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觅源的自我介绍总是很认真,一个字一个字说明。“我姓林,双木林,觅是寻觅的觅,源是水源的源。”
她对别人的名字也是很认真的,一个字一个字确认。因为名字,仿佛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存在。最极端地表现出名字的重要性的,莫过于《死亡笔记》,写下一个人的名字,就能够主宰他的命运。
很多人都说“觅源”这个名字挺别致,也很中性。但觅源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名字的由来。她的名字是父亲取的。但父亲在觅源一岁多时就病逝了,没来得及留给觅源任何幸福或痛苦的回忆。
但觅源时常想起父亲,给了自己一半的血缘的父亲,给了自己一个隐含了谜语的名字的父亲,在自己生命里留下大片空白的父亲。 觅源清楚地记得父亲的样子,准确的说,是一张照片上父亲的样子。
觅源小时候,妈妈再婚前,母女二人住在筒子楼,一个狭小局促的房间里。靠墙但不靠窗的书桌上,总是暗暗的光线里,有一个蒙了薄薄灰尘的木像框,装的就是父亲的照片。
照片上的父亲很年轻。穿着一件新崭崭的蓝色中山装,脸呢,是略有点瘦的国字脸。五官里长得最好的是眉毛,不浓不淡,有着很漂亮的弧度。但可惜嘴唇抿得太紧,黑框眼镜后面的眼睛也没有一丝笑意。父亲的头发很浓密,可能发质太硬不易打理,抹上了大量的发蜡,强迫梳出了个油光可鉴的三七分。
父亲顶着油腻腻的假发套似的头发,却未显得可笑或轻浮。因为他的神情严肃,而且透出种莫名的忧伤。就是这忧伤触动的尚且年幼的觅源。所以,她清楚地记住了父亲的脸。
在文革的动荡中,年幼的父亲经历了从天到地的家庭巨变,有着异常艰辛坎坷的青春。觅源对他其实一无所知。他为什么要在社会已经平和并且开始复苏的时候,以智者和隐者的姿态,给自己唯一的女儿,取“觅源”这个名字呢? 是年纪轻轻就饱经沧桑的他想寻觅一处避世桃源?还是他预言般地洞察了觅源的命运,五行缺水,这个孩子将度过干涸的一生。
觅源很早就察觉了自己生命里隐隐的干涸。从小,她就没由来地喜欢润泽的意象。比如江南。觅源心里的江南,是停留在唐诗宋词里的江南。永远在暮春时节,永远落英缤纷,湖面烟波浩淼,古树人家酒舍远山,一切都永远笼罩在蒙蒙烟雨之中。这就是觅源的江南。
还有成都,其实那只是一座平平常常的城市。但在觅源很小的时候,她背的唐诗里,有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句子。诗里的成都散发出不可名状的水汽和花香。觅源一瞬间就被俘虏了。虽然现在的成都干瘪瘪灰扑扑,但觅源依然宽容地爱上了它。因为爱它润泽芬芳的前世。
觅源睡得很少,她害怕做梦。从小到大,她总是做着同一个梦。永远在梦境里慌乱地奔跑,有时在荒野,更多时候在陌生的街道,跌跌撞撞地一直奔跑。不知道是要逃避什么还是要追寻什么。梦境有一个出口,在梦里,觅源最终总会一脚踏空,下坠,然后在真实的失重感中惊醒过来。
这时喉咙会干得冒烟,胸口就象刚跑完八百米一样有烧灼的疼痛。觅源会半梦游似的赤脚下床,摸到厨房,打开冰箱,拿出矿泉水猛灌一气。
烈火烧灼般的干涸感渐渐平息下去,睡意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觅源常常在凌晨三四点起来看书,为了重新找回睡意,觅源会读些没有明显情节的书,比如尤金奥尼尔。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觅源轻叹一声,望望窗外,那是黎明前最黑最深的夜色。进入白昼的旅程其实也一样漫长而艰辛。
白昼或黑夜,都是不能够轻易到达的彼岸,就像,生,或死。
她对别人的名字也是很认真的,一个字一个字确认。因为名字,仿佛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存在。最极端地表现出名字的重要性的,莫过于《死亡笔记》,写下一个人的名字,就能够主宰他的命运。
很多人都说“觅源”这个名字挺别致,也很中性。但觅源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名字的由来。她的名字是父亲取的。但父亲在觅源一岁多时就病逝了,没来得及留给觅源任何幸福或痛苦的回忆。
但觅源时常想起父亲,给了自己一半的血缘的父亲,给了自己一个隐含了谜语的名字的父亲,在自己生命里留下大片空白的父亲。 觅源清楚地记得父亲的样子,准确的说,是一张照片上父亲的样子。
觅源小时候,妈妈再婚前,母女二人住在筒子楼,一个狭小局促的房间里。靠墙但不靠窗的书桌上,总是暗暗的光线里,有一个蒙了薄薄灰尘的木像框,装的就是父亲的照片。
照片上的父亲很年轻。穿着一件新崭崭的蓝色中山装,脸呢,是略有点瘦的国字脸。五官里长得最好的是眉毛,不浓不淡,有着很漂亮的弧度。但可惜嘴唇抿得太紧,黑框眼镜后面的眼睛也没有一丝笑意。父亲的头发很浓密,可能发质太硬不易打理,抹上了大量的发蜡,强迫梳出了个油光可鉴的三七分。
父亲顶着油腻腻的假发套似的头发,却未显得可笑或轻浮。因为他的神情严肃,而且透出种莫名的忧伤。就是这忧伤触动的尚且年幼的觅源。所以,她清楚地记住了父亲的脸。
在文革的动荡中,年幼的父亲经历了从天到地的家庭巨变,有着异常艰辛坎坷的青春。觅源对他其实一无所知。他为什么要在社会已经平和并且开始复苏的时候,以智者和隐者的姿态,给自己唯一的女儿,取“觅源”这个名字呢? 是年纪轻轻就饱经沧桑的他想寻觅一处避世桃源?还是他预言般地洞察了觅源的命运,五行缺水,这个孩子将度过干涸的一生。
觅源很早就察觉了自己生命里隐隐的干涸。从小,她就没由来地喜欢润泽的意象。比如江南。觅源心里的江南,是停留在唐诗宋词里的江南。永远在暮春时节,永远落英缤纷,湖面烟波浩淼,古树人家酒舍远山,一切都永远笼罩在蒙蒙烟雨之中。这就是觅源的江南。
还有成都,其实那只是一座平平常常的城市。但在觅源很小的时候,她背的唐诗里,有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句子。诗里的成都散发出不可名状的水汽和花香。觅源一瞬间就被俘虏了。虽然现在的成都干瘪瘪灰扑扑,但觅源依然宽容地爱上了它。因为爱它润泽芬芳的前世。
觅源睡得很少,她害怕做梦。从小到大,她总是做着同一个梦。永远在梦境里慌乱地奔跑,有时在荒野,更多时候在陌生的街道,跌跌撞撞地一直奔跑。不知道是要逃避什么还是要追寻什么。梦境有一个出口,在梦里,觅源最终总会一脚踏空,下坠,然后在真实的失重感中惊醒过来。
这时喉咙会干得冒烟,胸口就象刚跑完八百米一样有烧灼的疼痛。觅源会半梦游似的赤脚下床,摸到厨房,打开冰箱,拿出矿泉水猛灌一气。
烈火烧灼般的干涸感渐渐平息下去,睡意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觅源常常在凌晨三四点起来看书,为了重新找回睡意,觅源会读些没有明显情节的书,比如尤金奥尼尔。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觅源轻叹一声,望望窗外,那是黎明前最黑最深的夜色。进入白昼的旅程其实也一样漫长而艰辛。
白昼或黑夜,都是不能够轻易到达的彼岸,就像,生,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