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学: --BY 桃桃
偶从来没学过逻辑学, 这里提到的仅仅是从小到大自己自然而然形成的逻辑能力.
也许并非逻辑的正解, 但测试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过错误的答案, 也同时被证实为与多数法学系学生所拥有的逻辑思维一样.
偶要写这个是因为被一些非逻辑(既假设性逻辑)堵的哑口无言. 俗话叫做: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想通过自我观念分析, 欲得知如何指出人在逻辑学上犯的错误.
1. 什么是逻辑
逻辑是帮助人推理, 和价值观, 主观意识的形成的推手.
一个人如果有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里好的是指社会观, 心态观念, 是非关正确的人), 便可以正确的从证据推理出一个事件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里, 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
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去观看周围的事物, 帮助结论的形成, 和做出正确的判断. 更因此成为一个思想道德观念心态都四方平衡并且正确的人.
最重要的是, 逻辑思维的宗旨是客观的思维, 而非主观的思维.
2. 客观与主观的解释
a. 客观的角度
以中间人的立场来看事物, 是现实, 是事实, 非虚构幻想, 是科学, 也不参杂任何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简单来说, 客观就是 “中立+实事求是”
例: 在桌上放着一个苹果
b. 主观的角度
以个人的立场来看待事物, 是幻想, 是虚构, 是偏见, 是想法, 可以不是科学也非事实.
简单来说是: 独特的个人意识, 每个人都不同.
例: 虽然事实上是苹果, 却可以主观的认为是个桃子.
3. 客观主观与逻辑学的关系
逻辑学的根本就是客观主义. 当然, 我不是批评主观主义, 因为那是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是形成一个个体特色的主要条件. 但是, 主观主义不能够用在逻辑学上面进行推理. 因为逻辑的基础如果是主观虚构成的 1“事实”, 那么整个逻辑推理就是走了歪路, 成了不实际, 不成立的推理. 逻辑上有偏差的人通常不会被社会上的多数人所接受, 别人只会认为此人不可理遇. 在学校职场都会受到排挤, 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更偏激更悲观的意识和观念. 变的孤僻, 不爱和人打交道, 内向不爱说话. 严重者, 会因此而自闭, 错误的观念导致愤世嫉俗, 悲观主义思想, 甚至成为心理变态, 犯罪或者精神病. 当然, 大前提是, 环境可教育可以影响人的逻辑思维观, 当然只是在逻辑思维还没有成熟的时候, 也就是幼儿时期, 如果是成人, 变很难纠正, 犹如歪掉的树木, 越长越斜(邪).
4. 逻辑思维学的两种形式.
在我看来, 逻辑分两步骤, 要形成准确的逻辑必须结合起来运用. (注: 这是我用逻辑来分析的结论, 好象只有两种, 但也可以是多种, 本人没有专业的学过逻辑学.)
a. 三维性逻辑
主要是看事物与事物中的互相关系来达到第三种结论. 因为有了两种以上的条件, 来推测第三种可能性.
比如: 苹果是水果 科学证明多吃水果对人体有好处 多吃苹果对身体有好处.
人是生物 生物都是由生到死 人也会经历生老病死.
电脑对人体有危害 用电脑一般都是坐着, 人体坐久了也会受到危害 坐着玩电脑会产生双重危害. (也可能是多重危害, 要看有多少个条件)
b. 因果链 Causation Chain
从原因来推测结果, 再把结果看成原因推测下一个结果, 形成一条 “事物链”, 因此成为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 当然也可以用到更为模糊的概念, 比如哲学的形成, 是非判断的形成.
这象推理多数会用到 “三维性逻辑”, 但比前者更为细腻, 因为必须是直接的导致原因. 如果一个原因可以造成多种结果, 那么每个结果都会分叉形成多种其他可能性.
例: 炉上的锅是热的 刚刚煮东西不久 有人在不久前到过厨房
因为很喜欢吃水果 所以经常会去吃水果 因此身体经常提取多种唯生素 所以体质会比不吃的人好.
因为电脑产生辅射 经常用电脑就会经常被照到辐射 所以导致视力下降.
5. 当两种形式结合互补
例: 久坐玩电脑对人体有多种害处的结论 的 形成
条件: 1. 电脑对人体有害
- 因为电脑产生辐射
- 辐射对人体有害
- 科学证实
- 用电脑的话辐射就会照到人体
- 人体会受到伤害
2. 坐久了对人体有害
- 坐着的时候, 脊椎承受的压力是躺着的20倍, 站着的4倍. (医学证明)
- 坐久了, 脊椎会因为长期受压而变形
- 颈椎盘或腰椎盘突出的机率也比经常活动运动的人增加数倍.
- 人体受到伤害
结论: 久坐玩电脑对人体有多种害处 成立.
如果其中有任何条件或小条件被证实为不正确的, 非科学的逻辑推理, 那整个结论就很有可能被推翻. 当然要看那个条件对整个推理的关键性.
6. 错误的逻辑思维
例: 甲和乙的睡眠时间相同 甲白天上学 乙白天在家不上学 甲比乙更累 甲需要比乙更多的睡眠.
这个逻辑看似无懈可击, 可却漏洞百出.
1. 甲上学, 乙不上学, 所以甲更累. (错!)
= 因为, 要看甲白天上学所消耗的能量, 和乙白天在家不上学消耗的能量, 两者相比才可以得出谁更累的结论. 这种推理不符合事实或科学上的证明, 纯属假设性误导. 也就是说, 这样的推理是基础于主观意识, 而不是客观意识. 所以这个条件不成立. 其中当然包括, 乙白天在家都做了些什么, 要如何证明乙一直在家没出门? 如果出门了是否消耗了比甲更多的能量? 当然, 如果乙在家躺了一天, 能量消耗当然没有甲大, 所以类似这种推理都需要证据去证实, 不可以光依靠假设而没有证据.
2. 由于上一个条件被推翻, 造成结论的动摇. 甲不一定比乙更需要睡眠?
= 即使上一个条件成立, 这个条件依然是错误的.
因为, 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可以造成一个人比另一个更需要睡眠. 以上条件只是其中之一.
还要看, 年龄, 身体健康, 体形胖瘦, 生物钟历史 等等.
结论: 如果在逻辑推理时, 条件不够, 就不能够妄想定论. 必须证实, 所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可能性. 条件越多, 成立的条件越多, 结论就越牢靠,可信度也更高. 也就好比, 如果一个人一开始的基础观念就是错误的, 那么之后所依照这个观念的所作所为理所当然的也就有极大的可能性是不正确的.
偶从来没学过逻辑学, 这里提到的仅仅是从小到大自己自然而然形成的逻辑能力.
也许并非逻辑的正解, 但测试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过错误的答案, 也同时被证实为与多数法学系学生所拥有的逻辑思维一样.
偶要写这个是因为被一些非逻辑(既假设性逻辑)堵的哑口无言. 俗话叫做: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想通过自我观念分析, 欲得知如何指出人在逻辑学上犯的错误.
1. 什么是逻辑
逻辑是帮助人推理, 和价值观, 主观意识的形成的推手.
一个人如果有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里好的是指社会观, 心态观念, 是非关正确的人), 便可以正确的从证据推理出一个事件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里, 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
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去观看周围的事物, 帮助结论的形成, 和做出正确的判断. 更因此成为一个思想道德观念心态都四方平衡并且正确的人.
最重要的是, 逻辑思维的宗旨是客观的思维, 而非主观的思维.
2. 客观与主观的解释
a. 客观的角度
以中间人的立场来看事物, 是现实, 是事实, 非虚构幻想, 是科学, 也不参杂任何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简单来说, 客观就是 “中立+实事求是”
例: 在桌上放着一个苹果
b. 主观的角度
以个人的立场来看待事物, 是幻想, 是虚构, 是偏见, 是想法, 可以不是科学也非事实.
简单来说是: 独特的个人意识, 每个人都不同.
例: 虽然事实上是苹果, 却可以主观的认为是个桃子.
3. 客观主观与逻辑学的关系
逻辑学的根本就是客观主义. 当然, 我不是批评主观主义, 因为那是个人的优点和缺点, 是形成一个个体特色的主要条件. 但是, 主观主义不能够用在逻辑学上面进行推理. 因为逻辑的基础如果是主观虚构成的 1“事实”, 那么整个逻辑推理就是走了歪路, 成了不实际, 不成立的推理. 逻辑上有偏差的人通常不会被社会上的多数人所接受, 别人只会认为此人不可理遇. 在学校职场都会受到排挤, 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更偏激更悲观的意识和观念. 变的孤僻, 不爱和人打交道, 内向不爱说话. 严重者, 会因此而自闭, 错误的观念导致愤世嫉俗, 悲观主义思想, 甚至成为心理变态, 犯罪或者精神病. 当然, 大前提是, 环境可教育可以影响人的逻辑思维观, 当然只是在逻辑思维还没有成熟的时候, 也就是幼儿时期, 如果是成人, 变很难纠正, 犹如歪掉的树木, 越长越斜(邪).
4. 逻辑思维学的两种形式.
在我看来, 逻辑分两步骤, 要形成准确的逻辑必须结合起来运用. (注: 这是我用逻辑来分析的结论, 好象只有两种, 但也可以是多种, 本人没有专业的学过逻辑学.)
a. 三维性逻辑
主要是看事物与事物中的互相关系来达到第三种结论. 因为有了两种以上的条件, 来推测第三种可能性.
比如: 苹果是水果 科学证明多吃水果对人体有好处 多吃苹果对身体有好处.
人是生物 生物都是由生到死 人也会经历生老病死.
电脑对人体有危害 用电脑一般都是坐着, 人体坐久了也会受到危害 坐着玩电脑会产生双重危害. (也可能是多重危害, 要看有多少个条件)
b. 因果链 Causation Chain
从原因来推测结果, 再把结果看成原因推测下一个结果, 形成一条 “事物链”, 因此成为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 当然也可以用到更为模糊的概念, 比如哲学的形成, 是非判断的形成.
这象推理多数会用到 “三维性逻辑”, 但比前者更为细腻, 因为必须是直接的导致原因. 如果一个原因可以造成多种结果, 那么每个结果都会分叉形成多种其他可能性.
例: 炉上的锅是热的 刚刚煮东西不久 有人在不久前到过厨房
因为很喜欢吃水果 所以经常会去吃水果 因此身体经常提取多种唯生素 所以体质会比不吃的人好.
因为电脑产生辅射 经常用电脑就会经常被照到辐射 所以导致视力下降.
5. 当两种形式结合互补
例: 久坐玩电脑对人体有多种害处的结论 的 形成
条件: 1. 电脑对人体有害
- 因为电脑产生辐射
- 辐射对人体有害
- 科学证实
- 用电脑的话辐射就会照到人体
- 人体会受到伤害
2. 坐久了对人体有害
- 坐着的时候, 脊椎承受的压力是躺着的20倍, 站着的4倍. (医学证明)
- 坐久了, 脊椎会因为长期受压而变形
- 颈椎盘或腰椎盘突出的机率也比经常活动运动的人增加数倍.
- 人体受到伤害
结论: 久坐玩电脑对人体有多种害处 成立.
如果其中有任何条件或小条件被证实为不正确的, 非科学的逻辑推理, 那整个结论就很有可能被推翻. 当然要看那个条件对整个推理的关键性.
6. 错误的逻辑思维
例: 甲和乙的睡眠时间相同 甲白天上学 乙白天在家不上学 甲比乙更累 甲需要比乙更多的睡眠.
这个逻辑看似无懈可击, 可却漏洞百出.
1. 甲上学, 乙不上学, 所以甲更累. (错!)
= 因为, 要看甲白天上学所消耗的能量, 和乙白天在家不上学消耗的能量, 两者相比才可以得出谁更累的结论. 这种推理不符合事实或科学上的证明, 纯属假设性误导. 也就是说, 这样的推理是基础于主观意识, 而不是客观意识. 所以这个条件不成立. 其中当然包括, 乙白天在家都做了些什么, 要如何证明乙一直在家没出门? 如果出门了是否消耗了比甲更多的能量? 当然, 如果乙在家躺了一天, 能量消耗当然没有甲大, 所以类似这种推理都需要证据去证实, 不可以光依靠假设而没有证据.
2. 由于上一个条件被推翻, 造成结论的动摇. 甲不一定比乙更需要睡眠?
= 即使上一个条件成立, 这个条件依然是错误的.
因为, 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可以造成一个人比另一个更需要睡眠. 以上条件只是其中之一.
还要看, 年龄, 身体健康, 体形胖瘦, 生物钟历史 等等.
结论: 如果在逻辑推理时, 条件不够, 就不能够妄想定论. 必须证实, 所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可能性. 条件越多, 成立的条件越多, 结论就越牢靠,可信度也更高. 也就好比, 如果一个人一开始的基础观念就是错误的, 那么之后所依照这个观念的所作所为理所当然的也就有极大的可能性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