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觉得1L2L说的两个问题可以用省演员和突出主线剧情来解释
省演员还用说吗~
说说突出主线剧情吧XD
贞观之治,名字本身说的就是李世民登基以后的事情
但是为了要说清楚李世民为什么登基怎样登基 登基以后的心理状态、政治认知以及其影响到的政治策略,也就是如何形成的贞观之治——为了说清楚这一点,才拍的武德年间的一些事情。
那为什么不从晋阳起兵开始拍?我觉得答案也许等同于【为什么不从解救雁门关之围什么的开始拍】,只是一个起点,李世民并没有发挥主要作用,当然我们绝不能否定李世民的作用还是不小的。
想来李世民如何成为贞观天子?——玄武门之变。
为何有玄武门?——兄弟相争。
为何有兄弟相争?建成当太子当得本来好好的。——秦王权力大,功劳大。
为何秦王功劳大权力大?——有战功。天策上将什么的
哪次战役最突出?——自然在洛阳和虎牢
所以啊,从开始打洛阳写起,是绝对最能突出主线的了。
刘文静的事情同理。
至于收拾裴寂可以放到收拾一堆武德老臣那条线上去。
后妃和子女,自然也要选择最和贞观大方向沾边儿的来写
长孙皇后和三个儿子肯定没有问题
杨妃在兄弟相争里帮了李世民一把,这个设置虽然可能是编剧的一点点浪漫情结,但这个角色简直做了好多事儿啊!首先,就是玄武门通风报信。其次呢,千古一帝总要有些风月,只写一个皇后有些少了。第三,皇后死后立杨妃之意,具体在36集以后,被魏征劝服。这也不是空穴来风(虽然有人讨论过到底立的是哪个杨妃,到底再立新后这事儿李世民提没提过也还在讨论,总之有这么个说法)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出场,印象中她和太上张婕妤有过两场对手戏,很微妙,也能反映出一些事情一些态度。
你看着角色虽然小她简直在发光发热啊!!有木有!
还有我觉得张婕妤也很发光发热啊!!!
不写阴妃啊,大杨妃啊,李恪啊什么的,也是为了突出剧情。毕竟种种事情说明李世民最看重的还是三个嫡子。立李恪啥的就是他头脑一热的想法,李佑也一带而过,要没有承乾要革他老子的命,李佑也不用写了。为什么?贞观时期改立太子还不是大事儿啊?可不得紧着这个写嘛。
真心觉得这个太过省俭的原因是要考虑到一些非历史爱好者的审美,他们不懂,所以剧情支线越多,他们就看着越烦,越不知道要说啥。毕竟一个电视剧的受众群还是要考虑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采访,孟教授讲贞观不像汉武大帝,有一个主线就是打匈奴。
贞观做的事情更杂更多,在杂和多里拎出一条主线来实在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