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师:您好!
这些天,我简直患了人格分裂,一直处于公事与“家情”(也就是这个家)的裹挟中,时时不能安心,又充满自责——因为我有许多想写的家情而没有写出(看到吧里许多好的文章时,许多话恨不得冲口而出)。相应的是,完成公务时也不能安心。真的,在我许多所谓“分神”的片刻,实际心灵在跟您对话,我似乎理解了您很多,似乎把握了博吧这一年来(我只对这段博吧的每步变化有所了解)您的几步重要心迹,就是您《蓦然回首又闻好歌——生日是献给大家的老歌》这篇文章中的情愫,我以前几乎也已经猜出。但就算这样,当真的触到这种恨爱纠葛、澹定与不平交织的心曲时,仍然内心波澜叠起,忍不住放下千催万催的公务或公文。
实际,中国这段历史的跨度,如果真让某一个人用心来承担,谁又能承受得起。我也是年纪不小了,带着许多生活的经历,重读鲁迅那代大师的文章时,才感受到他们那种把社会历史大任放到小小的一己肩上,结果导致的几欲疯狂的痛苦。因此,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几乎都是健忘的人,或者即使清醒但也理智十足,不往心里去的人。所以,“忘掉”什么,把黄金、美玉和钻石一道冲入地底深处,也就成为必然,别看今天还有人在对着仍在台上光彩的谁吹嗽叭,但实际只是不用心上课的学生在糊弄老师,老师扭头离开他们就会忘却。
是的,不幸生于这段历史的您,给掠走了您用心献上的珍宝。但是,我还要说,您也算万幸,你的作品给“忘记”,但历史留下了您,成就了您的伟大。今天这许多围绕您身边发生的事情,表层看是为了您,深层看是对这段历史不公、社会功利浅薄的鄙夷与抗议。当然,身处社会底层的我这样的人不能成为“气候”,不能真正改变您的际遇,但是,这至少已经证明,在这同一屋檐下,终究还有并未完全从俗的心。这,也算对曾经感到孤寂的您心灵的一丝慰籍。因为我感觉到您看待人时,不问高低,仅看真假。正因为发现了这一点,我们才敢在您面前自如。看看这里的文章,摸摸这里许多的心,您收获了这些,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呀。
还有,重读转折过渡时代,肩起桥梁式责任的大人物们,结局好象也同您相似,扛下过去的万般辛苦,怀着未来最诚挚的祝福与期待,但他们的命运终究都只是桥梁而不是另一段生活的路基,人们一旦过了这道桥,就欢呼地投入新野,把桥梁忘记,或者没有忘记,但也不愿多多回望,因为桥梁的静默中,总有太多沉重记忆......没有转折,就没有桥梁的意义,身为桥梁的您,又岂能不“认命”!
正因为这个原因,历史的每一段,都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空寂叹息。但这也不完全是事实,因为,无论世事有多少种表象,但不变的是,生活在向前,科学在向前,真理的发现在向前,艺术的表现与探索在向前,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心灵的追索与期盼在向前——由此决定,真正标在今天生活道路前面的东西,最终仍然在前面!
今天,声乐艺术(也是科学)界许多人好象绕过了您,但最终有一天,当人们真的不再想走取巧的歧途,想回到艰难的正道上时,拨开草丛,却发现您的脚印赫然在前......
物质不变,您的贡献不灭,负载着、集中体现着中国这段历史中人们最可贵的上下求索的精神、全心投入生活的赤诚与宁断不弯的意志的您——朱老师,请耐心地笑等着远路上赶来的人们......
(2007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