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26日漏签0天
子路堤吧 关注:76贴子:33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0回复贴,共1页
<<返回子路堤吧
>0< 加载中...

2 子路百里负米奉亲(吴文立)-聊城文化部落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勿忘→寻天
  • 少尉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转自新浪


  • 勿忘→寻天
  • 少尉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秦始皇说:“我骑马从西向东看看堤修的怎么样。我的马回来时,金堤要全部修好填平。不然,小心你的头。”秦始皇对监工大臣说完,骑上马,一鞭打下,马向东咴咴地跑了。
监工大臣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个办法。下令把死人填在不平的地方,上边盖些土,就省好些土了。尸体填完了,堤还填不平。监工大臣又下令把病着的,不能动的民工也要填进去。顿时堤上齐哭乱叫,百姓们谁也不愿动手。监工大臣就命士兵下手。堤上哭的哭,喊的喊,士兵们生拖硬拽,把许多活生生的人也填进堤中,盖上了土。


2025-07-26 01:20: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勿忘→寻天
  • 少尉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莘县古城镇乃春秋古邑、范县旧址,历史悠久,孔子的高足子路在周围一带留下了遗迹。
民国《续修范县县志·人物》载:
仲由,卫人,读书于范,有书院。遗址见《古迹》。
据民国《续修范县县志》载,古城还有 子路堤 和子路书院:


  • 勿忘→寻天
  • 少尉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子路(前542-前480)35岁时,因鲁乱,退修诗书,讲学于范县。其次子启,随父来居,因家于此。在范县城北半里许,古有子路书院。因当时范县多水患,这年洪水泛滥,子路率众筑堤,以御洪水。至今莘县、范县至阳谷一带,堤形蜿蜒,名曰 子路堤 。现在的金堤就是在 子路堤 的基础上加宽加高的,至今仍然发挥着御洪和灌溉作用。


  • 勿忘→寻天
  • 少尉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原范县有 子路堤 村,现归莘县古城镇比邻的阳谷县金斗营乡,在 子路堤 旁。据载,这里就是子路避阳虎之乱曾退修诗书的地方。其后人都是子路的后代,均姓仲。因人口越来越多,现在的 子路堤 村已经分为 子路堤 南一、 子路堤 南二、 子路堤 中、 子路堤 北一、 子路堤 北二等到几个自然村。
聊城市地名办公室公布的资料显示:
子路堤 村:属聊城市阳谷县金斗营乡。相传,此村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村名原称堤上,仲由孝母负米曾路经此地,后从师孔子,周游列国。为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仲由字子路,故以此更村名为子路村,因该村原名堤上,后又将村名易为 子路堤 。


  • 勿忘→寻天
  • 少尉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子路堤 村附近还有一个斗虎店村,传说也于子路有关: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人烟稀少,这一带虽然没有崇山峻岭,但也密林土丘重重。斗虎店村那时只是一个供过往客商食宿歇脚的所在,当时交通工具是马,因此店主养了一匹枣红马,凭它联络和运输。这匹马常常在夜间长啸嘶鸣,挣脱羁与一想吃马的猛虎相斗。店主查明原因后,把马鬃剪去,夜间也不拴马,谁知好心却帮了倒忙,马失去鬃毛,竟也失去了雄风,后来竟被老虎咬死。店主十分痛惜,厚葬马于远林深处,复又作迁移避虎的准备。子路家素贫,常以打柴换米为生,一日正在林中砍柴,问虎啸寻声而望,见二虎为争食马肉而裂齿相威,子路勇猛力大过人且又好武,便挥斧向二虎奔去,二虎斗酣未备,中斧狼狈而逃,子路穷追不舍。从此二虎在此绝迹,子路斗虎的故事也传开了。店主听说老虎而去,遂不思迁址,历代延居下来,此店也改称斗虎店,后来发展成村,村名亦叫斗虎店村。


  • 勿忘→寻天
  • 少尉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据说,当年子路在今仲子庙水闸南侧三间茅屋内,开坛讲学三个月,传播儒家思想,教化当地民众,方圆百里之内的人们闻后,纷纷前来听仲子讲学,当地之人深受其益。当地人为了纪念仲子开坛讲学这一佳话,众人捐资在原仲子讲学处建起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庙宇,内供仲子神像,庙曰“仲子庙”(遗址在原范县县治驻地即今莘县古城镇东南偶),四面八方游客络绎不绝,庙内香火不断。郑板桥于1742年(乾隆七年)任范县知县兼署朝城县事,到任后便参拜仲子庙,并亲自手书“仲子庙”牌匾一块,挂于庙门之上。


  • 勿忘→寻天
  • 少尉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郑板桥亲书的“仲子庙”匾额(见下面照片),木质,长119厘米,宽40厘米,“仲子庙”三字,楷隶行相参,以楷为主;用笔多中锋,藏锋落笔,回锋收笔,自成体势。款署“郑燮书”一行小字,更是自成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及至近代,庙宇历经连年战火,年久失修逐渐被毁,更为不幸的是,在文化大**期间的1966年,造反派到处破坏文物古迹,庙宇被毁的所剩无几,“仲子庙”木匾被北寨村一户人家拿走,明珠暗投,竟当成了剁猪草的案板。据莘县文物部门介绍,20世纪九十年代,他们征集到该匾额时,还能隐约看出匾上的字是用朱丹直接写在木板上后刻制的,再敷以天然漆。由于农民没有很好地进行保护,加之自然条件的影响,但其匾虽经历风吹日晒、刀砍斧剁,字迹仍清晰可见,真可谓“入木三分"呀!据山东省及当地 ‘文物鉴定专家鉴定,《仲子庙》匾丹书系出自郑燮亲手,书于其知范县期间(1742-1746),为板桥存世书迹中一件难得的楷书匾额。


2025-07-26 01:14: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勿忘→寻天
  • 少尉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最让人乐道的是早已列入“二十四孝”的子路“百里负米奉亲”故事,传谓此事就发生在子路居范县之时。


  • 勿忘→寻天
  • 少尉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白话解释】:周朝时候,有个贤人,姓仲,名叫由,表字就叫子路。他的家里穷苦得很,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呀、藿呀,那一类不好的蔬菜。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常常出去,到百里以外,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他就往南方游历,游到楚国地方,楚王就聘他做了官。他跟随的车骑有一百多辆。他积聚的谷米,有一万钟的富。坐的时候,便茵褥重叠。吃的时候,便鼎食满前。他就叹气着说,我现在虽然富贵,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这世里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子了,叫我怎不伤心呢。孔子说道,仲由的服事爷娘,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死了尽着追思的了。


  • 勿忘→寻天
  • 少尉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http://wap.baidu.com/ssid=0/from=0/bd_page_type=1/uid=wapp_1344649458181_912/pu=sz%401330_640%2Cusm%400/w=80_10_%E5%AD%90%E8%B7%AF%E5%A0%A4/t=wap/l=0/tc?ref=www_touch&lid=10704617458912824073&order=2&vit=osres&tj=www_normal_2_80_10&src=http%3A%2F%2Fwhbl.lcxw.cn%2Fshow.asp%3Fid%3D276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0回复贴,共1页
<<返回子路堤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