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湖吧 关注:1,185贴子:47,493

【公共】小吃货札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开胃
2L讲细碎小话
3L及以下,众妖怪自由挥发


IP属地:北京1楼2012-08-28 16:04回复
    壮哉我大天朝饮食文化!【豪迈状好吧我不能这么说别的地也有好吃的好喝的~
    ◆众妖怪们可以在这分享自己的吃食玉照、吃食食谱、吃食见闻和各种吃食囧事~
    大家伙的自行放便呦。官腔我呢是真心不行,所以废话不多说,说多了傻缺二货本性就暴露了。
    祝大家:身体康健,胃口常开。^U^


    IP属地:北京2楼2012-08-28 16:05
    回复
      我先来呦吼吼吼~
      我家是正宗的南方人家,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总对北方的面食十分偏爱,尤其是饺子。【或许这货是天朝人都爱吃?】
      印象里他们包饺子那是一个频繁,三天两头就包一次,吃不完就塞冰箱里,冰箱里的吃完了就再包,各种厚皮薄皮圆皮方皮,香菇猪肉虾仁韭菜大葱馅,酱油辣酱陈醋白醋花生番茄酱。有时候过个什么小节放个什么大假,家里立刻人满为患住得近的亲戚盆友都来得七七八八,好家伙,都在搓面团擀饺皮拌饺馅包饺子蒸饺煮饺煎饺那叫一个热闹。
      诶对了,他们还喜欢喝煮饺的饺子汤,这在我看来是很难理解的事情,那些水虽然酷似米汤但味道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嘞。
      小时候没觉得有什么,又煮了?煮了就吃呗。现在想想都心有余悸啊,可怜我那么小怎么熬过来的……
      临界点应该是在五年级吧?反正就是小学某节假日期间,家里又一次饺子大潮。我还记得我端着饺子的瘦小身躯是如何在人潮中艰难前行的【啥啥啥?当然我现在很壮!】。端着那盆饺没吃两个我就放下盆子捂嘴奔回房间吐了,在那之后发烧了一段时间,就死活都不吃那玩意儿了,尤其以水饺为忌。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嗯,我也这么觉得。其实现在看来应当是之前就稍感风寒再加上大杀器饺子,防御系统立刻大面积崩坏,就成了这幅摸样。
      我当时的决心十分坚定,再怎么威逼利诱都不碰。事实上我只坚持了两年左右,不知道我是为啥吃的破冰之饺,但肯定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之后那种情绪就平淡很多了,不过还是最大限度地坚守自持能不吃就不吃。


      IP属地:北京3楼2012-08-28 16:07
      回复
        【马蹄糕】
        岭南人,父母最好弄马蹄糕,把马蹄(即荸荠)弄成粉末状(现在可以直接买马蹄粉),再倒入适量的红糖水,按个人喜好放生马蹄。蒸出来的糕晶莹剔透,呈琥珀色。个人最喜欢的甜的糕点之一。曾经喜欢得不得了,有一次一个人吃了一大盘,再见到就想吐,所以有一段之间没吃。最近再喜欢上。马蹄糕就是我的黑历史……
        【萝卜糕】
        字面意思,萝卜做的糕。相比起马蹄糕,萝卜糕更讲究食材比例,萝卜放多那是萝卜糊,粘米粉放多也不好吃。父爱一抓一大把配料,萝卜经常会放得太多变成糊,再加上腊肉腊肠虾米。一盘用勺子吃的萝卜糕上桌了。但是真的很好吃呢……萝卜糕怎么也吃不厌。↖(^ω^)↗
        【饮茶】
        老广爱上酒楼饮茶,异于很多地方的人,他们可以用几个小时坐在那里。这种喝茶方式不注重形式,也不注重欣赏。一壶茶,几个好友,一盅两件,这样就能聊上一个上午。我知道有些茶楼是有粤剧欣赏,一边喝茶一边看粤剧,似乎很悠闲。
        【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各种佳果中最爱,不过吃多了会上火TUT。
        


        4楼2012-08-28 17:27
        收起回复
          【生煎馒头】
          生煎馒头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生煎用的是半发酵的面粉包上鲜肉和肉皮冻,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锅里油煎,在煎制过程中还要淋几次凉水,最后撒上葱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小学校门口就有买生煎的,冬天和朋友等校门开的时候就买,很久没吃了呃...】
          【南翔小笼包】
          南翔小笼驰名中外,已有百年历史。初名“南翔大肉馒头”,后称“南翔大馒头”,再称“古猗园小笼”,现叫“南翔小笼”。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选用精白面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以取其鲜,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节令取蟹粉或春竹、虾仁和入肉馅,每只馒头折裥十四只以上,一两面粉制作十只,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美戳破皮子,汁满一碟为佳品。皮薄、汁鲜、肉嫩、馅丰。【流口水啊~也是好久没吃了】
          【三鲜小馄饨】
          好像上海人对馄饨的大小分的特别清楚。上海的三鲜馄饨也有别于无锡的三鲜馄饨。馄饨馅并不是鲜肉、开洋、榨菜制成的馅心,而是纯肉的。所谓三鲜名堂皆在汤里,蛋丝、虾皮、紫菜此三鲜调出薄皮包裹着的鲜肉,口感咸香爽滑。汤烫、皮薄如纱,三鲜份量到位。哧溜一下溜入腹中。【瞬间饿了QAQ】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种经济实惠、独具风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历史。上海有两家著名的排骨年糕━━“小常州”和“鲜得来”。“小常州”排骨年糕选用常州、无锡等地的猪脊骨肉,用酱油腌渍后,再放入用酱油、油、糖、葱姜末、酒等混合的油锅中氽,氽至色呈紫红、肉质鲜嫩、味道浓香时取出。与此同时,将松江大米煮熟后,放在石臼里用榔头反复捶打,待捶打至米已无整粒后取出,每500克切20根,每根里裹一小块已经氽过的排骨,再入酱汁油锅中煮氽。
          【梨膏糖】
          上海梨膏糖,中华老字号产品,是上海市的著名特产之一。梨膏糖是纯白砂糖(不含饴糖、香精、色素)与杏仁、川贝、半夏、茯苓等十四种国产良药材(碾粉)熬制而成。口感甜如蜜、松而酥、不腻不粘、芳香适口、块型整齐、包装美观,由于品质优良,疗效显著。上海梨膏糖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唐朝,在清朝盛行,目前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深受广大男女老少的喜爱。
          饿死了QAQ


          5楼2012-08-28 21:13
          收起回复
            【潮州笋粿】
               潮州地区盛产竹笋,笋这味潮州民间小食便是以竹笋为主要原料。制作笋关键是制作皮,皮的制法是将粳米磨成粉浆,放炊笼中炊熟,再加开水揉至柔软,推成圆条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用面棍推成圆形皮。在制成皮时,可适当加点油,使皮较柔软。  笋粿的馅是竹笋、猪肉、香菇、虾米(均切成细粒),调进盐、味精、胡椒粉、蒜头(其中味精、胡椒粉量要适当加多)。然后将馅放在皮中间,包过来即成。
            【潮州咸水粿】
              咸水粿是一款历史悠久的潮州传统小食,相传在潮州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形状小巧玲珑,像个盛酱料的小碟,中间盛着加了少许辣椒酱的潮州特产菜脯粒,色泽洁白如豆腐,口感滑润柔软,突出菜脯的咸芳味,是一款大众化的民间小食。
            【糯米猪肠】
              糯米猪肠为潮州传统民间小食,历史悠久。 糯米猪肠的取才考究,制法别致。需要用到的猪肠需是直径约为3-4厘米的猪肠中段,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还要用盐、食用纯碱等反复搓洗至干净无异味。里面的馅则要用生糯米放水中浸3小时,猪五花肉、水发香菇、虾米、莲子全部切成小粒,和糯米一起拌匀,调入酱油、味精、胡椒粉等。 把煮熟的糯米猪肠横切成一小片一小片,就可以拼出一个十分好看的拼盘。吃时再醮上红鼓油就能让人更加的回味无穷了。
            【粿汁】
              粿汁是潮州地区大众化的地方民间小食,在潮州街上,随处可见卖粿汁的小食摊。  粿汁是用米浆放在平底锅上煎熟烤干而成的。煮时要切成菱形小块,放在沸水之中,还要调入精盐、糯米粉浆,吃时再配以葱珠朥、炸花生仁、卤豆腐干、卤鸡蛋、卤肉和腊肠之类的佐料。
            粿汁的特点是具有香馥的稻米香味,经济可口,制作简便,是潮州人早晨、午后常吃的点心小食。
            【无米粿】
              无米粿有人又称为水晶球,在潮州已有悠长的历史了。无米粿粿皮的主料是番薯粉,馅则有两种。一种是咸馅,一种是甜馅。咸馅是用蒸熟的去皮绿豆畔、虾米茸,经腌制过煮熟的赤肉粒、生蒜茸加鱼露、胡椒粉、味精炒匀而成的;而甜馅则是绿豆沙或芋泥。无米粿从外形上来看,如果包口是尖的,则说明其馅是咸的,如果包口是圆的,则说明其馅是甜的。  吃无米粿的时候,可在锅中煎香,也可再在蒸笼中蒸热吃。
            【鸭母捻】
              鸭母捻潮州传统名小食,首创于清代初年,类似于北方的汤圆,但潮州叫“鸭母捻”其实是取它的形状像母鸭在水上漂浮游荡的意思。鸭母捻传统制作要求严格,要求皮柔韧,馅软滑。鸭母捻有多种馅(绿豆、红豆、芋泥等),为便于区分,不同馅的鸭母捻都有自己的记号,如有的形状圆、有的椭圆,有的有红点。还可以把“鸭母捻”捞干,洒上花生芝麻碎,这样就成了另一种美食“凤凰春”。“鸭母捻”、“凤凰春”都可以在名店“胡荣泉”吃到,小店经常是门庭若市。
            以上摘自百度,其实还不止。。。


            8楼2012-08-29 09:38
            收起回复
              既然姜钰恩说了糕类的那我就说点别的小吃……
              【萝卜牛腩】萝卜牛腩是广州有名的传统小吃,以白萝卜、新鲜牛腩,配以佐料长时间炖制而成。在一些繁华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萝卜牛腩的清香飘满街。在街上,你会常见到端着碗吃着萝卜牛腩逛街的人,特别是少男少女们。
              【肠粉】广州的一种特色小吃,是广州人爱吃的小食,也是广州大小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因形似猪肠,广州人也称之为猪肠粉。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
              【及第粥】伍湛记为民国时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湾文昌巷,它的粥类以及第粥最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鱼等,粥色白鲜明,米水交融,味鲜香厚。
              【艇仔粥】旧时广州西郊,河道两旁遍植荔枝树,叫做荔枝湾,古羊城八景之一的"荔湾晚唱"便指这里。每逢夏日黄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游客来此游玩,游河小艇穿梭往来。其中有小艇专门供应"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游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递卖过去,很受欢迎。渐渐地,连陆上的小食店也出售这种叫做荔湾艇仔粥的粥品了。 艇仔粥以新鲜的河虾或鱼片作配料,后来还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凉皮、葱花、姜等,吃前当即煮粥滚制,芳香扑鼻,热气腾腾,十分鲜甜。无论在街头食肆,或如白天鹅宾馆那样的五星级酒楼,都可品尝到这种广州特有的粥品。
              【姜汁撞奶】首创于番禺县沙湾镇,沙湾是鱼米之乡,养水牛产奶是当地农民副业。这里产的水牛奶浓度高,含脂肪多,可以制成多种奶制品小吃,其中姜汁撞奶最为有名,传遍广州、香港、澳门食肆。按中医论说,牛奶性甘味寒,功能补虚羸,而姜则性辛微温,功能散寒暖胃,去痰下气。因此,姜汁撞奶在寒冷天气食之,顿有通身暖和之感,可谓配合巧妙。南信牛奶甜品专家自80年代后重新挖潜加以研制,使之具有姜香奶清的特点,又有驱寒健胃镇咳之效,不少日本、美国客人都慕名专程品尝,一些老主顾还经常买外卖回家吃,其风味道颇受消费者青睐。
              【炒田螺】田螺与石螺不同,它的特点是壳薄肉厚。与一种叫紫苏的芳香草同炒一镬,便会产生一种香中有辣,辣中带甜的怪味。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欢,连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国朋友都十分喜欢,常常在街头小食档(也可在高级宾馆酒楼里),围着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尝紫苏炒田螺。炒时,还可放上辣椒、葱或蒜、豆豉、盐等调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摘自百度……吃货们想吃了么~


              IP属地:广东10楼2012-08-29 11:15
              收起回复
                广东的饮茶文化博大精深呐~~去到茶楼可以自行去点,爱吃什么拿什么~~


                11楼2012-08-29 14:41
                收起回复
                  广东的饮茶文化博大精深呐~~去到茶楼可以自行去点,爱吃什么拿什么~~


                  12楼2012-08-29 14:41
                  收起回复
                    唔,雀湖吧版舌尖上的中国?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08-29 16: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