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毕业了,非常感谢百度李煜吧的朋友帮我完成了这篇论文。大专的时候学的是机械,但是非常喜欢文学,所以在本科阶段选学了文学。作为一个不算科班的写的毕业论文,希望大家不要太挑剔了。惭愧,见谅。但实话实说,我还是用心写的。
一江春水足千秋
——浅析李煜后期词中的外物
“不幸亡故国,有幸成词宗”较为贴切的概括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人生境遇和其对词的开拓之功。后主李煜在政治上为亡国之君,也正是亡国后在“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成就了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故近代词人王鹏运赞誉他为“词中之帝”。而清代诗人赵翼这样叹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后主后期作品,因为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触目之景、手边之物无不让他想到亡国之痛,词格也由清便婉约,急转直下,变为悲壮、凄厉的亡国之音。他多以描述对象的心理活动、感情起伏为主线,把视觉意象贯穿在情绪主线中,意象与意蕴结合得十分自然。通过借助形象来表现情感,把内心的不可言喻的虚渺情感外化成为可触摸可感受的感官形象,并借助于特定意象来诱发读者的联想,把读者带到一个广阔的空间,运用情感性、形象性的艺术语言表达主观说不清、说不尽的情思,既避免了情感的直露,又能激发出读者因人而异,答案永不统一的想象,使读者发现其隐含旨趣,无穷无尽。如《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此词中的:“庭院”、“藓”、“阶”、“珠帘”、“月华”均是作者目所能及之物,“秋风庭院藓侵阶”一句七字中有六字为名词,但这些名词并非简单的堆砌。词人通过他目所能及之物渲染了一种冷清、寂寞的氛围。此词上片写眼前景,心里事。下片由眼前景想到故乡月,月是故乡明,而如今故国已亡,故乡的明月只能空照在秦淮河上。全词采用今昔对比的艺术手法来抒情。沈际飞《草堂诗全续集》批此词:“终日谁来”,四字惨极,此在汴京念秣陵事,读不忍竟!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说:“自来论是南唐二主词者,无不赏其艺术高奇,秀逸绝伦,既超过西蜀《花间》,又为宋人一代开山。尤其后主晚期,自抒真情,直用赋体白描,不用典,不雕琢,血泪凝成,感人至深。”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而后期作品仅存十六首,本文将结合后主人生境遇,着重分析其后期词作中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
一、昨夜东风中的“小楼”与曾经的“凤阁龙楼”
同样是“楼”,却各“楼”有各楼的风情。后主后期词作中的楼约有两种,一为回忆中故国金陵的王宫,一为现实中被囚时居住的小楼。因此,词作中也常常出现由此“楼”及彼“楼”的联想。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此词据说是作于亡国之日。因此这时的后主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之情尤其强烈。他回想着南唐宫廷的华丽高大“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但这一切已成为过去,怎能不让词人悲痛欲绝。
与《破阵子》中的“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虞美人》中的“楼”。“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前人大多认为此词是后主的绝笔,也正是此词为后主招来了杀身之祸。此词中既有“小楼”,又有“雕栏玉砌”。“小楼”即为后主被囚时居住的小楼,是“小楼”昨夜的“东风”引发了词人的感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时距后主被俘已经三年,三年前,南唐王宫还是“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经过三年的风雨侵蚀,“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了的岂是“朱颜”,而是“无限关山”的统治者。此句虽无一“楼”字,实则是抓住了古典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雕栏玉砌”来表现南唐王宫的华美。若非后主深厚的文学功底,他人岂能有此妙句。把两首词中的“楼”这样前后一对比,更让读者为美好事物的毁灭而心痛不已。
一江春水足千秋
——浅析李煜后期词中的外物
“不幸亡故国,有幸成词宗”较为贴切的概括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人生境遇和其对词的开拓之功。后主李煜在政治上为亡国之君,也正是亡国后在“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成就了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故近代词人王鹏运赞誉他为“词中之帝”。而清代诗人赵翼这样叹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后主后期作品,因为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触目之景、手边之物无不让他想到亡国之痛,词格也由清便婉约,急转直下,变为悲壮、凄厉的亡国之音。他多以描述对象的心理活动、感情起伏为主线,把视觉意象贯穿在情绪主线中,意象与意蕴结合得十分自然。通过借助形象来表现情感,把内心的不可言喻的虚渺情感外化成为可触摸可感受的感官形象,并借助于特定意象来诱发读者的联想,把读者带到一个广阔的空间,运用情感性、形象性的艺术语言表达主观说不清、说不尽的情思,既避免了情感的直露,又能激发出读者因人而异,答案永不统一的想象,使读者发现其隐含旨趣,无穷无尽。如《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此词中的:“庭院”、“藓”、“阶”、“珠帘”、“月华”均是作者目所能及之物,“秋风庭院藓侵阶”一句七字中有六字为名词,但这些名词并非简单的堆砌。词人通过他目所能及之物渲染了一种冷清、寂寞的氛围。此词上片写眼前景,心里事。下片由眼前景想到故乡月,月是故乡明,而如今故国已亡,故乡的明月只能空照在秦淮河上。全词采用今昔对比的艺术手法来抒情。沈际飞《草堂诗全续集》批此词:“终日谁来”,四字惨极,此在汴京念秣陵事,读不忍竟!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说:“自来论是南唐二主词者,无不赏其艺术高奇,秀逸绝伦,既超过西蜀《花间》,又为宋人一代开山。尤其后主晚期,自抒真情,直用赋体白描,不用典,不雕琢,血泪凝成,感人至深。”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而后期作品仅存十六首,本文将结合后主人生境遇,着重分析其后期词作中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
一、昨夜东风中的“小楼”与曾经的“凤阁龙楼”
同样是“楼”,却各“楼”有各楼的风情。后主后期词作中的楼约有两种,一为回忆中故国金陵的王宫,一为现实中被囚时居住的小楼。因此,词作中也常常出现由此“楼”及彼“楼”的联想。如《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此词据说是作于亡国之日。因此这时的后主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之情尤其强烈。他回想着南唐宫廷的华丽高大“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但这一切已成为过去,怎能不让词人悲痛欲绝。
与《破阵子》中的“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虞美人》中的“楼”。“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前人大多认为此词是后主的绝笔,也正是此词为后主招来了杀身之祸。此词中既有“小楼”,又有“雕栏玉砌”。“小楼”即为后主被囚时居住的小楼,是“小楼”昨夜的“东风”引发了词人的感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时距后主被俘已经三年,三年前,南唐王宫还是“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经过三年的风雨侵蚀,“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了的岂是“朱颜”,而是“无限关山”的统治者。此句虽无一“楼”字,实则是抓住了古典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雕栏玉砌”来表现南唐王宫的华美。若非后主深厚的文学功底,他人岂能有此妙句。把两首词中的“楼”这样前后一对比,更让读者为美好事物的毁灭而心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