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术语 解释
光行差 由于地球的运动所导致的天体的视位置与真实位置之间的差异。
绝对星等 恒星的真正亮度。定义为恒星在距离我们 10 秒差距 (32.6光年) 时的视星等。
绝对零度 理论上的最低温度,等于0开尔文(-459.67° F or -273.15° C)。
吸收线 光谱里的暗线。来自天体的光,被原子或分子选择性的吸收,导致那部分的光从星光中被消去,留下一条条的暗线。
吸积盘 指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等致密天体周围,由于物质受到引力作用向中心天体落下所形成的盘状结构。
消色差透镜 由两种不同材质的透镜组合而成,消色差透镜的用途是把两种不同颜色的光聚焦到同一点,或称为修正色像差。
活动星系核 某些星系中的特别明亮的核,被认为是由于物质落向质量极大的黑洞而引起的。
自适应光学 计算机控制的望远镜镜面,能做区域性变形,以补偿大气扰动所产生的散焦效应。
反照率 行星或卫星反射光能力的标示值,定义为所反射的光和入射光的比值。反照率的值介于 0 (完美的黑体) 到 1 (完全反射)之间。月球的反照率为 0.07,而金星为 0.6。
地平装置 一种望远镜支撑方式,使镜筒能在平行和垂直水平的方向自由移动。
地平纬度、高度 1.在海平面以上的高度2..天体在天球上距离地平线的角度
立体照片 用两台相机拍摄出的一种照片。将右边拍摄的影像(通常是红色)和左边拍摄的影像(通常是蓝色)叠加起来,通过特殊的色彩滤镜,就能看到三维的效果。
仙女星系 本星系群中的重要成员,大约是银河系的两倍大小;又叫M31。
角大小 观测者所看到的天体大小,通常用角度、角分或角秒表示。
各向异性 物理性质随方向的不同而变化。
日环食 日食的一种。在日食时,太阳的光球层出现在月球的边缘,形成环状的亮圈。发生日环食的时候,我们看不到太阳的日冕、色球层和日珥。
反物质 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粒子的质量和性质都与我们世界中的正粒子相同,但电荷相反。
口径 望远镜透镜或反射镜的直径。口径越大,望远镜的聚光能力越强。
远日点 绕行太阳的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点。
复消色差透镜 由三个以上透镜构成的透镜组,消色差能力高于消色差透镜。
远地点 绕行地球的轨道距离地球最远的点。
观察的可见视场 人眼通过目镜能够看到的角直径。
视星等 人类肉眼所看到的恒星亮度 。
考古天文学 研究古文明的天文学之学科。
弧分 角度的单位,等于一度的1/60。
弧秒 角度的单位,等于一度的1/3600(或者一弧分的1/60)。
小行星 太阳系的小型石质天体,大部份位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小行星带 大多数小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地带,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天体测量学 研究天体位置和运动的学科
AU天文单位 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内使用的距离单位,等于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50,000,000公里)1 AU = 1.5×108 公里。
天文学 研究地球以外天体的一门学科。
天体物理学 处理天体物理特性的天文学分支
大气 覆盖在卫星、行星或恒星上的气体外层。
原子 物质的基础单位,包含质子、中子和电子。
原子核 原子的中心区域,包括质子和中子。
极光 来自太阳高能量的太阳风粒子,受到地球磁场的导引,在极区附近进入地球大气。太阳风粒子和空气分子相撞,激发空气分子所发出辉光。
自动导星装置 用以自动引导望远镜跟踪露光摄影的CCD装置。
秋分 一年中太阳向南穿过天赤道的时刻,大约在9月23日左右。
自转轴 物体围绕其自转的那条直线
方位角、地平经度 地平线上的角度,从正东起算向北量度,直到经过所测量天体的子午线与地平线交点的角度。
棒旋星系 具有长棒状银核的螺旋星系。
重子的 由重子组成的。
重子物质 由重子组成的“正常”物质。
光行差 由于地球的运动所导致的天体的视位置与真实位置之间的差异。
绝对星等 恒星的真正亮度。定义为恒星在距离我们 10 秒差距 (32.6光年) 时的视星等。
绝对零度 理论上的最低温度,等于0开尔文(-459.67° F or -273.15° C)。
吸收线 光谱里的暗线。来自天体的光,被原子或分子选择性的吸收,导致那部分的光从星光中被消去,留下一条条的暗线。
吸积盘 指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等致密天体周围,由于物质受到引力作用向中心天体落下所形成的盘状结构。
消色差透镜 由两种不同材质的透镜组合而成,消色差透镜的用途是把两种不同颜色的光聚焦到同一点,或称为修正色像差。
活动星系核 某些星系中的特别明亮的核,被认为是由于物质落向质量极大的黑洞而引起的。
自适应光学 计算机控制的望远镜镜面,能做区域性变形,以补偿大气扰动所产生的散焦效应。
反照率 行星或卫星反射光能力的标示值,定义为所反射的光和入射光的比值。反照率的值介于 0 (完美的黑体) 到 1 (完全反射)之间。月球的反照率为 0.07,而金星为 0.6。
地平装置 一种望远镜支撑方式,使镜筒能在平行和垂直水平的方向自由移动。
地平纬度、高度 1.在海平面以上的高度2..天体在天球上距离地平线的角度
立体照片 用两台相机拍摄出的一种照片。将右边拍摄的影像(通常是红色)和左边拍摄的影像(通常是蓝色)叠加起来,通过特殊的色彩滤镜,就能看到三维的效果。
仙女星系 本星系群中的重要成员,大约是银河系的两倍大小;又叫M31。
角大小 观测者所看到的天体大小,通常用角度、角分或角秒表示。
各向异性 物理性质随方向的不同而变化。
日环食 日食的一种。在日食时,太阳的光球层出现在月球的边缘,形成环状的亮圈。发生日环食的时候,我们看不到太阳的日冕、色球层和日珥。
反物质 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粒子的质量和性质都与我们世界中的正粒子相同,但电荷相反。
口径 望远镜透镜或反射镜的直径。口径越大,望远镜的聚光能力越强。
远日点 绕行太阳的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点。
复消色差透镜 由三个以上透镜构成的透镜组,消色差能力高于消色差透镜。
远地点 绕行地球的轨道距离地球最远的点。
观察的可见视场 人眼通过目镜能够看到的角直径。
视星等 人类肉眼所看到的恒星亮度 。
考古天文学 研究古文明的天文学之学科。
弧分 角度的单位,等于一度的1/60。
弧秒 角度的单位,等于一度的1/3600(或者一弧分的1/60)。
小行星 太阳系的小型石质天体,大部份位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小行星带 大多数小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地带,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天体测量学 研究天体位置和运动的学科
AU天文单位 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内使用的距离单位,等于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50,000,000公里)1 AU = 1.5×108 公里。
天文学 研究地球以外天体的一门学科。
天体物理学 处理天体物理特性的天文学分支
大气 覆盖在卫星、行星或恒星上的气体外层。
原子 物质的基础单位,包含质子、中子和电子。
原子核 原子的中心区域,包括质子和中子。
极光 来自太阳高能量的太阳风粒子,受到地球磁场的导引,在极区附近进入地球大气。太阳风粒子和空气分子相撞,激发空气分子所发出辉光。
自动导星装置 用以自动引导望远镜跟踪露光摄影的CCD装置。
秋分 一年中太阳向南穿过天赤道的时刻,大约在9月23日左右。
自转轴 物体围绕其自转的那条直线
方位角、地平经度 地平线上的角度,从正东起算向北量度,直到经过所测量天体的子午线与地平线交点的角度。
棒旋星系 具有长棒状银核的螺旋星系。
重子的 由重子组成的。
重子物质 由重子组成的“正常”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