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岛吧 关注:38贴子:6,486

[Encyclopedia⊙百科全书] 古典音乐知识(简易版/SIMPLE EDTION)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THE FIRST FLOOR
about;blank
©2012 Kojima Snake. All rights reserved.


1楼2012-09-15 01:08回复

    Theme Imgae / 主题画:


    2楼2012-09-15 01:08
    回复
      PREFACE
        这个主题就先开着吧。
        给已经喜欢或者即将喜欢古典音乐的人来介绍一点相关知识。
        本主题中的内容既会从别处复制,在这之余,我也会自己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
        我必须说一下,我不是研究古典音乐的专家,只是一名爱好者,所以内容难免会出错,或者带有个人看法,请见谅。
      -------------------------------------- 一百零一年/一月/六日
      注释:这是复制原主题的内容,因为原主题里面存在一些错字和漏字的现象,还有语法错误。尽管我非专业人士,但是希望尽量专业一些,故不容忍错误。现在校正之后,另外开一个新主题,保留原内容,然后继续更新后续内容。(写于一百零一年/一月/十二日)
      --------------------------------------
        经过数次思考,决定再一次对本主题做出修改,原主题中有一些不太文明的称谓和不文明语言,需要做出屏蔽。另外,依然存在的语法错误需要得到修正,最后,这个主题丢了很长时间,现在决定继续更新。这是我们应城一中吧的“文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看一看。
                        第二次审稿时间: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五日
                                不文岛 留字


      3楼2012-09-15 01:15
      回复
          “古典音乐”,这四个字,或许让众位可爱的朋友望而生畏。
          其实呢,古典乐也不过是当年的“流行音乐”在经过时间之河严格淘筛之后存留下来的经典之作而已。它听上去很厉害、高不可攀,但是你不要误会它了,其实古典音乐很平易近人的。所以,请朋友们不要被这玩意给吓倒了。
          此主题中,不文岛将带各位朋友畅游古典音乐的大海,让你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喂喂,船要是驶错了方向,可不准拍我的砖头啊。
          好了,“不文岛”号出航!


        4楼2012-09-15 01:19
        回复
            首先,请大家为自己大声喝彩!
            长久以来,我们只要一听到什么奏鸣曲、交响曲、什么赋格、什么A大调……这些专业的音乐术语,一个个脑袋都晕了,感到很有压力。其实这压力来自于陌生感。古典音乐是难,不过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理解和超越了。跟着不文岛,踏出正确的第一步。
            好了,正式进入正文部分。
            “古典”一词,从字面意思来看,一方面指古代的,一方面指典范的。举个例子吧,如果现在某一位流行歌手的歌曲在200年之后仍然被人们所传唱,那么也可以在200年之后被人们称为“古典音乐”。因为在时间和价值上,它都符合成为“经典”的条件。
            时空的距离使我们接触当年的音乐有些困难,所以需要学而知之。一旦你学会一些基本的古典音乐知识,古典音乐可以带给你终生的聆听乐趣!
            古典音乐节奏多变、旋律交错,音量起伏很大,在极弱音的时候可以仅由一把小提琴演奏,极强音时可以由整个乐团的所有乐器一起用最大音量演奏。古典音乐通常又没有什么歌词,所有我们需要稍稍地、概括地了解一下古典音乐使用的词汇和素材,例如作曲家使用了哪种乐器啊,写的什么体裁啊,当然,关于标题名,里面有很多德语和意大利语的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需要朋友们去记忆,所以,还是跟着不文岛一起混吧,我会适当地介绍一下那些德语和意大利语的专业术语。
            好吧,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典音乐使用的词汇和素材。不文岛先说下,很抱歉,这不能美容,也无法瘦身,但是,它可以增长智慧,让我们内心获得安详和满足!其实啊,听古典乐绝对不是少数人或者古典行家的权利!
            你们肯定以为,听古典音乐一定要有像古典行家那样的知识。其实,听古典音乐这个事情和恋爱是一样的道理嘛。一旦你喜欢上某个人,你自然会想方设法接近他(她),企图知道所有关于对方的一切并且乐在其中。同样的道理,只要你开始被某一端迷人的旋律吸引了,你自然会想要近一步了解它。只要日积月累,你也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古典音乐行家。


          5楼2012-09-15 01:25
          回复
              我觉得那些演奏家真是辛苦啊,他辛辛苦苦地练习几十年,你只需要花几百元买张票,坐在观众席上就能欣赏到别人几十年来的成果。你不需要埋头苦练,更不需要挨老师的骂。
              所以,做一名内行的古典音乐欣赏者,还是很幸福的。
              欣赏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任何音乐都少不了作曲家、演奏家和听众,三者缺一不可。
              让我们来概括地看一下三者的角色。
              首先是作曲家,我们在欣赏一位作曲家的作品的时候,其实是在欣赏一个人。因为音乐总是会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在作曲家身上的人格,必将出现在他的作品里面。
              音乐家的人格可以由很多因素造成,比如他所生活的年代,或者和他的经历有关等等原因。你们都知道贝多芬吧,他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 命运》,反映了他的不屈精神,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残障人士,他有听力障碍,但是他性格顽强,克服这些困难,写出了很多流芳百世的音乐作品。这个就是和作曲家经历有关的例子。
              再说一下和时代背景有关的,每一个音乐家都生活在特定的年代,所以无法摆脱这个年代的限制,比如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的,肖邦则是浪漫主义时期的,贝多芬是德国人,肖邦是波兰人,他们的很多作品风格不同,和他们生活的年代和地区有关。
              了解一个作曲家的人格和他所生活的时代的背景,对理解他的作品很有帮助。
            


            6楼2012-09-15 01:28
            回复
                现在来谈谈演奏者和听众。
                演奏者是音乐里的媒介者。作家和读者通过文(百度,别屏蔽)字做直接的接触,画家的画可以直接欣赏。可是音乐却不同,它必须通过“演出”才能呈现出来。演奏者的人物是消化并再造作曲家的想法。不同的演奏家有不同的演奏风格,就拿交响乐来说,指挥家可以算是演奏者的一个部分,于奥地利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以下简称为“卡拉扬”)指挥下的柏林爱乐乐团(德文:Berliner Philharmoniker;英文:Berliner Philharmonisches Orchester,简称为“BPO”)演奏的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 田园》(以下简称为“田园交响曲”)非常有水准,我第一次听《田园交响曲》的时候就是卡拉扬指挥的版本,这个版本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那以后听其他指挥家和其他乐团合作的版本的时候,我就感觉有些不同。比如说吧,罗杰·诺林顿爵士(Sir Roger Norrington,以下简称为“诺林顿爵士”)指挥下的伦敦古乐演奏家乐团(London Classical Players)演奏的《田园交响曲》在节奏上就比卡拉扬的稍微快了些,第一次听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习惯。但是后来觉得很不错,特别是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德文原标题名:Erwachen heiterer Empfindungen bei der Ankunft auf dem Lande。这个是第一乐章的标题名),诺林顿爵士处理得很好,把那种愉快感受表现得很淋漓尽致,因为他是学院派,指挥的时候尽量接近原谱的速度,在众多版本中,这两个版本是我所听得最多的。当然,肯定还有其它的很优秀的版本我没有听过,因为我不是古典行家,没有太多时间去一个个听。


              7楼2012-09-15 01:34
              回复
                  好,这次继续说“听众”。
                  作为听众的你们和我,其实是整个音乐创作和欣赏环节中最重要的一员。因为只有我们真正沉醉,感动于音乐中,对作曲家和演奏家来说才是最真实的成功。只要有一流的听众存在,就有一流的音乐存在。
                  我们再来谈谈音乐的演进过程,重要的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名曲以及音乐中所使用的各种词汇。
                  音乐和文字不同,一部《基督山伯爵》经过千万年,它的文字不会变。但是,音乐就不同了,一段旋律由乐器的振动产生出来,再通过空气这个介质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它就不存在了,它消失了,唱片只是一种记录工具而已。不文岛的意思是,不管是多么有名的曲子,它其实都不曾具体存在过。一旦音波停止振动,那么“作品”也就消失了。懂得欣赏音乐抽象之美的人,肯定是个很聪明的家伙(我在夸你们,不是说我自己。)!


                8楼2012-09-15 01:37
                回复
                    这些功课给你们做完了。
                    我再来说一下简单的西方音乐史。


                  9楼2012-09-15 01:37
                  回复
                      很遗憾,我无法像音乐系的学生那样大谈西方音乐史,但是如果避免这个话题,我就很难给你们说清楚作曲家受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影响而表现的风格,并且,也失去了给你们说清楚每一时期音乐差异的机会。所以我必须要说一下每个时代音乐的差异。
                      下面,我们进入音乐的时光隧道!
                      说正题了哦。
                      谈到西方音乐的源头,我不能不提“格里高利”。格里高利是西历6世纪一位罗马教皇的名字。本来嘛,他是教皇,应该专心搞宗教的,可是他对音乐有很大的兴趣。在这家伙当教皇的期间,他广泛地收集罗马附近的民歌,并且把原歌词换成圣经的经文。所以“格里高利圣咏”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千多年前罗马附近的民歌。
                      格里高利圣咏,这个在台湾叫做“额我略圣歌”,我之所以提一下,是因为我的政治观,内涵了,不解释。
                      这个东西还有很多译名,比如额我略圣咏、额我略平咏、格列高利圣咏、格雷戈里圣咏、贵格利圣歌、贵格利圣咏等,这些名称是复制来的,我不可能全部记住,了解下就行,    毕竟原文是洋文,人的名字可以有很多译法。
                      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是只有一条旋律线,以念唱的方式吟诵,没有明显的段落,通常由男性来演唱。多的你们不必知道,你们仅需了解它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源头就可以了,说太多了怕大家头疼。
                      好了,总算进入正题了,把西方古典音乐的开端给你们稍微地介绍了一下。
                                                  不文岛
                                               一百零一年/一月/八日


                    10楼2012-09-15 01:40
                    回复
                        继续接着说。
                        如果格里高利圣咏这个时期是古典音乐发展期的“婴儿期”,那么接下来就是“青春期”啦(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其实过了好几百年呢。)。所谓“文艺复兴”是指西历14世纪中期到16世纪末期,以复兴以往古罗马、古希腊文化为目标的运动,这个你们也听老师说过的,我就不说了。
                        文艺复兴时期,在音乐史中叫“尼德兰时期”。那么尼德兰呢,就是荷兰,荷兰的英语名就是“the Netherlands”,我们之所以称它为“荷兰”,那是因为这个国家的英语名还有一个,叫“Holland”。当时的尼德兰是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一带的地方,比现在的荷兰还要大一点,你们也知道的,欧洲虽然小,可是国家却多得很,一直战争不断,历史课上你们都学过,当然,如果你上历史课的时候在打酱油的话,那另当别论。
                        到了文艺复兴晚期的时候,南方意大利作曲家已经逐渐取代了北方尼德兰作曲家的地位,帕莱斯特里那(意大利语: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和拉絮斯(意大利语:Orlando di Lasso;荷兰语:Orlande de Lassus)是南欧音乐家中最了不起的代表人物。帕莱斯特里那是意大利人,威武的意大利!意大利这个国家对文艺复兴的贡献非常大的!拉絮斯,他是法兰德斯人。法兰德斯(荷兰语:Vlaanderen;法语:Flandre;英语:Flanders,又译为弗兰德、佛兰德或弗朗德伦),这个你们或许不知道,我也不是特别了解。只记得以前玩《大航海时代》系列的时候,里面有个国家叫“法兰德斯”。好,不管这些了。
                        帕莱斯特里那一辈子埋首于宗教音乐,他的音乐借助长长的乐句线条,呈现一股永恒的、内在的、宁静的美感。你们觉得宗教音乐怎么样?我个人相当喜欢宗教音乐,喜欢那种圣洁的感觉,可以净化心灵,我内心太污秽,需要这些东西荡涤心灵。
                        那么,拉絮斯呢,他既写世俗的“牧歌”,也写宗教的“弥撒曲”,他缺乏帕莱斯特里那的那种前后一致的音乐特质。但是,两位作曲家都很棒,在音乐史上地位崇高。
                        关于尼德兰乐派,我知道的不是很多,我只知道杜费(法语:Guillaume Dufay)是尼德兰乐派的代表人物,其它的不知道了,因为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张尼德兰乐派作品的CD,没有见识过这个乐派的魅力,所以说不清楚。
                        现在买一张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CD,不容易啊!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CD种类不是很多,不像后来的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等重要时期作品的CD那样种类繁杂,而且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CD通常都是帕莱斯特里那和拉絮斯这两位大神级作曲家的作品。目前我手上只有两张帕莱斯特里那作品的CD,一张是NAXOS(拿索斯唱片)发行的,另外一张是EMI Classics(百代古典,百代唱片的一个厂牌)发行的,拉絮斯的作品,我真心没有见识过。
                        至于什么是NAXOS和EMI Classics,这就要说到古典音乐唱片发行商的厂牌,当然了,这是后话,以后再给你们说关于唱片厂牌的东西。


                      11楼2012-09-15 01:52
                      回复
                        下一次,我来谈一下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另外,附注各个音乐时期的年表。
                        Periods of Western art music
                        Early
                        Medieval (500–1400)
                        Renaissance (1400–1600)
                        Baroque (1600–1760)
                        Common practice
                        Baroque (1600–1760)
                        Classical (1750–1830)
                        Romantic (1815–1910)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20th century (1900–2000)
                        Contemporary (1975–present)
                        21st century (2000–present)
                        来源:ウィキペディア (只能发日语的,别的都是西文字母,在西方语言里面的写法一样,而那个词的中文和英文都被百度屏蔽了,因为那家网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网站,所以被百度打压,反正比百度百科厉害得多)
                        下次附上各个音乐时期的中文翻译。


                        12楼2012-09-15 01:53
                        回复
                          岛某翻译一下楼上的内容,其实也无翻译必要,因为单词都很简单。
                          Periods of Western art music 西方艺术音乐各时期
                          Early 早期
                          Medieval (500–1400) 中世纪
                          Renaissance (1400–1600) 文艺复兴时代
                          Baroque (1600–1760) 巴洛克时代
                          Common practice 以惯例划分
                          Baroque (1600–1760) 巴洛克时代
                          Classical (1750–1830) 古典主义时期
                          Romantic (1815–1910) 浪漫主义时期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现代与当代
                          (以下无翻译必要)
                          20th century (1900–2000)
                          Contemporary (1975–present)
                          21st century (2000–present)
                          这个可以供参考。
                          另外再补发一份日本语的年表。


                          13楼2012-09-15 01:53
                          回复
                            日本语版(附上中文翻译和解说)
                            西洋音楽史
                            古代西洋音楽 (比上面的英语版多了一个古代,其实主要是古希腊的音乐)
                            中世西洋音楽 (这个就是格里高利圣咏的时期啦)
                            ルネサンス期の音楽 (文艺复兴时代的音乐)
                            バロック音楽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古典派音楽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ロマン派音楽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国民楽派とロシア5人组 (这个是民族主义音乐,其实这个不能算时期的,我们通常把国民乐派看成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以后给你们讲清楚就是了,现在吊一下你们的胃口)
                            近代・现代音楽 (近代和现代的音乐)
                            新古典派音楽 (这个也是上面英语版没有的,新古典主义音乐是19世纪至20世纪古典音乐的一种流派。其实这个也不能算是音乐的时期,我更认为新古典主义音乐属于近现代音乐的分支)
                            我接下来会慢慢按照这个年表的发展顺序来讲古典音乐史。


                            14楼2012-09-15 01:53
                            回复
                                NASA,如果你们关注美国科幻电影特别是关于航天的电影的话,你应该知道这个英语简称词的意思,就是“美国太空总署”。你以为我会扯外太空知识?NO!当然是古典音乐咯!
                                事实上是这样的,我还记得初中的生物课本上提到过,为了给外星人提供地球的信息,美国太空总署以前发射过一个探测器。这个探测器上携带着一个金属板。这个金属板上标志着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还有一对天体男女,当然还有一百多种语言的“你好”。只有这些?和古典音乐有关?
                                其实,还有一段音乐!就是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这个是系列作品,不止一首。
                              不过不文岛还真知道具体是哪一首呢,我特别地去了解过了,因为我很喜欢《勃兰登堡协奏曲》。
                                具体的就是巴赫的《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 F大调BWV1047》的第一乐章。
                                这下轮到“音乐之父”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登场了!
                                他就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另外,他是德国人!德国威武!
                                前面给你们扯外太空扯了半天。回归正题!
                                什么是“巴洛克”呢?其实巴洛克指的是整个时代,它不光指音乐的时期。
                                当年文艺复兴搞了那么久了,建筑和绘画表现得严谨、保守和内敛,突然出现了出现了这种夸张、外放、炫耀的表现手法。巴洛克的英文单词是“baroque”,这个词语来源于葡萄牙文,这个单词的意思是“畸形的珍珠”。
                              


                              15楼2012-09-15 01: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