无论是“从容平易”,还是“安稳”,以及“想象…完美”的评价,对于以“解构”、“颠覆”、“破坏的创造”等为重要指标的先锋来说,似乎都恰恰是一种相悖。而我认为,恰恰是这种相悖,在承认苏浅诗歌先锋性的同时旁证了苏浅诗歌的先锋的特殊性。对于当代先锋诗歌来说,苏浅的诗可以称得上是某种程度上的异数,或者说,苏浅以其独具特质的诗歌为诗歌的先锋性指出了一条并非死胡同的道路。
              对于苏浅的这种先锋性,我姑且称之为“古典的先锋”。
              显然,苏浅诗歌的先锋性是无庸置疑的,在苏浅的诗歌中,由西方文本引入的“隐喻”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诗歌“多义性”,甚至更简单如阅读的“障碍感”,都体现得非常明显。如“含蜜的骨朵/约束美,但纵容自己的香气”(《人生若只如初见》),在这首小诗中,“蜜” “美”、“香气”指什么,“美”和“香气”之间的关系,“约束”与“纵容”之间的辩证,如果没有“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标题,基本上是不可解的。而即使这个标题,也仅仅只是为读者指出了一个方向而已,顺着这条方向的道路,因阅读者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像这样所谓“能指”“所指”的先锋性,几乎存在于苏浅的每一首诗歌中。
              然而,和每一代后来的先锋者势必要叫嚣着“打倒”、“推翻”、“PASS”前一代诗歌(如“第三代诗人”对朦胧诗人的运动,70后与60一代之间,80后与70后之间,甚至“下半身”与“垃圾派”之间的冲突)所不同的是,在苏浅的诗歌中,几乎很难发现“破坏”、“颠覆”、“解构”等每一代先锋诗人所赖以为生的手段所制造的痕迹。她先锋,然而她不“破坏”、不“颠覆”、不“解构”,阅读苏浅的诗歌,那种语言与情感的极致美,竟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诗经中的风,宋词,李清照,纳兰性德等等这样一些纯粹古典的词语。
              在传统的古典与现代的先锋之间,苏浅的诗无疑找到了一条来去自如的桥梁,而这,我想也正是苏浅的诗受到众多阅读者喜爱的原因吧。
              一、“诗言情”传统的继承
              我国诗歌的历史,基本上是顺着“诗言情”的道路发展下来的,其间虽然不乏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这样非常优秀的叙事诗,然而主流始终是抒情诗。而90年代之后,在西方当代诗歌文本的影响下,“叙事性”日益成为我国当代诗歌写作的重大转向,“诗歌叙事性问题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现代诗歌在90年代所发生的重大审美转向:从情感到理智、从感觉到意识、从体验到经验。”(注:摘自北大2000级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钱文亮语)。不带任何情感的还原生活场景,原生态写作等成为众多诗人的“撒手锏”,从伊沙的《车过黄河》、韩东的《大雁塔》,直到后来下半身及垃圾派的“吃喝拉撒”,无一不是把消解情感作为自己实现写作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苏浅不,苏浅的诗是非叙事性的,在苏浅的诗歌中,可以找到片刻的叙述场景,但绝少一个有因有果的完整的叙述过程。“而其实我是喜欢他的这个关于情感的说法的……‘它对诗人和读者而言,交换与进行着的只有一件事,即对一种情感的珍惜和爱好——这种情感就是想像力。也就是说诗歌仅仅是对想像力的珍惜和爱好的区域性见证’……叙事性于我是陌生的,也没尝试过这种写作方式……”,这是见诸网上的一段苏浅回答采访时的话,在这段话中,苏浅表达出了对情感写作的鲜明态度,而这一点,在她的诗中更是展现无遗。
              


              10楼2012-10-08 15:16
              回复
                另外说一下,天涯诗会上苏浅曾经当任过版主,这是令俺很开心的


                12楼2012-10-08 15:25
                回复
                  2025-07-24 18:54: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狗屁不通。太多崇拜的色彩。把诗歌都复杂化了


                  15楼2012-10-08 16:46
                  收起回复
                    但是我个人不反对说 苏浅后期的诗歌行文偏散 口语化严重 这也是她现在为什么不再出现在网上 不再写诗的缘故 她早期出来 是一个天赋型的诗人 收到的赞美很多
                    当然批评她的也不少
                    但是她的诗歌 你知道有多少吗 一个诗人写了几千首诗歌 可能没有次品吗?
                    我个人觉得应该宽容


                    16楼2012-10-08 17:16
                    收起回复
                      小雾,诗人的介绍可否少点。看的好累,多点诗歌更好。顺便把插楼的删了。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2-10-08 18:09
                      回复
                        其实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有七八首经典诗作都是奢侈的,我们不能苛求诗人写的每一首诗歌都能达到我们的期待,就像不能苛求自己每天生活的都有意义。


                        18楼2012-10-08 18:50
                        回复
                          WQNMLGB 。 我只看诗歌


                          19楼2012-10-08 20:51
                          回复
                            这么大一篇文。我从何看起。。


                            20楼2012-10-08 21:21
                            回复
                              2025-07-24 18:48: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完了,苏炬的评论是带着明显的个人倾向的。诗评这玩意儿,仁者见仁。我觉得是有必要存在的,忆太武断了…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2-10-11 1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