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圃北路22号 嵊州气候概述:
嵊州靠近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湿润多雨,同时具有较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及盆地小气候的特征。
年平均气温16.4℃,以一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0.1℃,七月为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40.7℃(41.2℃),常年3月下旬终霜,11月中旬初霜,平均无霜期23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5166.2℃,持续时间237天。年平均降水量1318.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54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日照时数1845.8小时,年辐射量108.0千卡/平方厘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春夏雨热同步,秋冬光温互补,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
但是嵊州地处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受冷暖空气交替的影响,加之地形复杂,天气变化剧烈,灾害性天气频繁,春季低温多雨,夏季常受伏旱高温、暴雨的影响,局部地区还有冰雹危害,夏秋又有台风暴雨,冬季常有寒潮袭击,使农业生产每年都可能遇到各种不同强度的灾害,影响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
影响嵊州的主要天气系统,夏半年(4—9月)受温暖湿润的副热带高压或赤道海洋气团控制,冬半年(10—3月)受干燥寒冷的副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候条件宜人,光热水资源丰富,给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四季气候简述:
1、春季(3/17—5/31)
天气特点:春多变化,暴冷暴热,阴雨连绵,雨量充沛。
本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平均初雷日为3月3日,大地动雷,万物回春,气温开始明显回升,3月29日气温已稳定通过10℃,适宜早稻育秧,但应注意强冷空气和倒春寒天气的危害,以4月1日以后出现一次过程降温≥10℃或以24小时降温≥8℃为强冷空气标准,每年平均0.9次;以日平均气温≤11℃连续时间≥3天为倒春寒标准则二年出现一次。平均终霜日是3月23日,盆地内大部分地区是4月1日,山区是4月12日,平均终雪日为3月14日。“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是符合嵊州实际的。
春季雨日占全季天数的一半以上,一次降水3—5天,最长达14天,季平均量378.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0%。
3—4月份由于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往往造成早稻烂秧,春花作物的湿害,5月份的连续低温阴雨(5月寒)对早稻分蘖和幼稻分化有害,另外还有大风,暴雨和局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47年资料统计,春季出现8级以上瞬时大风每年平均3.9次,占全年大风次数的34%,日降水量≥25.0毫米的有166次,每年3.5次,≥50.0毫米的有17次,每年0.4次,各占全年同级总数的26%和13%。春末夏初本市西到西南山区和东部的黄泽、上东地区常出现局部冰雹和山洪暴发造成局部严重灾害。
2、夏季(6/1—9/27)
天气特点:夏季晴热,光照充足,暴雨台风,有涝有旱。
本季从气候上可分为三个天气过程,第一个过程是6月—7月上旬本市开始转行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又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会在本地附近上空,造成连续不断的降水,为本市的汛期,习惯称梅雨季节,6月份平均雨量218.4毫米,为全年最多的月份;第二个过程是7—8月,为本市的盛夏,干旱季节,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陆地急速增温,气温是全年最高,由于受单一的东南季风影响,除局部雷阵雨外,天气以晴热为主;第三个过程是8—9月份的台风,特别是9月份,由于副热带高压开始减弱东撤,浙闽沿海最易受台风影响,本市多受台风或台风倒槽影响(台风直接过境的也有,但次数不多),也会带来狂风暴雨,造成灾害,如果遇到晚台风与北方冷空气结合还会造成大暴雨,但是一般台风都能带来降水解除旱情,所以台风对嵊州人民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既怕又盼”。
嵊州靠近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湿润多雨,同时具有较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及盆地小气候的特征。
年平均气温16.4℃,以一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0.1℃,七月为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40.7℃(41.2℃),常年3月下旬终霜,11月中旬初霜,平均无霜期23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5166.2℃,持续时间237天。年平均降水量1318.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54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日照时数1845.8小时,年辐射量108.0千卡/平方厘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春夏雨热同步,秋冬光温互补,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
但是嵊州地处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受冷暖空气交替的影响,加之地形复杂,天气变化剧烈,灾害性天气频繁,春季低温多雨,夏季常受伏旱高温、暴雨的影响,局部地区还有冰雹危害,夏秋又有台风暴雨,冬季常有寒潮袭击,使农业生产每年都可能遇到各种不同强度的灾害,影响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
影响嵊州的主要天气系统,夏半年(4—9月)受温暖湿润的副热带高压或赤道海洋气团控制,冬半年(10—3月)受干燥寒冷的副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候条件宜人,光热水资源丰富,给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四季气候简述:
1、春季(3/17—5/31)
天气特点:春多变化,暴冷暴热,阴雨连绵,雨量充沛。
本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平均初雷日为3月3日,大地动雷,万物回春,气温开始明显回升,3月29日气温已稳定通过10℃,适宜早稻育秧,但应注意强冷空气和倒春寒天气的危害,以4月1日以后出现一次过程降温≥10℃或以24小时降温≥8℃为强冷空气标准,每年平均0.9次;以日平均气温≤11℃连续时间≥3天为倒春寒标准则二年出现一次。平均终霜日是3月23日,盆地内大部分地区是4月1日,山区是4月12日,平均终雪日为3月14日。“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是符合嵊州实际的。
春季雨日占全季天数的一半以上,一次降水3—5天,最长达14天,季平均量378.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0%。
3—4月份由于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往往造成早稻烂秧,春花作物的湿害,5月份的连续低温阴雨(5月寒)对早稻分蘖和幼稻分化有害,另外还有大风,暴雨和局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47年资料统计,春季出现8级以上瞬时大风每年平均3.9次,占全年大风次数的34%,日降水量≥25.0毫米的有166次,每年3.5次,≥50.0毫米的有17次,每年0.4次,各占全年同级总数的26%和13%。春末夏初本市西到西南山区和东部的黄泽、上东地区常出现局部冰雹和山洪暴发造成局部严重灾害。
2、夏季(6/1—9/27)
天气特点:夏季晴热,光照充足,暴雨台风,有涝有旱。
本季从气候上可分为三个天气过程,第一个过程是6月—7月上旬本市开始转行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又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会在本地附近上空,造成连续不断的降水,为本市的汛期,习惯称梅雨季节,6月份平均雨量218.4毫米,为全年最多的月份;第二个过程是7—8月,为本市的盛夏,干旱季节,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陆地急速增温,气温是全年最高,由于受单一的东南季风影响,除局部雷阵雨外,天气以晴热为主;第三个过程是8—9月份的台风,特别是9月份,由于副热带高压开始减弱东撤,浙闽沿海最易受台风影响,本市多受台风或台风倒槽影响(台风直接过境的也有,但次数不多),也会带来狂风暴雨,造成灾害,如果遇到晚台风与北方冷空气结合还会造成大暴雨,但是一般台风都能带来降水解除旱情,所以台风对嵊州人民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既怕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