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林塔圣友吧 关注:49贴子:3,233
  • 6回复贴,共1

【转】谈作品的灵魂性——作者:狐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提到的灵魂性确实是很形而上的抽象感觉,是作者自我意识体现在作品中的感性部分,是作者在创作时所表现出的自己那一块灵魂。
这和作者创作时持有的意识态度有关,每个作者都会在无意中使作品表现出他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或画面将这种态度的能量表达出来。
托尔金在创作魔戒时考虑的重点不是读者会如何喜欢,他的作品完全主观地从他自己的意识出发,那不存在世界的根基是他自身的深层理想,是他自己灵魂深处的渴望和憧憬,读者的喜好在他的创作中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一般人的自我意识创造也许只是个人小小的自我感慨,大多数只停留在无病呻吟的程度上。但越是有才华的人,这种自我意识表达所能影响的集体心智范围就越广,意识的涟漪越强大。托尔金毋庸置疑是才华横溢的天才,因此他自我意识下的憧憬能够扩散成大众意识下的憧憬。
从马丁的冰火里,我读到的是他态度的侧重点在读者而非自身,他的作品更多地考虑读者会不会喜欢。他想表现的是一个像现实一样血淋淋的阴暗时代,充满阴谋、背叛,还有被统治者视角中的“理想或不理想的统治者们”上演的人性政治阴谋剧。至于局面是否庞大是对比而言的。他以剧情和细节刻画取胜,像蛛网一样严密的逻辑,剧情的进展让人在阅读时欲罢不能。大多数优秀的八点档美剧都有这种剧情特点。他使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在人性上极为饱满,但他没有把支撑人性的“深层精神意识”赋予人物。因为他的作品里,人性是为剧情服务,剧情是为读者服务,他并不是在表达他自己的那一块灵魂,或者说他的那一块灵魂就是在表达“为读者服务”。但单纯以剧情取胜的作品都潜藏着的一个不良状况是:一旦读者了解了剧情,故事被完整听完后,便没有太多的诱惑能吸引读者再听一遍。
上面有人提到作品的哲学性,实际上我不喜欢把有没有哲学性当成作品是不是有灵魂性,是不是优秀的判断标准。现在有太多为哲学而哲学或伪深度的作品存在,那些作者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写什么,出发点或以炫耀自己的“深度”或假设读者喜欢哲学而套弄哲学为主。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会把一部作品是不是能带来一些深层的意识共鸣作为它有没有灵魂性的标准。而灵魂性又是一部作品是否能被归属于真正的传世神作的标准。虽然并非所有有灵魂性的作品都是优秀的经典,但传世级的神作却绝对不能缺少这种灵魂性。
黑三是我随手举的一个例子,它的故事展开不如冰火宏伟,细节的刻画和配角人物的刻画也不如冰火丰满,可以说有很多要素比不上冰火,但它的灵魂性比冰火要强烈得多。即使是哈利波特这种快餐,在第一部中乃至到第三部为止也带有罗琳的灵魂性,但在罗琳创作出发点转变为“考虑读者需求”后,其灵魂性便也消失无踪了,她不再以自己的深层憧憬为主,转而去思考怎样的剧情更能吸引住读者。罗琳本就不是个有多少才华的人,她的成功与机缘有关,在其作品缺少了灵魂性后,就更没有什么可取可赞之处。所以总而言之,只能算是普通儿童读物,距离经典一词还差距甚远。其他还有很多首部经典的作品续集不如前,也是因为后续作品里丢失了这种灵魂性的缘故,灵魂性常常只在第一创作冲动中出现,此后都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单独看,冰火的血肉饱满,毋庸置疑在故事上是很优秀的,但它真不能拿来和魔戒对比,一对比,血肉下欠缺的灵魂就浮现出来了。它是很独立,也因为它那扰人的勾心斗角人性的真实度,使它的故事展开可以和背景脱离,冰火的故事放在任何一个冷兵器时代或文明中都合适,甚至去掉它的奇幻背景,套用现代的背景都不会唐突。但灵魂性和作品够不够真实无关,作品是不是够真实够贴近现实也和奇幻作品是不是优秀没有直接关系,否则一部国家地理的黑暗时代纪录片都可以被当成优秀的奇幻经典来对待了。要真实还不如去看纪录片。
顺带一提前面有人提到作品深度和娱乐性的对立。这种观点很可笑,所谓有深度的小说全都脱离不了娱乐的范畴,越经典的作品能带来的娱乐效果越强,反之则越快餐越缺少娱乐性。并非说一部小说有深度有思想它就不是娱乐品或娱乐性降低。区别只是娱乐层面和受众的不同。
我想冰火灵魂性的匮乏或许与作者本身受过的编剧训练有关,他表现在作品中的是情节安排合理,松弛有度的多年工作经验成果,符合读者的喜好,但他的自我意识已被框死在这经验之中。所以他的作品人物性格饱满,剧情引人入胜,场面恢宏博大,细节刻画完美,但是却无法引起更深的共鸣,他描绘细致的痛苦,却让人读不出刻骨铭心的痛感,描绘深刻的悲伤,却让悲伤廉价得像一块铜板。描绘欢乐,却又缺少喜悦。描绘苦难,苦难却浅薄得连读者的眼泪都骗不到。像逼真的漂亮娃娃,唯独缺少了灵魂。
还是那句话,冰火独立地看是相当优秀的故事,它的许多优点让它能占据主流市场地位。但它唯一的不足是绝不能跟魔戒相比较,否则会自显其短。因为在普通的经典和神作之间,有一条关于灵魂性的鸿沟。


1楼2012-09-17 00:18回复
    之所以转载,是因为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是因为这文章要被删了。
    不管这篇文是谁写的,我都会认为不错,因为确实有些东西在里面,读完之后,产生了这种共鸣。
    以下是我的一些由于时间仓促不够深刻的评论,一并发在这里。
    实际上读者可能无暇去考察作者的实际人格如何,只会关心作者笔端下的文字所呈现的究竟是怎样的一副图景,怎样的一个主题。换言之,一部作品实际要表达什么。
    传神的作品会让人聆听到作者发自内心深处最真挚的灵魂和心声,从而让读者为之触动,而不是为了商业化目的服务性目的所呈现笔触。作者即是作者,同样也是作品的第一读者。能够打动读者的前提,是打动自己,将自己的灵魂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当然,一个思想和心声是否真实的呈现,读者也有自己的判别。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作者,不是为了迎合观众,不是为了商业目的,而是将自己的灵魂和作品融为一体,让读者在这部作品中看的不只是一个虚幻故事,一个幻境的世界,即使虚幻也有最为真实的一面。那就是作者的内心。当不经意的触动到作者的这份深刻内心世界时,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共鸣产生。
    可以说,这时,你才触到了作品最实质的精髓。所以,灵魂性是一部作品是否能被归属于真正的传世神作的标准。这句话很赞同,其实作品的最核心的就在于此。図星だ。
    


    2楼2012-09-17 00:23
    回复

      不要这样嘛


      IP属地:福建5楼2012-09-17 00:48
      收起回复
        深夜了,各位晚安....


        6楼2012-09-17 01:28
        回复
          为啥同样的内容搬到贴吧来就感觉不太一样


          7楼2012-10-31 18: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