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原创,如要转载,请注上“来自百度战争与和平吧”,谢谢!)
《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这部巨作中极力展现了十九世纪初的俄国上层社会面貌与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突出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及其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还表现在了对当时的俄国社会的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等众多方面的思考。因此,与其说《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倒不如说其为一个时代的缩影——伟大的史诗。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卷轶浩繁的巨著,共有四卷加尾声,每卷又分为许多部,而时间跨度则更是覆盖了从1805到1812卫国战争再到1820年十二月党人出现的各个历史事件整部书共计500万字。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战争与和平》诞生于距今200多年的东欧,其艺术特色承接古典欧洲文学,又受到同时期欧洲艺术作品影响,风格比较独特。时间和地域的巨大差异,有时候给国内读者很大的困惑,不对欧洲文化进行一些了解,有时候很难搞明白作者的一些细节描写(关于建筑、习俗、礼节等)。另外,由于传播非常广的译本主要来自于盛震江、刘辽逸、草婴这些老一辈的文学家,而他们大多已经辞世,并且他们翻译的时候也是距今四五十年的年代,译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一定区别,甚至一些译文还有少量的文言词汇,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有些许拗口难懂。
不过即便是这样,我还是强烈建议大家细读这些老辈的文学家翻译的版本,比如盛震江的版本,虽然很多语句中的文辞来自上世纪、难以理解,有些甚至直接套用俄语的语法结构,不过这样也是窥视原著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大家细细的品味,是能够在《战争与和平》中嘬到那种极致醇美的味道的。
我从小学开始读《战》,那时没什么别的想法,就是对厚的书比较感兴趣,最后虽然读下来了,但也只是对安德烈公爵少有印象罢了,不过却给我埋下了一个种子,在初中和高中后,直到现在进入大学,我还在不断的翻看这本书。有时间的话,就细细的一节接着一节看,没时间的话,就随意翻看一章节,细细的品味作者的描写。
说实话,我看书和看电影有一个习惯,就是看得少,把喜欢看的反反复复的看。我不敢说我对《战》有多了解,毕竟年龄和阅历尚浅,而写完《战争与和平》的托翁已经是度过半生,并经历过上层社会、战争、家庭、创业等诸多事件的思想者了。所以,《战争与和平》。不是说你阅读完了所有字就代表你理解了,它的灵魂是永驻的,它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
所以,时间在慢慢向前推移,我们的经历也会不同,对生活的感悟也就不同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感想自然也会改变。就算了有一天我们将《战》弃之一边,它也不会怪责,因为,《战争与和平》中的人、事已经刻进了我们的灵魂。
各位,从今天起,让我们开始一起聆听灵魂的声音吧。
《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这部巨作中极力展现了十九世纪初的俄国上层社会面貌与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突出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及其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还表现在了对当时的俄国社会的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等众多方面的思考。因此,与其说《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倒不如说其为一个时代的缩影——伟大的史诗。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卷轶浩繁的巨著,共有四卷加尾声,每卷又分为许多部,而时间跨度则更是覆盖了从1805到1812卫国战争再到1820年十二月党人出现的各个历史事件整部书共计500万字。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战争与和平》诞生于距今200多年的东欧,其艺术特色承接古典欧洲文学,又受到同时期欧洲艺术作品影响,风格比较独特。时间和地域的巨大差异,有时候给国内读者很大的困惑,不对欧洲文化进行一些了解,有时候很难搞明白作者的一些细节描写(关于建筑、习俗、礼节等)。另外,由于传播非常广的译本主要来自于盛震江、刘辽逸、草婴这些老一辈的文学家,而他们大多已经辞世,并且他们翻译的时候也是距今四五十年的年代,译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一定区别,甚至一些译文还有少量的文言词汇,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有些许拗口难懂。
不过即便是这样,我还是强烈建议大家细读这些老辈的文学家翻译的版本,比如盛震江的版本,虽然很多语句中的文辞来自上世纪、难以理解,有些甚至直接套用俄语的语法结构,不过这样也是窥视原著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大家细细的品味,是能够在《战争与和平》中嘬到那种极致醇美的味道的。
我从小学开始读《战》,那时没什么别的想法,就是对厚的书比较感兴趣,最后虽然读下来了,但也只是对安德烈公爵少有印象罢了,不过却给我埋下了一个种子,在初中和高中后,直到现在进入大学,我还在不断的翻看这本书。有时间的话,就细细的一节接着一节看,没时间的话,就随意翻看一章节,细细的品味作者的描写。
说实话,我看书和看电影有一个习惯,就是看得少,把喜欢看的反反复复的看。我不敢说我对《战》有多了解,毕竟年龄和阅历尚浅,而写完《战争与和平》的托翁已经是度过半生,并经历过上层社会、战争、家庭、创业等诸多事件的思想者了。所以,《战争与和平》。不是说你阅读完了所有字就代表你理解了,它的灵魂是永驻的,它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
所以,时间在慢慢向前推移,我们的经历也会不同,对生活的感悟也就不同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感想自然也会改变。就算了有一天我们将《战》弃之一边,它也不会怪责,因为,《战争与和平》中的人、事已经刻进了我们的灵魂。
各位,从今天起,让我们开始一起聆听灵魂的声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