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附中:高考是什么?
不自习不复习不排名,上哈佛上港大上复旦
●徐臻 / 文
高考结束后,上外附中的校园彻底沉静了下来。
如果单说教学、生活环境,上外附中实在称不上现代。教室的果绿色墙壁早已斑驳,铁皮课桌椅也开始掉漆。学生寝室里,除了几张上下铺床位外,就不剩什么活动空间,几乎还是十几年前寄宿学校的样子。
上外附中并不会因为陈旧而影响它被称为“神一样的学校”,它的“神迹”在于这所中学的学生竟然不关心高考,而大都上了国内外知名大学。
上海媒体披露,上外附中今年有应届生约250人,分为“出国党”、“保送党”和“高考党”,“高考党”只有47名,其中“裸考”考生(无任何加分)仅为10人——即便是这些学生,高考也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他们把高考“踩”在脚??下。
要出人头地?先弃考
高三下半学期,王晓捷主要就忙三件事:准备毕业典礼、拍摄一部短片,还有去台湾旅游。
从进入上外附中起,他就没有考虑过参加高考的事,甚至觉得上外附中“根本就不是针对高考的学校”。在这里的七年,他始终“玩得很开心”,课业压力不大,还总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模拟联合国、双语辩论赛、国际文化节等——而国外大学看重的也正是这些。
一进入高三,就有八十余名像王晓捷这样的学生与校方签署了“弃考声明”,专心忙自己的申请。
在上海全市,高考人数也连年下降,今年的考生人数约为5.5万人,但上海教育考试院方面表示,“人数还没有完全跌进谷底。”
另一方面,出国人数却在不断增长。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发布的《2011中国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我国留学人数已连续4年保持了20%的增长,达到34万人的历史纪录,其中,本科生占留学总人数的60%以上。
在上外附中,“出国党”一般从高二就开始准备国外大学的申请,参加托福、SAT、AP等各类出国考试。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透露,今年的高二年级出现过100多人同时请假参加校外考试的情况。“校方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会尊重学生的想法。”这位老师说,但另一方面,学校其实也很无奈,“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干扰到了一门心思要参加高考的孩子”。
王晓捷共申请了22所美国大学,3月底,他收到南加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整体而言,上外附中“出国党”实力非常不俗。据统计,有30多位学生收到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排名前20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当初签下“弃考声明”的,基本都有了着落。
“以前觉得美国的常春藤,剑桥、牛津等名校离我们太遥远了。”高三学生金扬说,“后来才发现,同学里卧虎藏龙,去了名校的在外人看来了不起,但可能平时就是个沉闷的‘宅男’。”
他本人通过校长推荐的方式被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国际学部录取,成了“保送党”的一员。由于生源优质,部分国外高校及国内众多“985工程”、“211工程”高校都向上外附中提供保送名额,今年有八十余名应届生通过这种方式,提前被分布在中国各地的高校录取。
参加高考也不丢人
就算是对上外附中的“高考党”而言,高三没有早自习,也没有早操。张学勤的家住得离学校比较近,他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八点到校开始上课。
上午只有两节课,每节课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学校一般十二点开饭,如果老师提前下课,大家就补上“体育课”——其实就是自由活动,可以在教室自习,也可以去操场打球,但不会有老师加课。
中午的午休时间是一小时。下午的两节课分别为一个半小时,后一节通常是考试。有时候,下午也会安排大家看电影。张学勤记得看过《哈姆雷特》、《雷雨》等五六部,都是语文课本里的重点篇目。由于课文通常是节选的,“老师希望大家体会作品的整体语境,对答题有帮助。”张学勤说。
今年,上外附中的“高考党”共有47人。化学班和历史班各十几人;物理班人数多一些,有二十几人;政治班“是个位数”。所以,当提到考试排名时,张学勤突然笑了,“人太少了,实在没什么排名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