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斋志异》里的《崂山道士》说的是王生学道的故事。
王生,家里富有。从小对道很羡慕,闻崂山多仙人,便背着行李到那里学道。却受不了学道中的苦,没学多久就有放弃回家的念头。当他看到师傅施展嫦娥由月中下来陪宴的法术,就勉为其难地坚持了一月,但实在接受不了学习中的苦,便决心回去。临走前求师傅授点穿墙小技也不负此行。师傅教了他一回。到家后就说自己能穿墙。妻不信。王便对墙奔入,结果头触硬壁甩倒,额上也碰起了如蛋大的包。王忿不自检反骂师傅不良。
尽管上述故事纯属虚构。读罢,觉得王生可笑也可悲,但仔细品味这时隔几百年的故事,仍不乏对今天人们如何对待学习具有深刻的警示作用。
怕苦怕累是王学习上的大敌。虽然王生自幼爱好道术,并上山学道。按“爱好是成功之母”而言。王生学道应该获得成功,但却落个惨败结果。这说明爱好与成功并不能划等号,爱好只能为学习开启了一扇方便进入的大门。由爱好到成功,这中间有着一条艰巨漫长路要走,诚如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像王生刚上山学道,师傅为乔正他娇生惯养的毛病,给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安排他先砍柴。他吃不这干没多久就打算回家,这哪还谈得上“在崎岖小路上攀登”?
“急于求成”“浅尝辄止” 是王生在学道上的另一个敌人。当师傅为他安排“去娇除惰”,增强毅力的课程并未很好完成情况下,就迫求师傅传道术。这如刚学走路的小孩,路还没学会就起跑,能不摔跤吗?有位哲人言:“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如他学“穿墙术”,仅在师傅的指导下做了一次,自以为学成功了,也不复练习,便急不可耐地下山了。到家后又不遵循:一定要洁心操守,否则法术就不灵的师教。而是自吹自擂:遇到了仙人,学了“穿墙术”而显摆,结果碰得额上起包、摔倒在地。也属必然。
无数事实证明,一项精湛技艺的掌握,事业的成功,往往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春秋。”需要终身学习,毕生付出。如众所周知的曹雪芹为了写《红楼梦》一生穷困潦倒,在“茅椽篷牗,瓦灶绳床。”的困苦条件下不改初衷,“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真可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终于写成了我国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也是公认的文学名著。
无论古今想不愿付出艰苦努力,轻而易举获得“成功”绝对不可能的。唯有“一番寒彻骨”,才会迎来“梅花扑鼻香”。
2012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