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一位吧友写的一篇帖子——缪文;呜呼!我为红吧三哭!楼主的文笔流畅,切题入证,证以入论,论点清晰。含蓄而酣畅淋漓,点到为止,不拖泥带水。不失是一篇佳作!
《红楼梦》能引发二百余年的争议,说明它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它就好像中华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只能看到它灿烂的一面,而看不到整体的光芒!好奇的人们总想把这颗明珠取下来,欣赏它整体的光辉。最终是失望扫兴,不甘心失望的人们,开始了他们的遐思与猜测。《红楼梦》好像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大家争抢着想看看这条龙尾巴。于是蜂拥而上,有说龙尾是黑色的,有的说是白色的,还有的说是红色的。面对着这本不存在的龙尾,倒自己先争辩了起来。这不和瞎子摸象一样?《红楼梦》能够引发争议的真正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是红楼梦这部书不完整,人们在遗憾之余产生了无穷遐思。文人们进行了探轶揭秘,各说各有理。于是乎开始了争吵、辩论、死掐!有一条富有哲理的定律说得好;“共识越少,争论越多!”对待红楼梦的学术研讨问题想达成共识,比登天还难!二是 作者奇妙的构思,把读者引入了一座“文化迷宫”,不识门径,永远走不出来!作者开宗明义的就讲明了;真事隐。假语存。看来字字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隐言暗喻太多,读者如在十里云雾间,模模糊糊似看清似看不清,摸摸索索的向前走,小心翼翼的抬脚探路。这时有大胆者发话了;我看清道了!跟我走没有错!又有人在喊;别听他的!跟他走越走越远,还是跟我来吧!又听着那边在大喊大叫的乱吆喝;他们都不对!还是我的道正确!于是又开始了无休止的争辩。什么考证、新证,心考、辩,纷纷发表。好似他们就是上帝,就是救世主,唯他们说的就是真理似的。
这种奇怪的现象,近二百余年来都改变不了,靠哭他两声就能改变了,也不见得!不过来到红吧,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寻找自己的乐趣,多交朋友,少结冤家。多学习,少批评。在善意、和谐的前提下,发生几次文明的争辩,这岂不也是一种乐趣?有这种心态何哭之有?红楼梦吧自创建以来,盛旺发大,一天近万人进进出出,难免良莠不齐。有的盛气凌人,以他是尊。对他的观点稍有异议,迎面而来的是脏语相加。毕竟这是少数,亲兄弟的品性尚且不一,何况万人乎?难以要求人人的修养、学识、品性都统一。对待那些缺乏修养,谩骂无礼的人,来个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原则。这样想,何用一哭?
《红楼梦》能引发二百余年的争议,说明它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它就好像中华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只能看到它灿烂的一面,而看不到整体的光芒!好奇的人们总想把这颗明珠取下来,欣赏它整体的光辉。最终是失望扫兴,不甘心失望的人们,开始了他们的遐思与猜测。《红楼梦》好像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大家争抢着想看看这条龙尾巴。于是蜂拥而上,有说龙尾是黑色的,有的说是白色的,还有的说是红色的。面对着这本不存在的龙尾,倒自己先争辩了起来。这不和瞎子摸象一样?《红楼梦》能够引发争议的真正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是红楼梦这部书不完整,人们在遗憾之余产生了无穷遐思。文人们进行了探轶揭秘,各说各有理。于是乎开始了争吵、辩论、死掐!有一条富有哲理的定律说得好;“共识越少,争论越多!”对待红楼梦的学术研讨问题想达成共识,比登天还难!二是 作者奇妙的构思,把读者引入了一座“文化迷宫”,不识门径,永远走不出来!作者开宗明义的就讲明了;真事隐。假语存。看来字字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隐言暗喻太多,读者如在十里云雾间,模模糊糊似看清似看不清,摸摸索索的向前走,小心翼翼的抬脚探路。这时有大胆者发话了;我看清道了!跟我走没有错!又有人在喊;别听他的!跟他走越走越远,还是跟我来吧!又听着那边在大喊大叫的乱吆喝;他们都不对!还是我的道正确!于是又开始了无休止的争辩。什么考证、新证,心考、辩,纷纷发表。好似他们就是上帝,就是救世主,唯他们说的就是真理似的。
这种奇怪的现象,近二百余年来都改变不了,靠哭他两声就能改变了,也不见得!不过来到红吧,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寻找自己的乐趣,多交朋友,少结冤家。多学习,少批评。在善意、和谐的前提下,发生几次文明的争辩,这岂不也是一种乐趣?有这种心态何哭之有?红楼梦吧自创建以来,盛旺发大,一天近万人进进出出,难免良莠不齐。有的盛气凌人,以他是尊。对他的观点稍有异议,迎面而来的是脏语相加。毕竟这是少数,亲兄弟的品性尚且不一,何况万人乎?难以要求人人的修养、学识、品性都统一。对待那些缺乏修养,谩骂无礼的人,来个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原则。这样想,何用一哭?