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可以看动画,可以发帖子,丢三落四的“马大哈”也不用担心带错或少带课本,真有这等好事?从这个学期开始,番禺区在4所中学试用“电子书包”,沉重的教辅书本将被轻便的电子终端替代。
千人参加试点费用政府埋单
这4所试点学校分别为桥城中学、象贤中学、番禺实验中学和二师附中,在4所学校里首批共有千名学生参加试点,费用全部由区政府“埋单”,学校不收取学生一分钱。记者昨天在桥城中学了解到,该校使用“电子书包”除了指定的班级和学科外,其他课程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电子书包"的推广之路如何?它究竟能否引发教育模式的变革?作为试点学校,我们也正在摸索阶段。”该校校长周瑞璋表示。
“电子书包”定制个性化学习
走进桥城中学初二(3)班,记者看见了传说中的“电子书包”:它形似一本书,实质是一台平板电脑。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的手上不是粉笔和课本,而是一本“电子教材”,它不仅操控着讲台前的白色大屏幕,还同时和每个学生的“电子书包”相连。
记者亲身体验了一下“电子书包”的操作,发现里面包括“我的课本”、“课堂导学”、“我的作业”、“互动讨论”、“测试反馈”、“辅导答疑”六大板块。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不再是单一学生作答,全班学生都可通过点击屏幕,输入各自的答案,在论坛上“发帖”作答,兴致高昂。除了举手和老师互动外,学生还可通过“电子书包”上传问题。
梁老师是“电子书包”实验班的英语老师,她表示,与传统课堂相比,使用“电子书包”可以令学生的学习更具个性化。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账号,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将根据各个学生的层次不同,把不同的要求、作业通过账号输送给不同的学生。
“有了"电子书包",我的课前预习只花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少了很多翻书和找书的时间,挺好的。”学生小周告诉记者,而且每堂课同学们都抢着回答问题,在论坛上,可以看到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有时很受启发。
据悉,目前,在桥城中学初二年级中有4个班进行电子书包的试点,而试点科目仅限于语文、数学和英语。周瑞璋表示,学校为此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实施方案,第一年进行探索实验,第二年深化应用,第三年推广应用。
电子书包对于我们来说,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外,也是教育观念的一个变革,我们每走一步都要很谨慎,不会在课堂上用“电子书包”完全取代传统的纸和笔。我们不搞一刀切。 桥城中学校长周瑞璋
电子书包面临三大挑战
挑战1:书包有了,但书不够
“现在,电子书包是有了,可里面的"书"却不多。”梁老师说,这里所指的“书”就是电子书包内的多媒体软件或数字资源,此外对于教材的输入目前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涉及到版权。这需要试验学校跟软件开发商的不断磨合磋商,可以把本校的特色课程、课件放上去,并形成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资料库,其实更多的“书”还应是老师的积累和推荐。
千人参加试点费用政府埋单
这4所试点学校分别为桥城中学、象贤中学、番禺实验中学和二师附中,在4所学校里首批共有千名学生参加试点,费用全部由区政府“埋单”,学校不收取学生一分钱。记者昨天在桥城中学了解到,该校使用“电子书包”除了指定的班级和学科外,其他课程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电子书包"的推广之路如何?它究竟能否引发教育模式的变革?作为试点学校,我们也正在摸索阶段。”该校校长周瑞璋表示。
“电子书包”定制个性化学习
走进桥城中学初二(3)班,记者看见了传说中的“电子书包”:它形似一本书,实质是一台平板电脑。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的手上不是粉笔和课本,而是一本“电子教材”,它不仅操控着讲台前的白色大屏幕,还同时和每个学生的“电子书包”相连。
记者亲身体验了一下“电子书包”的操作,发现里面包括“我的课本”、“课堂导学”、“我的作业”、“互动讨论”、“测试反馈”、“辅导答疑”六大板块。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不再是单一学生作答,全班学生都可通过点击屏幕,输入各自的答案,在论坛上“发帖”作答,兴致高昂。除了举手和老师互动外,学生还可通过“电子书包”上传问题。
梁老师是“电子书包”实验班的英语老师,她表示,与传统课堂相比,使用“电子书包”可以令学生的学习更具个性化。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账号,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将根据各个学生的层次不同,把不同的要求、作业通过账号输送给不同的学生。
“有了"电子书包",我的课前预习只花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少了很多翻书和找书的时间,挺好的。”学生小周告诉记者,而且每堂课同学们都抢着回答问题,在论坛上,可以看到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有时很受启发。
据悉,目前,在桥城中学初二年级中有4个班进行电子书包的试点,而试点科目仅限于语文、数学和英语。周瑞璋表示,学校为此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实施方案,第一年进行探索实验,第二年深化应用,第三年推广应用。
电子书包对于我们来说,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外,也是教育观念的一个变革,我们每走一步都要很谨慎,不会在课堂上用“电子书包”完全取代传统的纸和笔。我们不搞一刀切。 桥城中学校长周瑞璋
电子书包面临三大挑战
挑战1:书包有了,但书不够
“现在,电子书包是有了,可里面的"书"却不多。”梁老师说,这里所指的“书”就是电子书包内的多媒体软件或数字资源,此外对于教材的输入目前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涉及到版权。这需要试验学校跟软件开发商的不断磨合磋商,可以把本校的特色课程、课件放上去,并形成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资料库,其实更多的“书”还应是老师的积累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