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吧 关注:3,409贴子:30,418
  • 16回复贴,共1

88《之治》剧中太过省简的人物和情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88《之治》剧中太过省简的人物和情节
首先是后宫,小李的后宫似乎只有长孙后和杨妃(原齐王妃,在剧中被封为贵妃)
何以见得?
》》第20集,小李和老婆吵架,缘由是小李想让长孙无忌做右仆射,皇后不同意,小李生气离开,转而临幸杨妃。
皇后找无忌到寝宫谈论拟任右仆射之事,无忌问,陛下不在吗?皇后回答“陛下在杨妃那里。”
这好好玩哦,好像他不在皇后这里,难道就是在杨妃那里吗?
小李是生气走的,他又没有也不会告诉皇后,我现在去杨妃那里了。皇后怎么知道了捏?难道是皇后的眼线报告的吗?



1楼2012-09-06 16:16回复

    再次是晋阳起兵前小李结交的那些朋友,如流氓刘弘基、“囚犯”刘文静等。
    剧本中借长孙王妃之口说出小李的有交无类,引用在下:
    长孙王妃:志气之外,我特别看重你有交无类。
    李世民:怎么说?
    长孙王妃:你交无忌,不在乎他寄人篱下。你交刘弘基,不在乎他是个流氓。你交刘文静,不在乎他是朝廷钦犯。你交房玄龄、杜如晦,不在乎他们是落魄书生……
    李世民:这些人都能助我打胜仗。
    长孙王妃:所以,你不看他们出身低微不低微。
    李世民有悟,看向灯火。
    长孙王妃:杀窦建德,是因为他出身低微吗?
    显而易见
    》》《之治》剧是从武德三年春天或者武德二年的冬天开始写的,此前的晋阳起义没有写,仅字幕介绍,小李征薛举时大败,也仅在第4集庆功宴上,小李讲出。这些情节也很有助于刻画小李的血肉形象。剧本是从打刘武周宋金刚收尉迟敬德开始写的。估计是拍了而被删了。
    我觉得剧中没有刘弘基和刘文静,则是蛮可惜的。
    特别是刘文静,他和小李的友谊,他和裴寂的过节,小李可以从老李一定要处死刘文静中看出什么,小李对待刘文静之冤死的态度,老李如何看小李对刘文静的态度等等。历史上刘文静之死肯定给小李很大的打击和震慑,包括十年之后(贞观三年)终于为刘文静伸冤平反,也体现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些都是有文章可做的。


    3楼2012-09-06 16:22
    收起回复
      2025-07-20 10:03:56
      广告
      当然我还看过更为省简的。常万生的小说《贞观天子》,也是从取洛阳开篇的,书中没有刘文静,也没有杜如晦。杜如晦被尹德妃父亲殴打的事情被按在寻相还是庞相寿身上了。


      4楼2012-09-06 16:26
      回复
        大家看到现在,还发现什么太过于省简而影响的情节推动和人物性格描写的呢?都来818啊!


        5楼2012-09-06 16:35
        回复
          就这点情节都被光腚剪了,光腚是要我们把更多的情节自行脑补。。。


          IP属地:上海6楼2012-09-06 21:41
          回复
            我倒是觉得1L2L说的两个问题可以用省演员和突出主线剧情来解释
            省演员还用说吗~
            说说突出主线剧情吧XD
            贞观之治,名字本身说的就是李世民登基以后的事情
            但是为了要说清楚李世民为什么登基怎样登基 登基以后的心理状态、政治认知以及其影响到的政治策略,也就是如何形成的贞观之治——为了说清楚这一点,才拍的武德年间的一些事情。
            那为什么不从晋阳起兵开始拍?我觉得答案也许等同于【为什么不从解救雁门关之围什么的开始拍】,只是一个起点,李世民并没有发挥主要作用,当然我们绝不能否定李世民的作用还是不小的。
            想来李世民如何成为贞观天子?——玄武门之变。
            为何有玄武门?——兄弟相争。
            为何有兄弟相争?建成当太子当得本来好好的。——秦王权力大,功劳大。
            为何秦王功劳大权力大?——有战功。天策上将什么的
            哪次战役最突出?——自然在洛阳和虎牢
            所以啊,从开始打洛阳写起,是绝对最能突出主线的了。
            刘文静的事情同理。
            至于收拾裴寂可以放到收拾一堆武德老臣那条线上去。
            后妃和子女,自然也要选择最和贞观大方向沾边儿的来写
            长孙皇后和三个儿子肯定没有问题
            杨妃在兄弟相争里帮了李世民一把,这个设置虽然可能是编剧的一点点浪漫情结,但这个角色简直做了好多事儿啊!首先,就是玄武门通风报信。其次呢,千古一帝总要有些风月,只写一个皇后有些少了。第三,皇后死后立杨妃之意,具体在36集以后,被魏征劝服。这也不是空穴来风(虽然有人讨论过到底立的是哪个杨妃,到底再立新后这事儿李世民提没提过也还在讨论,总之有这么个说法)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出场,印象中她和太上张婕妤有过两场对手戏,很微妙,也能反映出一些事情一些态度。
            你看着角色虽然小她简直在发光发热啊!!有木有!
            还有我觉得张婕妤也很发光发热啊!!!
            不写阴妃啊,大杨妃啊,李恪啊什么的,也是为了突出剧情。毕竟种种事情说明李世民最看重的还是三个嫡子。立李恪啥的就是他头脑一热的想法,李佑也一带而过,要没有承乾要革他老子的命,李佑也不用写了。为什么?贞观时期改立太子还不是大事儿啊?可不得紧着这个写嘛。
            真心觉得这个太过省俭的原因是要考虑到一些非历史爱好者的审美,他们不懂,所以剧情支线越多,他们就看着越烦,越不知道要说啥。毕竟一个电视剧的受众群还是要考虑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采访,孟教授讲贞观不像汉武大帝,有一个主线就是打匈奴。
            贞观做的事情更杂更多,在杂和多里拎出一条主线来实在不容易啊。


            7楼2012-09-07 01:13
            收起回复
              要真说到太过俭省
              我希望能多写一些承乾和李世民的互动,就比如承乾还是性聪敏的,李世民当初还是甚爱之的
              说李世民因为自己不是正儿八经嫡长子即位就不愿意立承乾,还和皇后用交换条件啥的 当年看的时候着实我这一把loli心哟 QAQ好桑心
              还有晋阳公主也没写,多像她母后啊,乱真的飞白神马的
              不过我还真没发现有什么俭省影响人物性格了,可能是看的不细,或者说有阵子没看了
              俭省的部分虽然少了但是前因后果都从别处找补回来了


              8楼2012-09-07 01:23
              收起回复
                真盼着有一部详细演绎贞观皇朝的历史大剧,那是个中国历史上最灿烂最辉煌的中华帝国啊!


                9楼2012-09-08 22:56
                回复
                  2025-07-20 09:57:56
                  广告
                  不是听说是光电把80集的戏活活剪成30来集的吗?哦买糕!有这精力应该去把肠歌剪成MV,肠歌也就那首主题歌还能听听,别的都剪了得了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2-10-03 21:15
                  回复
                    就是剪刀手惹的祸啊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1-14 09: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