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灯后记-》
那晚因居住闵行、九亭的知青朋友要赶末班地铁回家,活动只得提前结束。
分手后,我沿着儿时生活、上学曾走过无数次熟悉的小路走进了多伦路文化街,对我来说这是一条留有深刻记忆的路,她有我童年的欢乐和无忧;有文革期间不堪回首的困惑和彷徨;有在北大荒时刻骨铭心的思念;更有远在四川时那种叶落归根的渴望.....
而今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可以阻隔我们之间的接近,眼前的路熟悉而又陌生,文化街商业化的粉饰已和我心目中的多伦路相差甚远,但我还是放慢脚步静静地寻找着幼时的记忆.....
一条几百米长的多伦路静静地蜿蜒延展出去,这是上海建成最早的城市马路四川北路北段,这条幽静曲折的小街道,曾经见证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许多重要时刻,被很多人称为“现代文学重镇”。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在多伦路201弄2号小弄堂的一幢英式花园别墅里,82年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就在此宣告成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小小的多伦路上一度“群星璀璨”,鲁迅、瞿秋白、丁玲、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三十多位左翼文化人聚居于此,不时进行频繁的文学交流。鲁迅当时的寓所离后来的左联成立会址仅百米开外,每到下午,这位蓄着胡须、喜欢夹着一根烟的文学大师,总喜欢走进街道转角处的公啡咖啡馆。在鲁迅喝下午茶的时候,一批志同道合的文人就聚拢于此,开始了一场场“文化沙龙”,筹划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事宜。1930年的3月2日,这座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现代文艺团体,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一间教室里宣告成立,鲁迅成为左联的旗帜人物。(因已过开馆时间,室内照片摘自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