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吧 关注:10,993贴子:419,801

【转】非马皇后所生 明成祖朱棣生母是超级蒙古美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我转的,不是我的观点。仅仅觉得有一定的可读性。大家理性讨论,切勿冲动



1楼2012-08-29 20:26回复

    文章摘自《大明帝国之朱棣卷》作者:马渭源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2楼2012-08-29 20:26
    回复


      3楼2012-08-29 20:27
      回复
         ○ 朱棣是由嫡母马皇后所生的?  这种说法的始作俑者就是朱棣自己。“靖难”成功后朱棣的御用文人这样写道:“今上皇帝,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次秦王,次晋王,次今上皇帝,次周王也。”(《奉天靖难记》卷1)   《明实录》也有相似的记载:“母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愍王樉,次晋恭王棡,次上,次周定王橚。”(《明太宗实录》卷1)   按照朱棣钦定的说法,马皇后共生了5个儿子,即太子朱标、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和五子周王朱橚。  与此说相近的还有在大明皇家族谱里流传着另一种版本,那就是:四皇子燕王朱棣和五皇子周王朱橚都是马皇后生的,而太子朱标、二皇子秦王朱樉、三皇子晋王朱棡则是由诸妃子所生。明代学者郎瑛见到过大明皇室《鲁府玉牒》,他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太祖二十四子,生母五人。长懿文太子标,第二秦愍王樉,封西安;第三晋恭王棡,封太原;第四燕王棣,原封北平,今入继大统;第五周王橚,封开封,高后所生也。……右《天潢玉牒》之数人,予得于顾尚书者。今鲁府所刻玉牒,又以高后止生成祖与周王,因其不同,故录出之。”(〔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类》卷10)王世贞在《二史考》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皇明世系》谓太宗、周王为高皇后所生,而懿文、秦、晋诸妃子。”(〔明〕王世贞:《弇州史料》卷61)   以上这种“朱棣为马皇后所生”之说的关节点在于马皇后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正妻,按照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游戏规则,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标、朱樉、朱棡等三个兄长都已经薨世,朱棣就成为不是长子的长子了,而且还是“嫡出”,因此他的“靖难”篡位就会变得“合礼”又“合法”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上这种说法主要见于明成祖朱棣钦定的官方文书当中。“明仁宗以下各朝都是明成祖的直系子孙,他们的臣民自然也不敢在钦定的史料以外横生异议。”(《明成祖生母记疑》,详见吴晗:《明成祖生母考》,原载《清华学报》第10卷,第3期,1935年7月,民国二十四年三月九日)


        5楼2012-08-29 20:28
        回复



          6楼2012-08-29 20:28
          回复
            但就此类官方钦定的“朱棣为马皇后所生”之说而言也并非完全一致,一会儿说是太子朱标与朱棣等五兄弟全是由马皇后所生的,一会儿又说马皇后只生了朱棣与朱橚,其他三个兄长全是妃子生的。由此可见明代官方记载的“朱棣是由马皇后所生”之说很不可靠。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漏洞百出的官方说法呢?这就要从朱棣两次重修《明太祖实录》说起。  据有关史料来看,在朱棣篡位登基之前,合法继位的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遵循中国历代王朝的修史传统,于建文三年十二月前将逝去的洪武朝之国事整理与修撰出来了,这就是历史上第一版的《明太祖实录》,(简称“一修”《明太祖实录》)。(《明史·恭闵帝本纪》卷4;〔明〕谈迁:《国榷·惠宗建文三年》卷11,中华书局1958年12月1版,第1册,P828,以下只标卷数、册数与页码)   但篡位上台后的朱棣对此极为不满意,因为他起兵造反以来一直嚷着叫着自己是高皇帝高皇后嫡子,与以事实为依据的一修《明太祖实录》中的记载有着极大的不同。为了压服人心和证明其夺取皇位的“合法性”,朱棣决定于“(建文四年十月)己未,(重)修高皇帝实录,敕太子太师曹国公李景隆、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忠诚伯茹瑺监修,总裁官翰林院学士解缙总裁,务合至公,以光简册。是日,又敕纂修官翰林学士王景、右通政李至刚……命以建文事附其后焉。”(〔明〕谈迁《国榷·惠宗建文四年》卷12,第1册,P883;《明太宗实录》卷13)但实际上这次重修是由总裁官解缙主修。解缙,人称“大明第一才子”,既然是第一才子,别说他有多聪明,想当年他被老皇帝朱元璋看中的,不就是他满肚子的才气啊!新皇帝一番指示,隐含了什么,解缙当然非常清楚,于是他遵照新皇帝的“微言大义”,将朱棣的出身给改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朱棣还下令全面“修改”专门记载大明皇家血脉传承的《玉牒》。在建文转向永乐的那个非常年代,能够在新皇帝血腥统治下得到重用的文人还真是个个“有才”,他们充分领悟“一代雄主”的指示精神,“妙笔生花”地在《明太祖实录》(二修稿)和大明皇家《玉牒》等官方文书中记载道:太子朱标、二皇子朱樉和三皇子朱棡都是庶出,只有四皇子朱棣和五皇子朱橚是嫡出,即马皇后所生。  从表面来看,御用文人们这么一改,新皇帝的一切烦恼困惑似乎皆可迎刃而解了。殊不知这里边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朱标、朱樉、朱棡等三皇子的嫡出身份早在朱标被册立为皇太子和朱樉、朱棡被分封为秦王和晋王时已经公诸天下,而解缙等人明目张胆地将三个皇子“产地”与身份全改了,这岂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后来恰巧有个与解缙有过过节的人出来告发说,解缙等人之所以留下这么大的破绽,其真实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考证出它的真实情形来。给人这么一挑拨,朱棣的火就上来了,他找了个借口,将大才子解缙发配到广西去。但也有人说是因为解缙参与了永乐朝皇储派系斗争,为朱棣所忌恨,最终被贬谪远地。(《明史·解缙传》卷147)


            7楼2012-08-29 20:32
            收起回复
              解缙被处罚后的永乐九年冬十月,朱棣下令让姚广孝、夏原吉和杨士奇等人再次修订《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卷120)由自己的第一谋士、铁杆“心腹”姚广孝领衔,花费了七年时间重修的这部大明第一“正史”就此不再有什么令篡位皇帝不安之处了!朱棣再次被巧妙地安排了一次“出身”。三修《明太祖实录》说:马皇后一共生了5个儿子,即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和周王。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薨世后,大明朝廷曾经为皇储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老皇帝朱元璋说:“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此命也。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朕第四子贤明仁厚,英武似朕,朕欲立为皇太子,何如?”不料大臣刘三吾出来挡道,他说:“陛下,您要是立了燕王为皇太子,那么将燕王的两个兄长秦王和晋王放到何等位置呢?”刘老头的一番高论点到了朱元璋决策的“软肋”之处,最终老皇帝只好放弃了立燕王的念头。(《明太祖实录》卷217)   这三修稿《明太祖实录》这么一编“故事”,至少说有三大好处:  第一,朱棣与朱橚都是嫡出,“靖难”之后朱棣当皇帝似乎不太成问题,因为老皇帝“有过指示”:“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朱棣前面三个兄长都已经死了,轮也该轮到他这个“嫡子”的头上。  第二,老皇帝本来就有立燕王为皇太子的念头,虽然这事被人“搅了”,但现在“言归正传”,还是应该由燕王来入继大统,这也符合“祖制”啊!  第三,与先前公布的太子、秦王、晋王的“产地”与出身身份相吻合。  这下朱棣可高兴了,“披阅良久,嘉奖再四,曰:‘庶几小副朕心。’”(《明太宗实录》卷200)   就这样,一部“正史”在最高统治者的“亲切关怀”下终于出笼,一个人的出身在几年里换个不歇,连他妈是谁都可以任意换换,最后换成了5个皇子都是马皇后所生的。  对于这样率性篡改官书与正史的过程,清初学者夏燮说得最明白。他说:  “明成祖于建文所修之《太祖实录》,一改再改,其用意在适(疑“嫡”字)出一事。盖懿文太子薨,则其伦序犹在秦晋,若洪武之末,则秦晋二王已薨,自谓论序当立,借以文其篡逆之名也。并引周王为五人同母者盖燕周本同母也。《明史·黄子澄传》曰:‘周王,燕王之母弟,削周是翦燕手足也’。此初修本之仅存者。”


              8楼2012-08-29 20:32
              回复
                解缙奉诏再修,尽焚原草而独存此数语者,盖缙等欲取媚成祖,遂谓懿文太子秦晋二王皆诸妃出,惟燕周二王同为高后生,以证立适(疑“嫡”字)立长,礼之所宜。是则缙之所谓同母,乃母高后,与子澄传中同母之语词同而意异矣。缙之得罪在永乐九年,时必有谮之于成祖者,谓懿文庶出之语骇人听闻,修《实录》者留此罅隙以滋天下后世口实,于是成祖并疑李景隆、茹瑺等心术不正(语见沈氏《野获编》),乃于九年复命姚广孝、夏原吉等为三修之役,而杨士奇等主之,因自懿文太子以下五人悉系之高后所出,遂为定本。而忘却子澄同母一语自相矛盾未及追改,又入之《永乐实录》中,而燕周二王之为庶生,反成铁证,是目论而不自见其睫者也。”(〔清〕夏燮:《明通鉴·义例》)。  那么,到底是不是马皇后一口气生了这么多的儿子呢?  明史专家吴晗先生曾经对朱元璋的第一夫人马氏生子之谜进行了考证。他首先引了《明太祖实录》的记载:“乙未九月乙亥皇长子(即朱标,笔者注)生,孝慈皇后出也。”(《明太祖实录》卷3)参照《明史》所录:“(朱)标,太祖长子也,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于太平陈迪家。”(《明史·兴宗康皇帝传》卷115)   换句话来说,朱标太子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九月乙亥日生于安徽太平(今当涂)一个叫陈迪的人家中。这时朱元璋正率领将士们在太平周围与元朝军队展开激烈的战斗。而在这之前的至正十五年五月朱元璋才定计渡江,六月攻克太平,随即就陷入了元军的包围之中。  “时太平四面皆元兵,右丞阿鲁灰、中丞蛮子海牙等严师截姑孰口,陈野先水军帅康茂才以数万众攻城,太祖遣徐达、汤和、邓愈逆战,……秋九月郭天叙、张天佑攻集庆,野先叛,二人皆战死。野先寻为民兵所杀,从子兆先收其众屯方山,与海牙犄角以窥太平。”(《明太祖实录》卷1)又有明人所撰的《皇明记事录》记载说:“(至正十五年)九月元义兵元帅陈野先领兵攻太平府,士卒登城,上亲率死士拒之,城中危急。是时上娶孙伯英妹为次妃,妃言于上曰:‘府中金银若干,何不尽给将士。使之奋身御敌,倘有不虞,积金何益!’次日敌再至,上尽置金银于城上,分给将士,遂大败敌兵,生擒野先。”(〔明〕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卷2)再者,宋濂撰《开平王神道碑铭》中说:“丙申(至正十六年)春二月元中丞蛮子海牙复以兵屯采石,南北不通,上虑将士虽渡江而其父母妻子尚留淮西,势莫可致,命王统兵攻之。王至设疑兵以分其势而以正兵与之合,及战,别出奇兵捣败之,悉俘其精锐,自是元兵扼江之势衰矣。”(〔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4)


                9楼2012-08-29 20:35
                回复
                  由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朱标诞生的九月份,从安徽当涂到南京一条线上一直是战火不断,且太平城还处于元军的包围与窥视下。那么这时马皇后已到太平城里生儿子朱标吗?非也。接着他又引《明史》:“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明史·高皇后传》卷130)   也就是说至正十六年春二月到来之际,朱元璋尚未扫清从太平到南京一线的敌对军事势力和取得很大军事胜利之前,马皇后率领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家眷们是不可能冒险渡江的。而朱标已在上一年(至正十五年)的九月在太平城里生下来了,因此说朱标不是马皇后所生。  那么朱标是谁生的?  据明代人李清所记:“予阅《南京太常寺志》载懿文皇太子及秦晋二王均李妃生……”(〔明〕李清:《三垣笔记·附志》)史学家谈迁在《枣林杂俎》中也说,据《南京太常寺志》记载:“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   《太常寺志》是专门记载皇家内府之事,不应有错,连它也在说朱标生母不是马皇后而是李淑妃,由此,吴晗先生认定:“懿文与秦晋二王同母,懿文既非高后所生,则秦晋二王亦必非高后所生。高后既已考定无子,则《南京太常寺志》所记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碽妃生成祖事当属可信。”(吴晗:《明成祖生母考》,原载《清华学报》第10卷,第3期,1935年7月,民国二十四年三月九日)   不过,笔者认为,这里面有三个问题被忽视了:  第一,朱棣登基后肆意篡改对他不利的官方文书,《明太祖实录》重修了两次才过关,难道《南京太常寺志》这样重要的官方文档他就不篡改了?  第二,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最重长幼尊卑之类的等级秩序,有史为证。  明代立国规制:武官子孙承继职位与文官封赠荫叙都是确立以嫡长子孙为第一继承原则。洪武四年三月丁未日朱元璋下“诏凡大小武官亡殁,悉令嫡长子孙袭职,有故则次嫡承袭,无次嫡则庶长子孙。……著为令”。(《明太祖实录》卷62)洪武五年正月戊辰日“申定武选之法。……凡武官亡故老疾征伤,以嫡长男承袭,嫡长男有故,则嫡长孙承袭,无嫡长子孙,则嫡庶子孙”。(《明太祖实录》卷71)


                  10楼2012-08-29 20:35
                  回复
                    上面史料是讲,朱元璋在洪武四年就作出规定:凡是大小武官死了,他的职位必须由他的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继承,要是嫡长子没了,就由嫡长孙继承。要是嫡长子、嫡长孙全没了,那么依次就由嫡出子孙来继承;万一嫡出子孙全没了,这时才可由庶长子孙来继承。洪武五年老朱皇帝再次发出诏令,对于武官职位的嫡长子继承制予以强调。  洪武十六年五月庚申日,朱元璋“诏廷臣拟文官封赠荫叙之制。……荫叙之例五:其一,用荫以嫡长子,若嫡长子残废,则嫡长之子孙以逮曾玄,无则嫡长之同母以逮曾玄,又无则继室及诸妾所生者”。(《明太祖实录》卷154)   这就是说享受皇帝恩荫的首先必须是文官正妻所生的嫡长子,如果这个嫡长子残废了或没了,那么依次是嫡长子的嫡长孙、曾孙直至玄孙;如果上述这一嫡长子孙系列都没有,或都残废了,那么就由嫡长子孙的同母所生者来承袭;如果上述这些嫡出子孙全都没有,或都残疾“无用”,在这种万不得已情况下,才依次由后母或“二奶”、“三奶”之类“庶母”所产之子孙来承荫。对此民国时代明史专家王崇武先生指出:“(明)太祖对庶嫡子之等差,分别极致,故武官世袭,文官赠荫,非至嫡出无人,不以庶子承之也。”(王崇武:《明靖难史事考证稿》,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一月初版,P105)   那么,上述这种以贯彻长幼尊卑等级秩序为精神的嫡长子继承制对大明皇室是否有效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洪武元年正月乙亥日,朱元璋在册封朱标为太子时的册文中就这样说:“国家建储,礼从长嫡,天下之本在焉。朕起自田野,与群雄角逐,戡定祸乱,就功于多难之际,今基业已成,命尔标为皇太子。于戏,尔生王宫为首嗣,天意所属,兹正位东宫,其敬天惟谨,且抚军监国,尔之职也。六师兆民,宜以仁信恩威怀服其心,用永固于邦家,尚慎戒之。”(《明太祖实录》卷29)   接着在分封诸子为藩王时朱元璋又一度强调“嫡长者必居正储位”的原则,洪武三年四月乙丑日:“册封诸皇子为王,诏天下曰:‘……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王爵。’”(《明太祖实录》卷51)   到了洪武晚年,朱元璋再次强调长幼有序的储位原则。洪武二十八年八月戊子日,老朱皇帝“诏更定皇太子亲王等封爵册宝之制……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凡王世子必以嫡长,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若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为郡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子,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如或有犯,宗人府取问明白,具实闻奏,轻则量罪降等,重则黜为庶人,但明赏罚不加刑责,著为令。”(《明太祖实录》卷240)


                    11楼2012-08-29 20:36
                    回复
                      朱元璋这般不厌其烦地强调“长幼有序、尊卑有等”之精神,无非是为了确保大明帝国的统治秩序。当然这个“天生圣人”聪明就聪明在也考虑到了“万一”,他说:“古者赏有功,官有德,则爵分五等,其于世食禄者,必宗子承之,庶子则庶人也。朕于洪武三年,定功行赏,法前王之制,……且朕有天下,诸庶子皆封王爵,立国方隅,惟功臣庶子,未有所得。古者宗子承之而食禄,其功庶子所存活者有之,所以朕为诸臣庶子恐后无依,故敕中书都府皆爵以流官,傥后有能捍大患而御奸侮,则功入世袭,不在流官数内。”(《明太祖文集·功臣庶子诰》卷4)   在朱元璋设定的继承规制中,庶出之皇子永为藩辅,功臣之庶子至多仅授予流官的爵位,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捍患御奸”之功,就不得与嫡长子孙同日而语。当然老朱皇帝最最关心的还是大明帝位继承问题,鉴于元朝帝位继承所引发危机的经验教训,在大明刚开国之际朱元璋就确立了朱标为皇位继承人;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突然薨世,朱元璋又确立朱标的嫡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他甚至对后世帝位继承都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皇明祖训·法律章》第14条,王崇武:《明靖难史事考证稿》,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一月初版,P107)   制定出这样的皇位继承原则以后,朱元璋还不放心,为防患于未然,又命人将其载入《皇明祖训》内,事情做到这一步应该可以说是圆满了。不,老朱皇帝觉得还不够,又于洪武二十八年九月下令将《皇明祖训》颁布于内外文武诸司,并命人将其大书揭于南京明皇宫右顺门内西南廊下和内府于谨身殿东庑及乾清宫东壁以及诸王宫正殿内宫东壁,“以时观省”,务在遵守。(《明太祖实录》卷82)   由此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上面提到的明代官书《南京太常寺志》所载:朱标、朱樉、朱棡三兄弟都是庶出,那是极不靠谱的。如果朱标是庶出,那么对于“长幼有序、尊卑有等”有着十分浓烈情结的朱元璋会那么早早地将他立为皇太子(洪武元年正月四日大明开国)?那时朱元璋只有41岁,被立为皇后的马氏才37岁(《明太祖实录》卷29),参照后来朱元璋亲自过问下制定的诸王继承之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子,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以此来推定,恐怕大明开国之际朱标未必得立为皇太子。


                      12楼2012-08-29 20:36
                      回复
                        第三,经过朱棣御用文人反复修改的《明太祖实录》曾载:朱元璋想立朱棣为皇太子,翰林学士刘三吾提出了极有说服力的反对理由:“‘陛下言是,但置秦晋二王于何地?’上不及对,因大哭而罢。”(《明太祖实录》卷217)   从朱棣认可的这段文字记载来看,秦晋二王地位要比朱棣高,要是秦晋二王与朱标全是庶出、朱棣反而是嫡出的话,还有必要这样书写明代国史吗?  因此说,《南京太常寺志》上所载的朱标及秦王、晋王非马皇后所生之说很不可靠,甚至可以说是朱棣肆意诋毁朱标等人而故意编造的“假史”,故不足为信。  我们否定了朱棣与朱标、朱樉、朱棡同母说,但还是没有完全确定朱棣的生母呀。不妨再来看下面一些说法。  ○ :朱棣是由达妃子所生的?  据明代史学家王世贞所看到的史料记载说:“《革除遗事》则谓懿文、秦、晋、周王为高皇后生而太宗为达妃子。”(〔明〕王世贞:《二史考》)   但我们参阅《明史》等史料,发现上述这种说法极不靠谱。朱元璋身边确实有个人称达定妃的漂亮妹妹,她也很争气,为朱皇帝生了皇子,不过不是朱棣,而是七皇子齐王朱榑和八皇子朱梓。(《明史·诸王一》卷116)问题还是没解答出来,朱棣到底是谁生的?  ○ :朱棣为元主妃子所生?  王世懋在《窥天外乘》中记:“成祖皇帝为高皇后第四子明甚,而《野史》尚谓是元主妃所生。”(《纪录汇编》卷205)   明代佚名文人记载说:“初,太祖生十王,燕王即第四子也。母元妃所生。”(〔明〕大岳山人撰《建文皇帝遗迹》)   上述所引的两书中都载明成祖朱棣是元主妃子所生的,但没有讲具体是哪个女子。


                        13楼2012-08-29 20:38
                        回复
                          ○ :朱棣为元顺帝妃子洪吉喇氏所生?  这种说法最为“齐全”的版本要数《蒙古源流》了,其记载说“先是蒙古托衮特穆尔乌哈噶图汗(即元顺帝)岁次戊申,汉人朱葛诺延年二十五岁,袭取大都城,即汗位,称为大明朱洪武汗。其乌哈葛图汗之第三福晋系洪吉喇特托克托太师之女,名格埒勒德哈屯,怀孕七月,洪武汗纳之。越三月,是岁戊申生一男。朱洪武降旨曰:从前我汗曾有大恩于我,此乃伊子也,其恩应报,可为我子,尔等勿以为非,遂养为己子,与汉福晋所生之子朱代共二子。朱洪武在位三十年,岁次戊寅,五十五岁卒。大小官员商议,以为蒙古福晋之子虽为兄,系他人之子,长成不免与汉人为仇。汉福晋之子虽为弟,乃嫡子,应奉以为汗。朱代庚戌年生,岁次戊寅年二十九岁即位,在位四越月十八日,即卒于是年。无子。其蒙古福晋所生子,于己卯年三十二岁即位。……在位二十二年,岁次庚子年五十岁卒。”(《蒙古源流》卷8)   凡是熟悉历史的人一看到上述的说法,就会忍俊不禁,觉得《蒙古源流》简直是在胡说八道。朱元璋是个绝对精明的一代枭雄,岂会糊涂到了将一个已经怀孕7个月的大肚子女人随随便便地纳为己妃,即使她再漂亮,朱元璋也不至于弱智到那个地步,将仇敌的儿子抚为己子,更何况朱元璋当时已经君临天下,身边不缺漂亮的“妹妹”啊。  由此来说,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们不妨再看下面一说。  ○ :朱棣为元顺帝的妃子瓮氏所生?  清初刘献廷认为,明成祖之母应该是蒙古女人瓮氏,其记载道:“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瓮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太监为彭躬庵言之:余少时闻燕之故老为此说,今乃信焉。”(〔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2;黄云眉:《明史考证》第1册,中华书局1979年9月第1版,P62)   刘献廷是个大学问家,为《明史稿》作者万斯同所推崇,“万隐君季野(即万斯同)于书无所不读,乃最心折于(刘)继庄,引参明史馆事。”(〔清〕全祖望原著、黄云眉选注:《鲒崎亭文集选注·刘继庄(献廷)传》,齐鲁书社1982年12月第1版,P299)


                          14楼2012-08-29 20:40
                          回复
                            据《清史稿》所载,刘献廷为“万斯同引参明史馆事,顾祖禹、黄仪引参一统志”。刘献廷学说能为十分严谨的历史学家万斯同所引,可见其学识成就非同一般。(《清史稿·刘献廷传》卷484)就是这么一位明末清初的大学者,他通过对北京故老所云做了考证,从而“始信”明成祖生母为“瓮氏蒙古人”,翁与瓮音通(“瓮”字为“瓮”字简体字)。  但有人不同意此说,认为明成祖应该是由元顺帝的高丽妃子所产。  ○ :朱棣为高丽妃所生?  20世纪30年代大学问家傅斯年先生所见明人笔记有此一说:“(抄本)中有一节亦抄自明人笔记者,记明成祖生母事甚详。大致谓作者与周王府中人相熟,府中传说,成祖与周王同母,皆非高后产也。故齐王削藩时,周王受责最重,而燕王自感不安者愈深。及燕王战胜入京,与周王相持恸哭。其后周王骄侈,终为保全,而恩泽所及最重。又记时人侈言成祖实元顺帝之高丽妃所遗之子。并记当时民间歌语,七言成句。末语谓三十五年仍是胡人之天下云云。”(《明成祖生母记疑》,详见吴晗:《明成祖生母考》,原载《清华学报》第十卷,第三期,1935年7月,民国二十四年三月九日)   同时期的史学家陈作霖在《养和轩随笔》中这样写道:“予幼时游城南大报恩寺,见正门内大殿封闭不开。问诸父老云:此成祖生母碽妃殿也。妃,本高丽人,生燕王,高后养为己子,遂赐死,有铁裙之刑,故永乐间建寺塔以报母恩。与史志所载皆不合,疑为谰言,后阅朱竹坨《跋南京太常寺志》云:长陵系碽妃所生,见于谈迁《枣林杂俎》,中述孝慈高皇后无子,即懿文太子,及秦晋二王,亦李淑妃产也,乃叹齐东之语,不尽无稽也。”(载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南京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P119)   一个是明代手抄本上的信息,一个是金陵故老之传言,两者都没有可以使人信服的史料证据,因此好多人都认为,此说纯属齐东野语。我们不妨再来看一说。  ○ :朱棣为碽妃所生?  此说较早见于明代人何乔远的《名山藏》:“成祖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注:臣于南京见《太常志》云帝为碽妃所诞生,而《玉牒》则为高后第四子。《玉牒》出当日史臣所纂既无可疑,南太常职掌相沿,又未知其据。臣谨备载之,以俟后人博考”(〔明〕何乔远:《名山藏·典谟记六·成祖文皇帝一》卷6)明末著名史学家谈迁也持此说:“文皇帝御讳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母碽妃。《玉牒》云,高皇后第四子。盖史臣因帝自称嫡,沿之耳,今《南京太常寺志》,载孝陵祔享,碽妃穆位第一,可据也。”(〔明〕谈迁:《国榷·惠宗建文四年》卷12,第1册,P847)


                            15楼2012-08-29 20:40
                            回复
                              参与《明史》编撰的清初史学家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卷十三沈元华条中云:“按长陵每自称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然奉先庙制,高后南向,诸妃尽东列,西序惟碽妃一人,具载《南京太常寺志》,盖高后从未怀妊,岂惟长陵,即懿文太子亦非后生也。世疑此事不实,诵沈大理《南都奉先殿纪事》诗云,‘……高皇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一见异千闻,《实录》安可稽?作诗述典故,不贻后人述。’斯明征矣”(〔清〕朱彝尊《明诗综》卷44;转引黄云眉:《明史考证》第1册,中华书局1979年9月第1版,P62)   明清之际的文人学者不仅对文献资料予以甄别和考证,而且还在明朝故都南京进行了实地的考证。明末文人李清曾这样说道:“予阅《南京太常寺志》载懿文皇太子及秦晋二王均李妃生,成祖则碽妃生,讶之。时钱宗伯谦益有博物称,亦不能决。后以弘光元旦谒孝陵,予语谦益曰:此事与《实录》、《玉牒》左,何征?但本志所载东侧列妃嫔二十余,而西侧止碽妃,然否?曷不启寝殿验之。及入视,果然,乃知李、碽之言有以也。惟周王不载所出。观太祖命服养母孙妃斩衰三年,疑即孙出”(〔明〕李清:《三垣笔记·附志》)。  由此看来,朱棣系碽妃所生一说在明末清初已经得到了非官方学者的确认。民国时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傅斯年、吴晗等人都曾对明成祖生母之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朱棣确为朱元璋的碽妃所生。  那么碽妃是何许人也?有人说她是明太祖的高丽妃子;有人说她是朱元璋的蒙古妃子;还有的人说她原来是元顺帝的女人,元顺帝给她播好种子后被明军俘获了……最终让朱元璋占了个大便宜。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在解开这些谜团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剖析一下上述七种说法的正与误。  综合上述明成祖生母的七种说法,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点:  第一,明成祖朱棣非马皇后所生,这几乎没有多大的争议。因为有关朱棣为嫡出之说的主要来源就是朱棣钦定的官书一面之辞,且其本身说法也各异,不足为信。


                              16楼2012-08-29 2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