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拉拉吧 关注:19,130贴子:1,859,655
  • 13回复贴,共1

人说山西好风光~五一快到了 大家可以结伴出去玩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几个拉拉 或是几对拉拉 一起出游。。应该会很开心吧。。
大家要多多联系哦~感兴趣的把Q留下
嘎嘎。。也许就遇到有缘人了呢。


1楼2007-03-27 22:40回复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同,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
    天龙山风景区 
     天龙山风景区,海拔1700米,山恋起伏层叠,古柏苍松泛翠,为省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是北齐皇帝高欢的避暑行宫。寺内有大雄屋殿、禅院、九莲洞、钟楼、药文殿等建筑。最有名的是天龙山佛教石窟造像和道教石窟—龙山石窟。 在龙山风景区气候条件和晋祠(在晋祠景区西北10公里处)相近,日温差较大,有时干燥多风,但环境优雅,天气凉爽。该景区是太原市近年开发的,具有极佳的观赏和游览价值。市区通往景区的道路,宽阔平坦,十分便利。其它多种服务(餐饮为主)方便、实惠, 能迎合游人的要求。


    2楼2007-03-27 22:42
    回复
      在山西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 隆间增筑巍阁三层。宫有四座院落,为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及巍阁。四围建配房和砖卷窖洞。吕祖殿为主殿,面阔三间,极壮观,殿后两院为楼阁式建筑,高低错落,曲折回旋,形式别致。后院巍阁最高,登阁环眺,市内景色历历在目。前院亦楼阁式建筑,平面为方形抹角,四隅建八角攒 尖亭,益增雅趣。解放后又增设假山,建关公亭及碑廊二十楹,已辟为山 西省博物馆二部.


      4楼2007-03-27 22:43
      回复
        绵山,亦名绵上,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766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道教文化名山。


        6楼2007-03-27 22:44
        回复
          历代文人题咏石乳泉的诗词甚多。清康熙间介休知县赵端题诗曰:
          “峭壁临丹壑,悬泉百窍寒。几疑河漏,翻觉洞天宽。”
            石乳泉不仅景观奇特,泉水质量亦高,其味甘甜,游人至此,常携壶贮水,据说可疗痼疾。明末清衬,著名著述家、书法家傅山有诗赞石乳泉水云:
          佛思滋静者,石乳救龙潭。菡萏琼茄引,摩尼玉线甘。
          惠该功德八,清澈法身三。一勺醍醐足,那加不许贪。
          他将石乳泉水喻作佛家的最正法、人品之最粹美,并将其水质称为乳之量上品,即使神龙(那加)也不许贪饮。


          7楼2007-03-27 22:44
          回复
            抱腹寺内寺院,主要为抱腹寺,原有殿宇、僧房、客舍等近百间。在一个有近4000平方米的巨大深邃岩洞中,建成这样高低参差,主次有别,错落有致的庞大古建群,国内尚无先例。为此,傅山题该寺长联云:
              阅名山多矣,天如此石凌空,生成的一片袈裟,十方圆盖;
              瞻佛像巍然,自有真神出现,修炼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此联形象地写出了抱腹寺的奇特,道出了“绝无仅有”的评价。


            8楼2007-03-27 22:45
            回复
              介休有“三贤故里”之称,东汉3万名大学士领袖郭林宗就是其中一贤。他在少年时,常随母亲来此朝山拜佛。行到此处,见水流湍急,挡住了去路。正在发愁,突见水面上金光闪闪,定睛一看却是一勺状,天空又升起一股紫气。母子二人纳头就拜,并心中暗自纳闷:不知哪位神灵在点化。此时仙人已飘向大罗宫,顿现“斗姆”二字。他们回家后便让人在这里建七星桥,并在中岩建斗姆殿。后林宗发奋读书,成为东汉名士。据说人步行此桥,妖魔瘴气不能接近,故又叫“镇邪桥”。


              9楼2007-03-27 22:46
              回复
                位于后山的水涛沟自然风景区群山环绕,高峰入云,清清的溪流从南面沁源县的马跑泉发源,千回百转,流过长30华里的岩沟,滋润着数百顷良田,孕育了绵山数千年古老的文明。这就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上着录的“石桐水”。它时而平缓,时而激湍, 并在几个地段形成近三米落差的小小瀑流,和周围的青山、怪石、奇树、山花相映成趣。行径“舍身崖”至“抱腹岩”地段,仰望悬空栈道,犹如挂在半崖的摇篮,五龙墓诸峰如削,矗立天际,抱腹岩顶的乔松,孤傲入云,犹如狷洁的介子。


                10楼2007-03-27 22:46
                回复
                  五台山在山西的东北部,距太原230公里。五台山与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五台山不光风景奇丽,气候也奇特诱人。最冷的地方,每年岁结坚冰;较冷的地方,9月积雪,翌年4月解冻。最暖处,冻不封河,常年无霜。整个五台山温差很大。由于五台山五峰耸秀,海拔高,盛夏气候凉爽,所以五台山又有"清凉山"之称


                  11楼2007-03-27 22:46
                  回复
                    佑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合称。在五台台怀镇南3公里山腰。元元贞二年(1296年)创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代增修,将三寺合并,改称今名。民国初年又予扩建,全部联成一体。寺区背山面水,林荫蔽日。寺依山 势建造,高低错落,层迭有致,有亭台楼阁,殿堂古塔三百余间。寺前坡道林荫覆盖,山门下筑石磴一百零八级,门前影壁砖雕细致,门上钟楼建造精巧。寺内殿宇形式结构各具特色,台极甚多,两. 侧栏板望柱上雕人物,花卉,鸟兽,故事等图案。各殿檐下坎墙或墀头下肩上,装置各种石雕人物,花卉,山水图案,内容 有神话传说,戏剧人物,历史故事等,突破佛教教义范畴。各殿檐下,. 木雕图案精致,饰以彩绘贴金,更为富丽堂皇。大雄宝殿内塑释迦及二第子和胁侍菩萨,石雕汉白玉送子观音,工艺尤精。两侧明代塑像十八罗汉,是五台山罗汉中的佳品。墙壁上满绘佛传 故事,从乘象投胎到涅般八十四幅,笔力流畅,色泽浑厚,是明代原作。寺内“真如处在”石刻一方,是慈禧所书。五台诸寺雕刻艺术,以南山寺为冠。


                    12楼2007-03-27 22:47
                    回复
                      在五台山台怀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五台山传为方殊菩萨道场,菩萨顶传为文殊居处,故又名真容院,亦称文殊寺。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大喇嘛居菩萨顶,菩萨顶成了喇嘛庙之首。清康熙,乾隆二帝几次朝拜五台山,在菩萨顶住宿,书匾题铭, 撰写碑文,后即兴工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形制,手法及雕刻艺术,多参照皇宫宫式制度营造。寺居山头,地势较高,门前筑石阶一百零八级,石级上有牌坊三间。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菩萨殿,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两侧有配殿,后部有禅院,转廊,规模完整,布局严谨。菩萨殿重檐歇山,副阶周匝,大雄宝殿单殿五脊,勾栏围绕,全部建筑均用三彩琉璃瓦覆盖,历经几百个寒暑,色泽如新,其中尤以孔雀蓝釉色最引人注目。寺内康熙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在前院。乾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用方形巨石雕成,碑高6米,每面宽及1米,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


                      13楼2007-03-27 22:49
                      回复
                        在五台山台怀镇北侧。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 规模较大,历史最古。寺周山峦起伏,寺内殿客巍峨,苍松翠柏,参插其间,一派佛教胜地风光。据《清凉山志》记载,始建于东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因寺侧有一大花园,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曾改称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清又重修,形成今日规模。寺字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四百余间,中轴线殿宇七座,无一协同。两厢配殿严整齐备,斋堂禅院完好无损,其中铜殿三间,铸造精巧。柱额花纹,格扇棂花,全以铜铸钩勒而成。铜塔两座,高8米,形制秀美。门前钟楼,雄伟壮观,内悬万斤铜钟,击声可及全山。砖构无量殿, 宽七间深四间,重檐檐山顶,规模宏伟,砖雕精致,内供无量寿佛,上部藻井, 华严经字塔及各种供器,均为有价值的历史遗物。 在五台山诸寺中,显通寺规模最大,历史最古,俗称“祖寺”,朝山礼佛者,必先拜谒显通寺。


                        15楼2007-03-27 22:49
                        回复
                          万佛阁创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现存殿宇多为清代所建。坐东向西的文殊殿系明万历四十四年(1617年)创建,殿内下层供文殊、观音、普贤三菩萨,殿台正中供地藏王菩萨,左侧立地藏王菩萨的弟子道明和尚,右侧立道明和尚的父亲。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外侧,各排列5尊塑像,称为“十殿阎王”。殿内下层和楼上左、右、后3壁都立有木制方格,放有泥塑小佛像万余尊,故此殿名万佛阁. 五爷庙为万佛阁北殿,庙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的尊称,为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五爷普施甘露、福泽万民,保佑人们福寿安康。


                          16楼2007-03-27 22:50
                          回复
                            还有大同的云岗石窟。
                            永济的五老峰 鹳雀楼 普救寺。。
                            平遥 榆次古城。
                            乔家王家大院。。
                            常家庄园。。。
                            。。
                            还有什么大家补充哈。


                            17楼2007-03-27 22: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