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联吧 关注:9,466贴子:248,961

有请梦里阿朱点评“树叶”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
看到“树叶”楼联作颇多,部份点评似乎麻辣,俺一向是个淡定的人儿,所以,遇事不惊,几经折腾之后请到梦里阿朱帮忙点评,当然愿者受评,呛到谁,俺来善后。
不愿意的,可以跟贴说明,1天之内未跟贴说明不愿的。视为愿受点评。
梦里阿朱其人,请自百度。


IP属地:广东1楼2012-09-02 10:52回复
    本楼暂置顶。


    IP属地:广东2楼2012-09-02 10:53
    收起回复
      吃完饭过来看看,有没有人感觉到中奖


      IP属地:广东3楼2012-09-02 10:54
      收起回复
        欢迎阿朱老师!


        4楼2012-09-02 11:45
        回复

          签个到先。


          5楼2012-09-02 12:46
          收起回复
            树叶
            若无秋雨常催我
            怎化春泥更护花
            作者--彼岸香檀
            此联为流水对。语意连贯,一气呵成。着笔看似淡淡,寓意却隽永深长。
            “秋雨”二字一般给人的意象是凄凉悲苦。“我”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任何埋怨,而是把“秋雨”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历练,感叹道如果没有秋雨的催促,我又怎么能够落地为泥去培育来年美丽的花儿成长呢?整个联折射了一种面对困境,淡然以对,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赞个!
            一般来说好的咏物篇要求能紧扣所咏事物的具体特点,并在其中有所寄寓。关于此联的扣题原楼中有些争论。个人认为此联扣题略嫌字面不太显外并未跑题。
            此联上比的“秋雨催我”,“秋 ”字在直接点明季节的时候也点明了被催之物不是“花”而是“叶”。(当然若有人要说秋天也有许多花儿的,那就当我啥也没说好了^_^)下比“春泥更护花”取自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隐着“落”字。秋叶从什么上面落下来?大多数人会说当然是从树上落下的。这样说来,此联扣“树叶”跑不?要知道写咏物联除了描绘生动,新颖传神外,还有一种叫做不求形似,遗貌取神的哈^_^。
            


            6楼2012-09-02 14:53
            收起回复
              纵有薄身何障目
              化得秋色总归根
              作者--惜字如懒
              ^_^
              上比取自“一叶障目”,下比取自“落叶归根”。惜造句遣词用语未能很好的捏聚两个典,使其浑然。
              君若惜笔墨
              我亦是懒人


              7楼2012-09-02 16:10
              收起回复
                己过一天,看来没有不愿受评的了,请阿朱继续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09-03 08:48
                回复
                  己过一天,看来没有不愿受评的了,请阿朱继续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09-03 08:48
                  回复
                    豪怀老在归根处
                    记忆新于逝水中
                    暂借枝头丰半载
                    终归泥下寂千年
                    画自春秋描两色
                    情从今古载千愁
                    作者--吻月杯中步步高
                    第一联 上比扣题没问题。下比“新”为对“老”而对,再根据这个字凑句,没啥好说的。
                    第三联 对仗工稳,思路也算下了点功夫,但联句写的太泛。
                    第二联 算这三个联中扣题比较到位的。描述了树叶暂时借着枝头过了半年好日子,最终落到地上化成泥土归于沉寂。联句写实但流于表面,缺乏内在。如果能够在这个思路上提炼出一种思想感情。这个联就趋向丰满了。试着这样想想吧,能够有半年的时间在枝头展现自己,哪怕日后落在地上成尘成泥再无出头之日也是值得的。^_^再根据这个思路把联好好理一理,也许佳作就出炉了。^_^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不喜欢迎无视。


                    10楼2012-09-03 11:23
                    收起回复
                      青春只衬花出色
                      寒秋自给根添衣
                      青春扑在花枝上
                      金秋陪伴老根前
                      作者 ---余sprning
                      修正后的金秋对青春对仗更工稳。作者格律没过关哈。如 青春扑在花枝上 按普通话格律是:pppzppz 那么对句的格律则应该是 zzppzzp 。
                      就联句来看,作者倒是根据命题下了点功夫有些想法的。第一联,上比想勾画出一个甘愿当配角的形象,下比则想描绘一种贴心的温暖。第二联稍微调整了下思路,上比想勾勒了一个一心守护花朵的守护者,下比重点在不离不弃的陪伴上。思路比较正,然笔力不逮,想法未能在字面得到充分体现,奈何。
                      


                      12楼2012-09-03 12:12
                      收起回复
                        只闻香艳众人捧
                        何见枯黄半者怜
                        作者---莲畔杨舟
                        此联对仗工稳。作者本意是想以旁观者的口吻叙说众人都去追捧花朵的香艳,却无人怜惜叶子的枯黄。通过对比,来阐述一种世态。整个联在扣题上有问题。枯黄是用来抓树叶特征的。但是整体文字的运用却使这一特点打上了花的标签,(花儿病怏怏的完全可以用枯黄来形容)这个联中花儿当了主角,叶子就靠边靠边再靠边了。。。


                        14楼2012-09-03 15:42
                        收起回复
                          绿鬓逢迎惜沃若,
                          金装荡堕恨孑然。
                          作者---arenasVSallen
                          这个读来我感觉吃力哈。
                          绿鬓 本意是形容年轻貌美。金装则有两个释义,1是黄金装饰,2是美装盛装。
                          这两个词语借用来抓树叶春季和秋季的颜色倒是新颖。但是后面的搭配我怎么就觉得那么别扭咧?


                          15楼2012-09-03 16:15
                          收起回复
                            树叶
                            秋深梦瘦潇潇雨
                            春早藏娇恰恰莺
                            因爱孙枝春有梦
                            不辞老朽落无痕
                            作者---翰墨茶人
                            两联相较,我喜欢第一个。联句优美。叠词讨巧,活色生香。上联“梦瘦”可堪玩味。下联“藏娇恰恰莺”生机盎然,动感十足。结合句意 “早”字还可再炼炼。“藏娇”对“梦瘦”过宽了点。
                            第二联下比“老朽”对“孙枝”想走讨巧的路线,但我读来觉得效果并不好。“落”对“春”词性失对。另个人感觉下联托不住上联,有头重脚轻之感。


                            16楼2012-09-04 08:43
                            收起回复
                              时随妩雨千枝翠,
                              且恋春情一脉深.
                              作者--不醒的碎梦
                              上联扣题没问题。
                              下联作者走借物抒情的路线。这点值得肯定。但是表达的情感太过笼统,没能对上联形成有效的辅衬,味道出不来,憾个。


                              17楼2012-09-04 10: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