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之回想吧 关注:16贴子:204
  • 1回复贴,共1

浅析吴国两宫党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上海1楼2012-10-04 18:31回复
    然而孙和是怎样一位太子孙和传记载这样一件事,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以为奸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绝之。显然孙和是赞成以儒家治国之人,然而这显然是有悖于孙权以法家治国思想。另外有人确考过至少有20位朝臣明确支持孙和,其中江南人士12人,其中江东四姓代表人物如陆逊、陆胤、顾谭、顾承、顾悌、朱据都无一例外支持孙和,而如吾粲、姚信、丁密、施绩、纪陟等江南人士大多为儒士。而北方侨寓人士呢,如诸葛恪,太子妃张氏的舅舅,其他如滕胤、张休、是仪、屈晃、羊衜,都有很深的儒学背景,而非淮泗军将,故在立嗣问题上与江东大族有共同之政治主张。儒家重嫡庶之理,不重法治和军功,这显然与大帝以法御下思想是有矛盾的
    那么我们回来再看鲁王孙霸怎样一位王爷呢,吴书虽未详细记载鲁王孙霸的资质品性,但我们仍有理由判断鲁王孙霸“类于孙权”。何以得知?《吴录》云,“太子自惧黜废,而鲁王觊觎益甚。权时见杨竺,辟左右而论霸才,竺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为嫡嗣,于是权力许立焉。显然,我们知道孙权是一位很多疑的皇帝,他显然不会为杨竺一番话而产生换太子之念,那么一个可能原因是由于孙权认为鲁王孙霸类于自己
    


    IP属地:上海4楼2012-10-04 18: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