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城新闻网 2012年09月10日 11:54
8月7日,国家发改委启动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备受关注的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已经初步明确,规划以河南省为主体,包括与其毗邻的晋东南、鲁西南、冀南、皖北部分区域,明确将晋城市纳入中原经济区范围。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如今,中原经济区不仅是一个受政策扶持的“香饽饽”,更是一个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引擎。晋城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怎样积极融入“大中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大课题。
为此,本报《创优发展环境、建设“方便晋城”》栏目记者对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专家和河南媒体记者进行了专访。 造成全社会全方位的融入态势 建设“方便晋城”栏目记者:国家发改委已启动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将晋城市纳入中原经济区范围。那么,晋城应当怎样积极融入“大中原”?
秦李芳(市发改委主任):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对晋城来说,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充分利用好这次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胆识、能力和行为取向。
晋城距离郑州149公里,是河南省周边距离中原经济中心最近的一个城市。中原经济圈建立以后,晋城的特殊位置决定其将成为中原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
晋城怎样积极融入“大中原”?这就需要我们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分析研究战略定位、战略布局、发展目标、强项弱项等。我们必须要加强与中原经济区各政府之间、企业之间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造成全社会全方位的融入态势。要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框架下,共同策划一批融合发展的标杆性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推进晋城与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
晋城与周边以中原城市群为主的城市相比,除郑州、洛阳水平较高外,其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都与我市相近,起点相同。能源产业是晋城的优势,而汽车制造、粮食种植、高科技、商贸物流等则是河南省的强项。晋城与河南省这些产业能有效结构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中原经济区是一个经济区域概念,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因此所涉及的区域一定要破除行政壁垒,按经济规律办事,最终形成一个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经济区域。
融入大中原,不仅是争取优惠政策 建设“方便晋城”栏目记者:中原经济区可以说是一个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引擎,您认为它将会给晋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益处?
牛迷书(市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将晋城市纳入中原经济区范围,这为晋城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融入中原经济区,对晋城来说,不仅仅是可以争取更多优惠政策,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益处。
在功能定位方面,中原经济区将建成“四大功能区”:全国粮食主产区、 产业聚集区、城镇化重点地区和生态功能区。这个定位非常丰富和新颖。
这无疑会为晋城的产业发展提供巨大商机,可以拉动物流、人流,推动晋城到郑州之间的旅游商贸发展,继而产生各种产业的流动,对推进该市“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比“十一五”翻一番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抓住机遇,实现“通京达海”的交通战略 建设“方便晋城”栏目记者:您一直十分关注“通京达海”战略,请问晋城这次有没有可能在铁路交通上有个大的突破?
牛迷书(市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根据已公布的中原经济区规划大纲初稿,“大中原”整体的空间布局,将以重大交通干线为依托,推动城镇和产业布局优化。
对于晋城,铁路交通能否四通八达,将决定其未来的命运!我市的交通运输和客货周转状况,基本是以公路运输为主。晋城没有机场,铁路运输也不发达,经常要到第三地转乘,无形中增加了商务活动成本。这样的状况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8月7日,国家发改委启动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备受关注的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已经初步明确,规划以河南省为主体,包括与其毗邻的晋东南、鲁西南、冀南、皖北部分区域,明确将晋城市纳入中原经济区范围。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如今,中原经济区不仅是一个受政策扶持的“香饽饽”,更是一个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引擎。晋城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怎样积极融入“大中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大课题。
为此,本报《创优发展环境、建设“方便晋城”》栏目记者对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专家和河南媒体记者进行了专访。 造成全社会全方位的融入态势 建设“方便晋城”栏目记者:国家发改委已启动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将晋城市纳入中原经济区范围。那么,晋城应当怎样积极融入“大中原”?
秦李芳(市发改委主任):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对晋城来说,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充分利用好这次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胆识、能力和行为取向。
晋城距离郑州149公里,是河南省周边距离中原经济中心最近的一个城市。中原经济圈建立以后,晋城的特殊位置决定其将成为中原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
晋城怎样积极融入“大中原”?这就需要我们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分析研究战略定位、战略布局、发展目标、强项弱项等。我们必须要加强与中原经济区各政府之间、企业之间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造成全社会全方位的融入态势。要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框架下,共同策划一批融合发展的标杆性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推进晋城与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
晋城与周边以中原城市群为主的城市相比,除郑州、洛阳水平较高外,其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都与我市相近,起点相同。能源产业是晋城的优势,而汽车制造、粮食种植、高科技、商贸物流等则是河南省的强项。晋城与河南省这些产业能有效结构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中原经济区是一个经济区域概念,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因此所涉及的区域一定要破除行政壁垒,按经济规律办事,最终形成一个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经济区域。
融入大中原,不仅是争取优惠政策 建设“方便晋城”栏目记者:中原经济区可以说是一个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引擎,您认为它将会给晋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益处?
牛迷书(市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将晋城市纳入中原经济区范围,这为晋城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融入中原经济区,对晋城来说,不仅仅是可以争取更多优惠政策,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益处。
在功能定位方面,中原经济区将建成“四大功能区”:全国粮食主产区、 产业聚集区、城镇化重点地区和生态功能区。这个定位非常丰富和新颖。
这无疑会为晋城的产业发展提供巨大商机,可以拉动物流、人流,推动晋城到郑州之间的旅游商贸发展,继而产生各种产业的流动,对推进该市“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比“十一五”翻一番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抓住机遇,实现“通京达海”的交通战略 建设“方便晋城”栏目记者:您一直十分关注“通京达海”战略,请问晋城这次有没有可能在铁路交通上有个大的突破?
牛迷书(市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根据已公布的中原经济区规划大纲初稿,“大中原”整体的空间布局,将以重大交通干线为依托,推动城镇和产业布局优化。
对于晋城,铁路交通能否四通八达,将决定其未来的命运!我市的交通运输和客货周转状况,基本是以公路运输为主。晋城没有机场,铁路运输也不发达,经常要到第三地转乘,无形中增加了商务活动成本。这样的状况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