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么听说的:有一次,佛陀在摩竭陀国游化,与一千二百五十余位比丘一同行脚
至迦兰陀竹园,住宿在国王供养的精舍里。当时,有一位名叫须卑的婆罗门和他的弟子
梵达摩,常跟随佛陀而行。须卑婆罗门千方百计地毁谤佛、法、僧,而他的弟子梵达
摩则时常赞叹佛、法、僧。师徒二人的言行,竟然背道而驰。这是甚么缘故呢?乃是
因这两个人不论是受持的法义、所得的知见与过去曾亲近的师承,均不相同。
当时,比丘们乞食归来,聚集在讲堂里,对此事议论纷纷.(略)
那时,世尊在静室中以清净无上而超越一切世间的天耳,听到比丘们的谈话,就离开
静室,走到讲堂,在僧众前端坐后,问道:‘比丘们!你们为了何事而在讲堂聚集?在
谈论些甚么?’
当时,比丘们回答说:‘我们乞食归来,大伙聚集在讲堂里,谈论须卑婆罗门和他的
弟子梵达摩的事。世尊!您有无量神通,威仪具足,德行圆满,了知一切众生的心意志向。
如今,这须卑婆罗门不断毁谤佛、法、僧,而他的弟子梵达摩则时常赞叹佛、法、僧。
我们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师徒二人不论是受持的法义、所得的知见与过去曾亲近的师承
均不相同所致。我们聚集在讲堂里,正是在谈论此事。’
至迦兰陀竹园,住宿在国王供养的精舍里。当时,有一位名叫须卑的婆罗门和他的弟子
梵达摩,常跟随佛陀而行。须卑婆罗门千方百计地毁谤佛、法、僧,而他的弟子梵达
摩则时常赞叹佛、法、僧。师徒二人的言行,竟然背道而驰。这是甚么缘故呢?乃是
因这两个人不论是受持的法义、所得的知见与过去曾亲近的师承,均不相同。
当时,比丘们乞食归来,聚集在讲堂里,对此事议论纷纷.(略)
那时,世尊在静室中以清净无上而超越一切世间的天耳,听到比丘们的谈话,就离开
静室,走到讲堂,在僧众前端坐后,问道:‘比丘们!你们为了何事而在讲堂聚集?在
谈论些甚么?’
当时,比丘们回答说:‘我们乞食归来,大伙聚集在讲堂里,谈论须卑婆罗门和他的
弟子梵达摩的事。世尊!您有无量神通,威仪具足,德行圆满,了知一切众生的心意志向。
如今,这须卑婆罗门不断毁谤佛、法、僧,而他的弟子梵达摩则时常赞叹佛、法、僧。
我们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师徒二人不论是受持的法义、所得的知见与过去曾亲近的师承
均不相同所致。我们聚集在讲堂里,正是在谈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