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是个奇特的城市。它被博斯普鲁斯海峡一分为二。海峡的东面有一大块,海峡的西面也有一大块。毫无疑问,海峡东面的城市,很快就被白衣军陆军夺取。东面的守军根本无法阻挡白衣军的炮火,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就完全崩溃了。
随后,他们将大炮架起来,向海峡的西面发起轰击。博斯普鲁斯海峡,是一条非常狭窄的海峡。最宽的地方,不过是两三公里。而最狭窄的地方,只有七八百米。这对于射程超过十公里的105毫米榴「冇」弹炮来说,根本就不是障碍。架在东岸的大炮,完全可以轻松的将沉甸甸的炮弹,倾泻到西面的城市中间。
陆军的炮击,比海军的炮击威力大得多。陆军首先使用105毫米榴「冇」弹炮进行轰击,将有效射程之内的军事目标,都全部犁翻了一遍。随后,又将有效射程内的所有建筑物,都全部犁翻了一遍。来来回回的炮击过后,伊斯坦布尔的西城,就成了一片废墟了。
不久以后,大口径的155毫米榴「冇」弹炮也相继到达前线。它们的到来,让伊斯坦布尔陷入更加惨重的苦难当中。155毫米口径的榴「冇」弹炮,一炮下去,半个足球场大小的面积,都要受到波及。更要命的是,它们的射程更远,足足超过了二十公里。原本就已经被炸得面目全非的伊斯坦布尔,再一次被炸得面目全非。
这种光是炮弹重量就有九十斤的大杀器,每次发射出去的炮弹,对伊斯坦布尔的守军来说,是噩梦一般的存在。轰隆隆的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周围建筑物,都被夷为平地。哪怕原来是废墟的,也会变得更加的废墟。破碎的石头碎片也极大的增加了炮弹的威力。方圆百米之内,都受到严重的威胁。任何试图躲藏在重炮射程范围之内的敌人,都将受到地狱一般的考验。
基本上,几个时辰的炮击下来,伊斯坦布尔靠近海岸的建筑物和防护工事,都被炸得荡然无存了。155毫米口径的榴「冇」弹炮,射程超过二十公里,基本上将大半个伊斯坦布尔都笼罩在其中。伊斯坦布尔就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被155毫米榴「冇」弹炮轰击过以后也是满目苍夷,根本认不出本来面目了。
而且,在白衣军陆军炮击的同时,又有不甘寂寞的白衣军海军赤膊上阵。白衣军海军的75毫米舰炮,射程不远,威力不够大。但是,胜在机动灵活啊。海军的战舰,可以沿着海岸线到处寻找可以打击的目标。那些没有被155毫米榴「冇」弹炮发现的目标,都被白衣军海军的战舰,进行一对一的定点清除了。
舰炮的有效射程大概是八公里左右。换言之,就是在八公里的海岸线范围内,只要是被白衣军海军战舰发现的目标,都会被无情的摧毁。在白衣军陆军和海军的联手炮击下,伊斯坦布尔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目标,能够逃脱炮火的摧毁。
从西元1年的二月份开始,第八舰队就持续不断的炮击伊斯坦布尔。随后,第九舰队、第十五舰队、第十八舰队相继杀到,一起加入炮击的行列。到后来,又有更多的舰队到来,加入热热闹闹的炮击行列。一时间,伊斯坦布尔变成了白衣军海军的靶子,所有的舰队,所有的战舰,都要在此炮击留念。
本来面积还算很大的马尔马拉海,似乎又容纳不下这么多的战舰的迹象。战舰的数量众多,商船的数量也是那么多。没办法,海军工程队只好继续努力。随后,马尔马拉海周围的港口,也都被白衣军海军工程队一一扩建,作为后勤补给基地。
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港口,就是布鲁萨(即后来的布尔萨)。布鲁萨依山傍海,风景秀美,保存有很多的历史古迹。如果细细搜寻的话,可以在这座古老的城市,发现数个不同王朝的气息。如果要说几朝古都的话,布鲁萨也算得上是一个了。
在真实的历史上,布鲁萨曾经是拜占庭帝国的首府,在奥斯曼帝国兴起以后,又曾经做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府。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治下,除了伊斯坦布尔和大马士革,最大的城市就是它了。在白衣军到来之前,这座古老的城市,还有着足足三十万的人口。这在兵荒马乱,风雨飘摇的年代,是十分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