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令辉星际 作者elva-bei(前言+20章+后记)
前言:我不舍得不怀念
——写给自己和所有的孔令辉迷
我一直想借用优美的文字来叙述崇拜和迷恋小辉的日子,以及它在我的心灵旅程上所掀起的震撼。但我始终犹豫不决,在八年之中迟迟未敢动笔,深恐下笔后每一段遣词用句会留下词不达意的遗憾,或是写的不够,轻了它。
此时此刻才惊觉,原来典雅的中国文字也会带来压力,越懂得欣赏越能体察无法惬意驾驭他的无力感。我怎么能容忍那些如花灿烂的岁月,那些看似可笑却珍贵难得的情节,因为缺乏斑斓辞藻的烘托,而变得空洞。
八年,对宇宙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对蝼蚁而言,已是几世几劫;而对于20多岁的我们来说,亦是接近1/3的经历,是一段间于回忆与遗忘之间的距离。在急功近利的社会里,要想用上心来八年做一件事,这份耐性已实在稀罕可贵。即使是终其一生要追求的事业,也会夜静阑珊的时候,对它皱皱眉头。而那段结发一辈子的情缘,在灿烂归于平淡后,也总有拾不起的激情。所以,我很赞同球迷袅袅陌上桑对自己的定义——一个阵发性的孔迷。或许,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阵发的,只是在沸点冷却的过程中,在需要的时候,给自己加温,让它永远燃烧。
就这样阵发地过了八年,于是总想:八年都过来了,再等等吧,等等再写吧。
等,实在是不能再等了,一个等字,怕是要将什么都错过了。我不可能像历史学家,可以慢慢回过头来写历史书,我无法想象等到跨过了30岁的大门,为人妻为人母以后,还能略带羞涩来讲述这段和偶像有关的青涩记忆。
于是,咬咬牙,在这个闷热的夜晚,从大堆灰尘的箱子里翻出那本崭新的蓝格本子,于台灯下奋笔疾书,企图用这种方式抓住青春的尾巴,不要太多遗憾成为日后抹泪的理由。
听到我要将这段往事落笔成文的消息,好心的朋友开解说:每一件事情到最终都有不同层次的遗,每个决定的产生往往取决于你对遗憾所能承担的能力。
或许是周遭的人太知道我“阵发”的禀性,也或许我太突然的决定让他们怀疑起驾御这一写作过程的持久性。其实,连我自己都不怀疑,他们怀疑什么?时间和空间徒增的感慨,若非有烙在心上的记忆,是决计不会拿出来示人的。
原以为走到了生命中比较安稳的阶段,对情对爱的执着与憧憬相应地逐步淡化,然而先前累积的经验,在事过境迁后又是另一回事,全然不能以惯用的方程式来解释人心这个感性的命题。还以为经过常年累月反复的练习,已然可以抵御突如其来的情感波动,淡然面对心念的生灭。可惜不然!这次又栽在了小辉滑落的球拍上。
我突然觉得这是天意——用一个许久不见的震撼给我一个提笔的理由,毕竟,在历尽迢迢悠悠日子的洗礼后,能再度遇上一个值得让自己彻底掏心的机会,已是难能可贵的机缘。而能怀揣这样的心意的日子,是偶得的财富而无法去刻意求索或重头再来。
没想到,2003年5月25日19点47分,那个令人窒息的时刻,那个让人措手不及的悲凉,会让一个将文字作为职业,同时又唾弃用文字换钞票的我,努力沉沦到一个自己的文字故事里面。
现在才知道,开始是多么不容易,将一段段云淡风清流泻到自己的笔端,酿制出那一个个蓦然回首的岁月,像是要把不能更改的过往再重活一遍。
现在才知道,原来我心底里一直琢磨的,是对灿烂八年的怀缅,是非典时代里,典型的青春回忆……而我,舍不得不怀念。
——谨将这些和接下来的文字,送给八年来和小辉共渡记忆的所有孔迷,特别是生于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的这些朋友。
前言:我不舍得不怀念
——写给自己和所有的孔令辉迷
我一直想借用优美的文字来叙述崇拜和迷恋小辉的日子,以及它在我的心灵旅程上所掀起的震撼。但我始终犹豫不决,在八年之中迟迟未敢动笔,深恐下笔后每一段遣词用句会留下词不达意的遗憾,或是写的不够,轻了它。
此时此刻才惊觉,原来典雅的中国文字也会带来压力,越懂得欣赏越能体察无法惬意驾驭他的无力感。我怎么能容忍那些如花灿烂的岁月,那些看似可笑却珍贵难得的情节,因为缺乏斑斓辞藻的烘托,而变得空洞。
八年,对宇宙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对蝼蚁而言,已是几世几劫;而对于20多岁的我们来说,亦是接近1/3的经历,是一段间于回忆与遗忘之间的距离。在急功近利的社会里,要想用上心来八年做一件事,这份耐性已实在稀罕可贵。即使是终其一生要追求的事业,也会夜静阑珊的时候,对它皱皱眉头。而那段结发一辈子的情缘,在灿烂归于平淡后,也总有拾不起的激情。所以,我很赞同球迷袅袅陌上桑对自己的定义——一个阵发性的孔迷。或许,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阵发的,只是在沸点冷却的过程中,在需要的时候,给自己加温,让它永远燃烧。
就这样阵发地过了八年,于是总想:八年都过来了,再等等吧,等等再写吧。
等,实在是不能再等了,一个等字,怕是要将什么都错过了。我不可能像历史学家,可以慢慢回过头来写历史书,我无法想象等到跨过了30岁的大门,为人妻为人母以后,还能略带羞涩来讲述这段和偶像有关的青涩记忆。
于是,咬咬牙,在这个闷热的夜晚,从大堆灰尘的箱子里翻出那本崭新的蓝格本子,于台灯下奋笔疾书,企图用这种方式抓住青春的尾巴,不要太多遗憾成为日后抹泪的理由。
听到我要将这段往事落笔成文的消息,好心的朋友开解说:每一件事情到最终都有不同层次的遗,每个决定的产生往往取决于你对遗憾所能承担的能力。
或许是周遭的人太知道我“阵发”的禀性,也或许我太突然的决定让他们怀疑起驾御这一写作过程的持久性。其实,连我自己都不怀疑,他们怀疑什么?时间和空间徒增的感慨,若非有烙在心上的记忆,是决计不会拿出来示人的。
原以为走到了生命中比较安稳的阶段,对情对爱的执着与憧憬相应地逐步淡化,然而先前累积的经验,在事过境迁后又是另一回事,全然不能以惯用的方程式来解释人心这个感性的命题。还以为经过常年累月反复的练习,已然可以抵御突如其来的情感波动,淡然面对心念的生灭。可惜不然!这次又栽在了小辉滑落的球拍上。
我突然觉得这是天意——用一个许久不见的震撼给我一个提笔的理由,毕竟,在历尽迢迢悠悠日子的洗礼后,能再度遇上一个值得让自己彻底掏心的机会,已是难能可贵的机缘。而能怀揣这样的心意的日子,是偶得的财富而无法去刻意求索或重头再来。
没想到,2003年5月25日19点47分,那个令人窒息的时刻,那个让人措手不及的悲凉,会让一个将文字作为职业,同时又唾弃用文字换钞票的我,努力沉沦到一个自己的文字故事里面。
现在才知道,开始是多么不容易,将一段段云淡风清流泻到自己的笔端,酿制出那一个个蓦然回首的岁月,像是要把不能更改的过往再重活一遍。
现在才知道,原来我心底里一直琢磨的,是对灿烂八年的怀缅,是非典时代里,典型的青春回忆……而我,舍不得不怀念。
——谨将这些和接下来的文字,送给八年来和小辉共渡记忆的所有孔迷,特别是生于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的这些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