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耳中人》有感
《耳中人》记述秀才谭晋玄,笃信导引之术,日夜修炼,寒暑不辍,坚持了好几个月,从耳中炼出一个三寸来高,其貌丑恶无比的小矮人,在地上旋转。不巧这时邻居忽然跑来借东西。小矮人听到敲门声,吓得满屋乱跑,神情慌张犹如贼鼠失窟,如此几圈之后,就不见了。 谭秀才看得两眼发直,随即神魂俱失,立时跳了起来,四处奔走,号叫不休。经医治了大半年,才渐渐恢复正常。
这故事好像很荒诞,但不是蒲老翁瞎编的。谭晋玄实有其人,虽说史书中尚未发现有关他的记录,但在明清两代小说家丁耀亢的《丁耀亢全集》中有《送谭晋玄还淄青谭子以修炼客张太仆家》这诗里的谭晋玄与《聊斋志异》里《耳中人》所描写:“谭晋玄、邑诸生也,笃信导引之术”相符。另外道教的主旨是,以苦修炼导引吐纳之术等,实现静心入定,最后达到长生不老成仙为目的。谭晋玄修练完全进入到了痴迷地步。从医学角度来看,一个人到了这种程度就容易出现幻觉、幻视:可以看到他心目中所追求简单的不成形的形象,如闪光,也可以看到整个情景或者场面;看到的形象可以是模糊的,不清晰的,也可以是鲜明的、生动的。可以是常见的,也可以是怪异的。谭晋玄看到了耳中出来一个三寸高丑恶的小人在地上旋转。这可以说是练功走火入魔的白日噩梦《聊斋志异》的许多故事多为曲笔、暗喻。让读者咀嚼、联想,因而令人有常读常新,回味无穷的感觉。《耳中人》这个故事除了从医学角度解读外,可否从社会角度来读呢?若这样,《耳中人》深刻地揭示出“小人”产生的原因及“小人”的特点危害。
《耳中人》告诉我们身边出现“小人”全由自己的所好招来的。如书中所写:“谭晋玄。笃信引导术,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结果有天从耳中出来长三寸耳边“小人”。
与小人相对应的是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则反之。”如《耳中人》描写谭晋玄“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开目即 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忽有邻居来借物,扣门而呼,小人闻之,意张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这里揭露“小人”投其所好,喋喋不休,使你“神魂俱失”,不断地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