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剪辑是电视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
完整节目的过程的总称。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下面说几点剪辑过程中的技巧:
1.影视剪辑首先不能有硬伤
就是不能出现逻辑上混淆和基本的技术错误。例如,在一个人某个指头上戴着的戒指,到了另外一个场景,又没有任何交代的换到了另外的手指上。再如,连续几个风箱式的推拉镜头、或者连续的朝同一个方向旋转的镜头、或者镜头穿帮、或者镜头焦点不实、或者字幕错误等等,只要不是特殊的剧情需要、明眼人瞬间可以看穿的地方。就都是电视的硬伤。
2 .影视剪辑要保持风格统一,节奏协调
很多片子在观赏上可能会给观众一种前后不协调的感觉,这是因为前期拍摄或者后期剪辑是不同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的原因。不管是什么原因,观众有了这种感受就对观后感打折了。要想片子风格统一就要统一片子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影视剪辑要保持内在节奏的协调及同步协调。同步指的是与观众的观赏习惯、视觉需求、感官刺激、情节欲望基本相一致。观赏的过程就是观众的“胃口”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这种满足不是填鸭子式的充填,而是按照某种节奏、某种规律来不断的吸引和满足观众。在影视剪辑中,后期技术人员的素质是非常关键的,他必须和导演形成一种心灵互通,形成补充。这种互通和补充是一种心领神会,只有这样才能把导演在拍摄的素材中制造的节奏和规律,更好的用技术的形式,完美的表现成视频流。
3.背景音乐要处理好
很多人会习惯剪接时,搭上一些暂时的音乐做辅助,好的音乐会变成掩饰真相的魔杖。一场食之无味的戏,会因为有趣的配乐而让剪接师觉得弃之可惜,但去掉音乐之后,毫无装点的场次瑕疵便展露无遗。所以配乐要在节目真正编排好之后再确定用还是不用。我喜欢透过单纯剪接的方式展现片子的力量,若该段片子撑得住,够动人,那么绝佳的配乐就如虎添翼。但要注意配乐是辅助的主观音响,不能在节目中喧宾夺主。出现在节目中的配乐应当凸显的是节目的风格,而不是编辑个人的喜好。
4 .再说视频
视频在拍摄的时候,高明的导演会考虑到辅助镜头(例如空镜)的替代作用,这样在修补的时候就没有问题。如果没有替代的镜头,可以在该段情节中寻找可以重复的镜头进行修补:或者把临近的镜头放慢处理,但不要产生技术抖动(如果抖动可以把该镜头取出,用另外的视频处理软件处理后使用):再或者干脆剪掉这段镜头,再把别处镜头延长,来满足节目长度。
5.影音分离及连戏问题
其实观众对于声音画面剪点不平行的方式的反应较好,比如说切换角度的时候对白还是继续。我认为,剪接手法越贴近真实越好,比如说声音先进画面再出来,因为通常我们先听到人说话,才会回头看见开
口的人是谁(声音先进),或者当甲对乙说话,我们会先注意乙的反应,再看到乙回应(画面先进),这种影音分离的剪接方式较贴近人的自然反应,也会使整个影片更加流畅。最好的方式是让情绪说话,或者剪出流畅的叙事节奏,技术上的连戏剪接反而是最不需要考虑的。但也不是说就不管它,连戏的问题并不能完全抛诸脑后,毕竟严重不连戏的片子还是会让人坐立难安。如果观众够入戏的话,他们常常会忽略一些细微的不连戏部分,剪接师的主要目标就是让观众能全神贯注在故事上。除非说话者本身讲话的内容或者表演情绪远比其他人的反应重要,不然应该剪切到其他人的反应镜头上,但这也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了。
6 .“跳轴”现象的处理
在前期拍摄时,由于摄像师未充分意识到轴线问趣,或者即使前期拍摄时建立并遵守了轴线原则,但后期剪辑时需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重新组合,就可能产生“跳轴”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会
造成观众理解上的混乱。当遇到“踏轴”问题时,剪辑师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消除或减弱“跳轴”
现象。
(1)利用动势改变轴线方向。
在两个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转身或运动物转弯的镜头,将轴线方向改变过来。
(2)插入中性镜头。
在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无明显方向性的中性镜头,可减弱“跳轴”的影响。
(3)借助人物视线。在跳轴镜头中间
插入一个人物视线变化的镜头,借助人物视线的变动,改变轴线方向,清除“跳轴”现象。
( 4 ) 插入特写镜头。
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局部特写或反映特写镜头,可减弱“跳轴”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插入的特写镜头要与前后镜头有一定的联系,否则显得生硬。
(5)插入全景镜头。
由于全景镜头中主体在画面所处的位置、运动的方向或动作不很明显,插入后即使轴方向有所变化,但
观众的视觉跳跃不大,可减弱“跳轴”现象。
综上所述,对影视节目制作领域的一些道理和常识进行了总结。在今天看来,影视后期剪辑及特效设计越来越有时代气息和科技信息发展的意味,但从电视节目中看来,这些剪辑及特效设计还需要进一步
发展和总结,一方面可以成为我们观察分析节目的辅助工具,另外也是对我们进行创作的指导和帮助。
(by:河北省唐山市丰润电视台)
完整节目的过程的总称。剪辑要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下面说几点剪辑过程中的技巧:
1.影视剪辑首先不能有硬伤
就是不能出现逻辑上混淆和基本的技术错误。例如,在一个人某个指头上戴着的戒指,到了另外一个场景,又没有任何交代的换到了另外的手指上。再如,连续几个风箱式的推拉镜头、或者连续的朝同一个方向旋转的镜头、或者镜头穿帮、或者镜头焦点不实、或者字幕错误等等,只要不是特殊的剧情需要、明眼人瞬间可以看穿的地方。就都是电视的硬伤。
2 .影视剪辑要保持风格统一,节奏协调
很多片子在观赏上可能会给观众一种前后不协调的感觉,这是因为前期拍摄或者后期剪辑是不同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的原因。不管是什么原因,观众有了这种感受就对观后感打折了。要想片子风格统一就要统一片子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影视剪辑要保持内在节奏的协调及同步协调。同步指的是与观众的观赏习惯、视觉需求、感官刺激、情节欲望基本相一致。观赏的过程就是观众的“胃口”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这种满足不是填鸭子式的充填,而是按照某种节奏、某种规律来不断的吸引和满足观众。在影视剪辑中,后期技术人员的素质是非常关键的,他必须和导演形成一种心灵互通,形成补充。这种互通和补充是一种心领神会,只有这样才能把导演在拍摄的素材中制造的节奏和规律,更好的用技术的形式,完美的表现成视频流。
3.背景音乐要处理好
很多人会习惯剪接时,搭上一些暂时的音乐做辅助,好的音乐会变成掩饰真相的魔杖。一场食之无味的戏,会因为有趣的配乐而让剪接师觉得弃之可惜,但去掉音乐之后,毫无装点的场次瑕疵便展露无遗。所以配乐要在节目真正编排好之后再确定用还是不用。我喜欢透过单纯剪接的方式展现片子的力量,若该段片子撑得住,够动人,那么绝佳的配乐就如虎添翼。但要注意配乐是辅助的主观音响,不能在节目中喧宾夺主。出现在节目中的配乐应当凸显的是节目的风格,而不是编辑个人的喜好。
4 .再说视频
视频在拍摄的时候,高明的导演会考虑到辅助镜头(例如空镜)的替代作用,这样在修补的时候就没有问题。如果没有替代的镜头,可以在该段情节中寻找可以重复的镜头进行修补:或者把临近的镜头放慢处理,但不要产生技术抖动(如果抖动可以把该镜头取出,用另外的视频处理软件处理后使用):再或者干脆剪掉这段镜头,再把别处镜头延长,来满足节目长度。
5.影音分离及连戏问题
其实观众对于声音画面剪点不平行的方式的反应较好,比如说切换角度的时候对白还是继续。我认为,剪接手法越贴近真实越好,比如说声音先进画面再出来,因为通常我们先听到人说话,才会回头看见开
口的人是谁(声音先进),或者当甲对乙说话,我们会先注意乙的反应,再看到乙回应(画面先进),这种影音分离的剪接方式较贴近人的自然反应,也会使整个影片更加流畅。最好的方式是让情绪说话,或者剪出流畅的叙事节奏,技术上的连戏剪接反而是最不需要考虑的。但也不是说就不管它,连戏的问题并不能完全抛诸脑后,毕竟严重不连戏的片子还是会让人坐立难安。如果观众够入戏的话,他们常常会忽略一些细微的不连戏部分,剪接师的主要目标就是让观众能全神贯注在故事上。除非说话者本身讲话的内容或者表演情绪远比其他人的反应重要,不然应该剪切到其他人的反应镜头上,但这也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了。
6 .“跳轴”现象的处理
在前期拍摄时,由于摄像师未充分意识到轴线问趣,或者即使前期拍摄时建立并遵守了轴线原则,但后期剪辑时需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重新组合,就可能产生“跳轴”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会
造成观众理解上的混乱。当遇到“踏轴”问题时,剪辑师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消除或减弱“跳轴”
现象。
(1)利用动势改变轴线方向。
在两个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转身或运动物转弯的镜头,将轴线方向改变过来。
(2)插入中性镜头。
在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无明显方向性的中性镜头,可减弱“跳轴”的影响。
(3)借助人物视线。在跳轴镜头中间
插入一个人物视线变化的镜头,借助人物视线的变动,改变轴线方向,清除“跳轴”现象。
( 4 ) 插入特写镜头。
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局部特写或反映特写镜头,可减弱“跳轴”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插入的特写镜头要与前后镜头有一定的联系,否则显得生硬。
(5)插入全景镜头。
由于全景镜头中主体在画面所处的位置、运动的方向或动作不很明显,插入后即使轴方向有所变化,但
观众的视觉跳跃不大,可减弱“跳轴”现象。
综上所述,对影视节目制作领域的一些道理和常识进行了总结。在今天看来,影视后期剪辑及特效设计越来越有时代气息和科技信息发展的意味,但从电视节目中看来,这些剪辑及特效设计还需要进一步
发展和总结,一方面可以成为我们观察分析节目的辅助工具,另外也是对我们进行创作的指导和帮助。
(by:河北省唐山市丰润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