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6月28日漏签0天
灌云吧 关注:405,950贴子:9,774,804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2回复贴,共1页
<<返回灌云吧
>0< 加载中...

二炮战略导弹全部实现车载机动发射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我叫灌云而已
  • 大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二炮兵已完成从“山沟里的部队”到“车轮上的部队”的全面转型,精确打击能力大幅跃升。
  解放军报报道,曾几何时,网上流传着一张我军第二炮兵某旅的沿海阵地部署图。该旅指挥员看到这张图,呵呵一笑扔到一边——此时,他们部队正在东北某地盘马弯弓,导弹瞄准西北靶场。10年来,第二炮兵远程机动作战能力显着跃升,已经完成了从“山沟里的部队”到“车轮上的部队”的全面转型。
  又是一年大演兵。今年夏季,第二炮兵部队多个导弹旅昼夜驰骋,分别挺进西北大漠、白山黑水、南国密林……一时间,这些人迹罕至、天高地远的陌生战场,导弹列阵,剑指九天。发射口令下达,一发发导弹从不同地域接连腾空而起,准确命中靶标。
  一声声惊天回响震撼苍穹,向世人宣告:随着一辆辆发射车离开“地宫”坑道,驶向陌生地域演兵成为常态,我“火箭军团”真正做到了全域机动、慑战,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战略导弹部队均为重型装备,高车长剑能够远程机动,驰骋九州,凸显我军“火箭军团”从笨重到灵巧的变化:
  ——导弹成员更多了、身材更小了。中国战略导弹“家族”已由单一型号发展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多型并存。无论常规导弹还是核导弹,全部可以采用固体燃料,体积变小,重量变轻。
  ——导弹精度更高了、机动更快了。10年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精确打击、精准点穴”本领大幅跃升,所有导弹装备可全部采用车载发射方式,实现全道路机动、全地域发射、全方位控制、全天候突击。
  长剑变得灵巧精准,驭剑人更加运用自如,许多现象折射沧桑巨变:
  ——中国古代,有“后羿射日”的传说,似乎只有大力士,才能挽强弓。去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个“女子导弹操作单元”亮相高原,35名女号手用纤纤细手送导弹腾空,两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
  ——中国成语,以“百步穿杨”赞誉射手精准。前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诞生首个“百发百中旅”。这支劲旅千里机动挺进大漠,完成了组建10多年来的第100发导弹发射,发发精准命中远隔万水千山的目标。



  • 我叫灌云而已
  • 大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古人常说“重器难移”。战略导弹部队因为装备体积庞大,在以往演练中往往“只点卯不报到”。如今,他们也开始走出深山,与兄弟部队胜利会师,真正走到了一起、打成了一片。
  近年来,第二炮兵演习频现新景观:从东海之滨的“多发齐射”到北国深山的“红蓝对抗”,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机动距离越来越远,作战半径越来越大。兵车所至,军事地理信息系统引领导弹劲旅畅行八方;现代“隐身术”确保剑走天疆,动之无痕;导弹发射时机从风和日丽到雷雨交加……中国“火箭军团”九州驭铁骑,全域展锋芒。
  正华快评
  剑在匣中鸣
  伍正华
  晋代王嘉《拾遗记》云:“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长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大国长剑”作为大国地位的象征,是国家安全的撒手锏和人民安宁的守护神,就好比匣中之宝剑,须用之时,则飞起而克伐;不用之时,则作龙虎之吟。
  对于“大国长剑”匣中之鸣,有人总是时刻竖起耳朵,并借此别有用心制造种种“中国威胁”论。其实,他不过是你“鸣”我也“鸣”,或你先“鸣”我后“鸣”而已。从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开始,中国政府一再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一直致力推动国际彻底无核化。
  十年磨一剑,剑在匣中鸣。此为和平之鸣,正义之鸣!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2回复贴,共1页
<<返回灌云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