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桌子上不知谁放了一本《狼图腾》,信手拿来翻了翻,乍看书名,对《图腾》的理解,应当做神圣,敬仰之意,这样一个圣洁的概念竟和狼连为一体,这不是太怪了吗,借来看看,并做好了批驳的准备,但却没有想到,这一读以前诸多的理论,竟被我投入了“万劫不复”的地位,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天地和顿悟。
草原的狼群集体观念特强,特抱团,他们不会拉下它们的弟兄和家人的,里面的狼吃尽了,就会搭跳板把一条吃饱的大狼送出来,然后再给饿狼搭狼梯,让它也进去吃个够,想想当时的阵势,狼真是把人给耍了,狼群全进了石圈,大开杀戒,人盖石圈明明是为了挡狼,这下可好,反而把看羊狗挡在外面了,阵阵发现以人之心度狼之腑,这里也许有许多狼的疑点,大致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狗通人性,人通狼性,或狼也通人性,天地人和,人,狗,狼,也断然无法分开,要不怎么在这片可怕的屠场发生了那么多人的潜影和叠影。由此西方人总结一条:“人对人是狼”,可能研究人得从研究狼入手吧。或者研究狼得从研究人入手,狼学可能是涉及人学的大学问。
顺着这条思路继续前行,一阵阵感觉头皮炸起,草原上的人狼战争真是残酷之极,人和狼都是在用残酷攻击残酷,用残忍报复残忍,用狡猾抗击狡猾,如果这样恶恶相报,近朱者赤,近狼者势必很了,从此变得铁石心肠,冷酷无情,面对小狼和小狗分食的场面,我想起鲁迅的一句话:“西方人兽性多一些,而中国人家畜性多一些,”在不知不觉中已将自己置于《图腾》之下,站在景仰的位置之上了,。
人心不如狼心齐啊,狼打仗的本事还好学,可狼齐心就难学,蒙古人学了很多年还出不了徒。
狼具有战争年代的军人风格,吃饭象打仗,或者真正的军人具有狼的风格,假如吃饭时不狼吞虎咽,军情突至,下一口饭就得要到来世才能吃上了,若不是以此以命争食,在这虎豹都难以生存的地方,狼如何能顽强生存下去呢?站在命运的一边,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和破坏你命运的势力同归于尽。人生能有这种结局,也就死得其所了,草原上的狼不都是战死的吗?
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感觉很累很累,但从心底却有太多的感悟,让自己觉得有时疲惫也是一种享受,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使我从人的世界中走出来,一不小心又落入了狼的家园,我不知道看这些书的人到底有怎样的评价,我知道我是彻底的折服,折服于狼的精神,折服于狼的价值,也折服于作者的气概,自古“人与兽”就是两界生灵,却又彼此缠绕。而结局是“你死我活”惨乎,痛乎,我不知矣。说真的,爱书的我有时不敢去读书,怕自己对不起那份沉重,也怕自己承受不了那种震撼,但总是再读时忘了时空,甚至失去自己,呵呵,这也是一种境界,我只管继续吧。。。。。。。。。
那而苏于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